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大新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下發《關于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的通知》,對于信用良好、有大額消費需求的客戶,個人消費貸款自主支付的金額上限可階段性從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個人互聯網消費貸款金額上限可階段性從20萬元提高至30萬元。
商業銀行用于個人消費的貸款期限可階段性由不超過5年延長至不超過7年。
看到這個新聞,我是真的覺得有點意思。
消費起不來,無論提高收入,還是增加假期,或者增強社會保障這類可以從根本改變消費情況方法磨嘰得跟擠牙膏一樣,最立竿見影的辦法居然是多給你點貸款,跟買房的套路簡直一脈相承。
不過這個消費貸款比起房貸來更可笑。
什么叫消費貸款?
就是你需要消費,但是眼前拿不出這點錢,所以銀行借錢給你消費。
現在都已經2025年了,還有多少人沒看清楚當前的形勢,甚至愿意借錢消費,關鍵他還能還得起,我是不太理解的。
倒是可以跟大家說一個好笑的事情。
我有個朋友,在銀行做貸款風控的,他說根據他的觀察,幾乎90%以上的消費貸款用途全是違規的。
最多的流向是給其他機構還貸款,大家可以理解為借新還舊,保證自己貸款不要逾期,這類人占了50%以上;
第二類人把錢借出來套利,比如炒股,做投資這類。
真正用于消費上的人不到一成。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
最好笑的是,偏偏這一成完全合規用于消費的人群,恰恰是銀行重點關注的高危群體。
理由也很簡單,你都淪落到貸款消費的地步,還貸個三五十萬的,請問到期了你用什么還?
都現在這環境了,你還要貸款三五十萬消費,我完全有理由懷疑你準備薅最后一波羊毛跑路了。
這類客戶的還款意愿極低,別說本金,利息都想辦法賴著不還。
相反,那些用于搞投資的,或者借新還舊的,反而是非常好的客戶,他們很注重自己的信用,還款意愿高得離譜。
每次到了還款日,卡里但凡還有利息沒被扣,就會追著銀行問為啥錢沒扣,生怕影響到自己的征信。
實際上大家也可以逆向思維,正因為這些客戶知道自己在違規貸款,所以特別害怕銀行抽貸。
三五十萬可不是小數目,一旦抽貸很有可能讓自己的資金鏈立馬崩盤,后續會發生什么簡直不敢想象。
因此,老老實實還錢,留下一個好的征信記錄,這樣銀行可以繼續保持續貸,自己的現金流還能維持下去。
類似的事情,我搞P2P的時候也做過,當時套信用卡投資嘛,每張卡都被套空,但從來沒有過逾期。
但是你以為這么搞銀行會不知道你在干嘛?
每一筆錢銀行后臺都清清楚楚,銀行之所以沒抽貸,一方面你還款記錄不錯,還能按時提供利息,另一方面銀行也需要養你這樣的人,等以后上面出什么收緊政策,立馬把你祭獻了成為報表。
這里就有無法量化卻非常重要的指標——還款意愿。
那些去投資和借新還舊的人,還款意愿是最高的,哪怕自己有困難,也會自己努力克服把銀行的錢給還上。
至于真的貸款消費的人,他們銀行也有統計,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高中以下,屬于人生沒有規劃的,過一天是一天。
于是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出政策的人是不是知道消費貸款實際的情況?
我認為他是他知道的。
那么繼續加杠桿,言外之意就是給你一個機會用低息置換高息,跟政府的化債實際上是一個邏輯,短期內你還不了錢沒關系,利息先還著,并且幫你把利息降低,再往后拖個七年,看看七年后經濟會不會有好轉,只不過話不能挑得這么明確。
當然,幫助化債的客戶還是相對優質的客戶,稀爛的客戶直接交給不良資產處置了,根本沒有救的必要,此外資質爛的客戶也不可能通過審核拿到這筆消費貸款,這樣邏輯也就閉環了。
至于七年后會不會好轉,這個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很多東西大家都心照不宣,如今最高指示要求放水,哪怕銀行再不愿意也要配合,所以我倒是覺得有化債需求的小伙伴可以把杠桿拉滿。
起碼短期內銀行肯定不可能抽貸找麻煩,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說了,先把眼前問題解決掉。
相信我,只要經濟形勢沒有好轉,未來肯定還會有更松的放水政策出臺,零利率貸款不是夢。
我是七叔,一個虧了錢,又爬起來的男人
這個人,有點風趣,也有點騷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