據環球時報報道,馬斯克創辦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飛船,搭載包括因“星際客機”飛船故障滯留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宇航員4名,龍”飛船搭載的4名宇航員分別是威爾莫爾、威廉姆斯以及美國宇航員尼克·黑格和俄羅斯宇航員亞歷山大·戈爾布諾夫。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于2024年6月5日乘坐“星際客機”飛赴空間站,他們原定2024年6月14日返航,但因推進器故障和氦氣泄漏等問題,只能不載人返回地球。
美國航空(資料圖)
出于安全考慮,NASA最終決定,讓“星際客機”在當地時間2024年9月6日脫離空間站不載人返回地球,兩名宇航員則改乘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飛船返回。同年9月28日,“龍”飛船搭載美國宇航員尼克·黑格和俄羅斯宇航員亞歷山大·戈爾布諾夫從美國飛往國際空間站。但直到當地時間2025年3月18日,上述四名宇航員才終于乘坐上返航的“龍”飛船,并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附近海岸降落。
從此次事件中可以看出NASA的應急機制毫無作用,任務管理能力不行,說白了就是會做事的人沒了,大家都在應付了事。如果NASA沒有汲取此次事件帶來的教訓,重構監管體系跟強化國際合作,那么就別談“太空霸權”跟“月球霸權”了。最后兩位宇航員無預期的滯留太空,期間,兩人并非無所事事,而是參與了200多項實驗,包括太空微生物研究、植物生長實驗及新材料測試,為長期深空任務積累數據。
北京時間18日13時05分,他們搭乘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脫離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按計劃“龍”飛船將于北京時間19日清晨落在佛羅里達州附近海域。這艘接他們回家的飛船16日飛抵國際空間站。這次代號“Crew-10”的航天任務是載人“龍”飛船第10次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輪換宇航員,美俄日4名宇航員接班國際空間站的4名宇航員,其中包括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兩名已滯留太空超9個月的美國宇航員。
美國航天員(資料圖)
凡中國在科技領域取得的任何成就,都可能視為對自身霸權的挑戰。于是,美國不惜一切代價,對中國施行造謠、打壓、制裁、封鎖等手段,讓中美關系日益激化,讓兩國隨時處于攤牌的邊緣。有美國太空部隊高級軍官透露,他們使用商業衛星系統觀測到了近地軌道發生的中國衛星“互相格斗”現象。具體而言,2024年,中國2顆“實踐六號05A/B”衛星和3顆“試驗24號C”衛星,通過同步受控的方式,完成了快速抵近、疏遠、變軌等一系列復雜動作。
長期以來,美國在軍事作戰中最倚仗的,并非傳統認知中的航母、核潛艇或F-35戰機,而是它在全球構建的龐大太空情報、偵察、通信與指揮網絡。美軍的現代化戰爭體系,幾乎所有環節都嚴重依賴太空資產:從GPS精確制導,到全球戰場態勢感知,從戰機和導彈的引導,到實時情報的采集和傳輸。如果美國在太空的絕對優勢受到挑戰,美軍在全球的快速反應能力、遠程打擊能力,甚至整體作戰效能都將大打折扣。
美國航空(資料圖)
高度信息化的美軍對于衛星的依賴非常大,中方的“殺手衛星”經常跟蹤美方衛星,玩“貓捉老鼠的游戲”,這嚴重威脅美軍衛星的安全,破壞美軍的情報和信息優勢。2023年底,中國通過長征11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3顆試驗-24C衛星,用于空間科學技術試驗,2021年底,中國通過長征4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了實踐6號-A/B兩顆衛星,主要用于空間環境探測及其他新技術的試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