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詹詹、郭小興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新商悟
(本文約為900字)
近日,一則“奔馳中層遣散費或超400萬”的消息刷爆網絡,引發了廣泛關注與熱議。根據德國《Handelsblatt》報道,奔馳計劃向全球約3萬名員工提供自愿離職方案,其中工作30年以上、月薪約8萬元的中層管理者,遣散費或超400萬元;月薪4.8萬元的工廠工人也可獲80萬元以上補償。
這一方案被解讀為奔馳應對業績壓力的“壯士斷腕”——2024年,其營業收入同比下滑4.5%,凈利潤大跌28.4%,中國市場銷量更是跌至五年最低點,純電車型交付量下滑23%。
奔馳CEO奧拉坦言:高昂的遣散費是“對長期服務的尊重”,也是為轉型電氣化騰挪空間的必要投資。
如此高額的遣散費,讓不少打工人羨慕不已,甚至有人調侃:“這哪里是裁員,分明是‘發錢’福利”。
在大家印象里,裁員往往伴隨著糾紛與不愉快,員工與公司對簿公堂的新聞屢見不鮮。可奔馳這波操作,卻讓散伙變得格外溫馨。
其實,市場上存在不少“體面散伙”的裁員案例。2022年保時捷中國裁員時,曾以N+6補償方案引發熱議;IBM中國區裁員也曾開出N+6“禮包”。
此前,大眾汽車也曾宣布大規模減員計劃,以“自愿離職”和“擴大部分退休”方式進行,自愿離職員工最高可獲4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53萬元)遣散費。
正經社分析師認為,裁員方式有很多種,選擇用高額遣散費鼓勵員工自愿離職這一做法,盡顯大廠擔當。一方面,這是對員工多年付出的尊重與認可,即便分道揚鑣,也給予員工足夠的經濟保障,讓他們能安心過渡到下一段職業生涯;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維護公司的雇主品牌形象,減少裁員帶來的負面輿論影響。畢竟,一個善待員工的公司,更容易贏得社會的贊譽與人才的青睞,為企業未來發展留出更多余地。【《新商悟》出品】
CEO·首席研究員|曹甲清·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百進·編務|安安·校對|然然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新商悟,我們將對商業趨勢、邏輯與倫理進行持續關注
轉載新商悟任一原創文章,均須獲得授權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信息,否則視為侵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