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蒼蒼養眼,漢水悠悠賞心,和風徐徐撲面,芳草萋萋潤肺,鳥語陣陣悅耳。人在景間,景在城中,城在畫里,綠色是美麗漢中的基調,生態是魅力漢中的品質。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和水源涵養生態建設區,漢中始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漢中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為守護漢中一片藍天、漢地一方凈土、漢江一泓清水,為繪就一幅綠色循環發展的生態藍圖,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各項工作可圈可點。
01高水平監測助力高質量發展
一個個精準的數據、一張張準確的報表、一個個可喜的成績、一條條合理的建議,走進漢中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所到之處都是繁忙奮戰的身影,漢中環境監測人以奮發有為的姿態和實干拼搏的勁頭,奏響了“綠色循環·漢風古韻”高質量發展的“奮進曲”。
近年來,漢中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于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的實施意見,聚焦主責主業,狠抓能力建設,不斷拓展監測領域,監測事業保持了“全省領先、全國一流”良好發展勢頭,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真、準、全、快、新”的數據支撐。
環境質量監測高效推進。積極承擔每月地表水國考斷面“采測分離”送樣分析任務,按時開展26個省市控地表水斷面、2個市級水源地、14個縣級水源地和6個地下水國考點位水質監測,每天審核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發現異常及時上報并調查原因,全力確保群眾“喝好水”,用心守護生命之源。每月開展漢中市中心城區降水、降塵、硫酸鹽化速率監測,每周進行空氣質量預測預報,定期巡檢全市空氣自動監測站點周邊環境,及時督促整改發現的問題隱患,連續三年有力有效運維寶雞和楊凌22個省控空氣站,用實際行動護衛藍天,助力空氣質量再提升。按時手工監測漢中市中心城區28個功能區、242個區域網格、22條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如期建成聲環境自動監測系統,為聲環境質量評價和治理提供了有效依據。
污染源監測規范有力。強化工作措施,現場幫扶指導,漢中市廢水、廢氣等污染源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執法監測任務全面完成。穩步推進生活填埋場、一二級尾礦庫、危險廢物處置場周邊土壤和地下水監測工作,動態掌握了重點企業周邊土壤、水環境質量狀況。為規范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工作,提高自行監測數據質量,每年高質量開展漢中市已核發排污許可證企業自行監測專項檢查工作,各年抽查比例均不低于5%的檢查要求。超額完成了2024年至少開展轄區內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總數60%的任務要求,累計監測29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環境,占漢中市的78.4%,為管控土壤及地下水環境風險,做好土壤環境管理工作奠定了強有力的數據基礎。
垃圾
專項監測扎實有序。漢中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上下一盤棋,齊心協力一股勁,克服時間緊、任務重、采樣環境復雜等不利因素,按時開展22個地表水斷面eD-NA水生生物多樣性監測豐水期、枯水期采樣工作、4個地表水重金屬預警斷面和5個南水北調預警斷面專項監測。與此同時,14個村莊的農村環境質量、9個農村“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112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4個灌區農田灌溉水、7個農村黑臭水體水質等監測任務也如期完成,漢中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用實際行動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組織技術人員對全市農村中小微水體12條河流、200多個坑塘湖庫點位進行核查,經過科學分析,最終對確定的36個坑塘湖庫、6條河流12個斷面開展全年水質監測,為建立農村生態環境監測評價制度和農村環境綜合管控提供了數據支撐。
土壤監測成效顯著。可喜的是,成功創建陜西省首個生態環境土壤監測示范實驗室并于2023年1月16日正式掛牌,積極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經驗做法受到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批示肯定。2023年完成了全省國家土壤網379個基礎點以及西安、漢中等6市122個風險監控點共計577個樣品分析,工作量達到全省土壤監測任務的80%以上,監測結果一次性通過國家總站審核;2024年更是完成了漢中市3個國家網土壤背景點、36個風險監控點樣品采集、分析和全省17個土壤背景點、123個重點風險監控點180個樣品的分析工作。同時,積極參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的土壤機械制樣可行性研究,完成360余個土壤樣品機械制樣和分析測試,受到了國家監測總站來信感謝。
02提質增效 狠抓項目建設謀劃
近年來,漢中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認真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和監測能力現代化的各項工作部署,按照“做大市級、做實縣級”的總體要求,積極爭取資金,堅持項目帶動戰略,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狠抓項目建設,持續推進監測能力現代化,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技術支撐。
以項目建設帶動實驗室軟硬件提升。貫徹“以新帶老”,加快老舊設備更新換代。2021年通過實施土壤監測能力建設項目,購置波長色散高性能X射線熒光光譜儀、原子熒光光度計、離子色譜儀等儀器設備20臺(套),改造實驗室面積達200平方米;2022年通過實施大氣揮發性有機物監測能力建設等項目,購置大氣VOCs手工監測分析系統及便攜式檢測設備53臺(套)、環境空氣(廢氣)監測儀器設備及便攜式檢測設備8臺;2023年通過實施地下水污染調查評估及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分等項目,購置全自動電位滴定儀、土壤破碎機、測汞儀、超級微波化學工作站等儀器設備14臺(套)。
2024年共實施生態環境專項資金項目6個,策劃包裝項目3個,新增入庫項目1個,累計納入中央生態環境專項資金項目儲備庫項目達到3個,項目帶動效應明顯。改建土壤監測實驗室8間,修繕實驗室11間,新增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等檢測設備18臺(套),初步形成新污染物監測能力;添置手持終端、無人機、測量儀等專門設備,組建調查隊伍開展“雙源”和機井調查,業務能力按照管理需求向環境調查、環境評估等領域不斷拓展;新建噪聲自動監測子站10處,同步建成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管理平臺;克服困難,舉全站之力完成漢中市地下水污染調查評估及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分和寧強—略陽鐵多金屬礦區歷史遺留固廢調查項目,為構建漢中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區管控體系和開展歷史遺留固廢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撐。
03以大比武為契機 強化隊伍建設
漢中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以鍛煉“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為目標,全面加強監測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持續強化崗位練兵,堅持“以考代練”“以賽代練”,積極參加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大比武、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答題活動,全面展現監測隊伍頑強拼搏、爭創一流的優良作風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2021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監測執法聯合網絡答題活動中,漢中市環境監測系統排名榮居全省13個參賽集體首位;2022年全省生態環境執法監測聯合網絡答題活動中,漢中市環境監測系統獲陜西省2022年執法監測聯合網絡答題活動二等獎;2023年全省環境監測大比武成績排名全省第二,榮獲團體二等獎。
2024年共參加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和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分別組織的8輪12個項目的能力驗證考核,均取得滿意結果;連續5年獲得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實驗室能力考核優秀單位。在2024年全省生態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大比武活動中再創佳績,獲得綜合、專項比武團體三等獎,1人榮獲應急監測組第二名。
全員參與促進能力提升。在重要業務工作和特殊監測項目上全員參與,引導“三五人才”和中高級技術職稱人才帶頭操作大型儀器設備,讓所有監測人員積極參與日常監測工作中。
專項培訓促進能力提升。每年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對重點監測領域、新進大型儀器設備,通過自己組織,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使監測人員掌握新的環境監測知識和對大型儀器設備的操作能力。
積極爭取中央、省級和市級監測項目,讓監測人員積極參與項目中,不斷提高技術能力和業務能力。通過創建“陜西省土壤環境監測示范實驗室”、打造“漢中市重點實驗室”,鍛煉培養重點領域環境監測領軍技術人才。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漢中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務實的作風,持續推進監測能力現代化建設,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生態環境監測目標任務,為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漢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生態環境周刊》114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