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月18日,美國副總統萬斯在華盛頓特區的一場峰會上發言,揭露了現在美國的窘狀:
在全球化中,美國本想是自己只抓高端,躺著掙錢,而將那些又苦又累又沒利潤的低端產業全都扔給別的國家。
可結果卻是美國什么都沒做成,制造業堪稱被徹底摧毀,而原本只負責代工的中國,卻是什么都會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導致了這一切呢?
渴望制造業回流的美國
在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的浪潮中,美國制造業經歷了一場深刻的變革,不知從何時起,美國敏銳地順應全球化潮流,開啟了將制造業大規模向外轉移的進程。
美國的資本家們將目光投向了發展中國家,那里豐富且廉價的資源以及大量的低成本勞動力,如同磁石一般吸引著他們。
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美國企業紛紛將工廠外遷,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更為有利的生產基地。
美國本土則開始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等高端服務業。
美國企圖通過這種產業布局,牢牢掌控全球產業鏈的高端環節,憑借先進的技術、創新的理念以及強大的金融實力,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
而將那些附加值較低、勞動密集型的生產環節轉移至發展中國家,使這些國家只能永遠處于產業鏈的下端,從事著低利潤的生產工作,難以實現產業升級和經濟的真正騰飛。
然而,現實給了美國一記沉重的耳光,2008 年,一場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美國經濟遭受重創。
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經濟空心化的問題徹底暴露無遺,成為了美國經濟發展的心腹大患。
長期以來,美國過度依賴金融、科技等虛擬經濟,而制造業的持續外遷使得國內實體經濟逐漸萎縮,大量的工作崗位流失,工業生產能力大幅下降,國內市場對進口商品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
美國曾經引以為傲的工業體系變得千瘡百孔,經濟發展的根基受到了嚴重動搖。
此時的美國政府終于如夢初醒,深刻意識到必須讓制造業回流,重新構建美國本土的制造供應鏈。
只有這樣,才能增強美國經濟的韌性,減少對進口的依賴,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穩固經濟發展的基礎。然而,這一目標說起來容易,真正實施起來卻困難重重。
美國的幾任總統都為推動制造業回流做出了諸多努力,奧巴馬執政時期,提出了 “再工業化” 戰略,試圖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重振美國制造業。
他加大了對制造業的補貼力度,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為制造業企業提供稅收優惠、研發資金支持等,希望以此吸引企業回歸本土。
繼任的特朗普同樣將制造業回流視為重要任務并采取了更為激進的手段,他不僅大幅提高關稅,對進口商品設置貿易壁壘,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迫使企業將生產基地遷回美國。
拜登政府上臺后,延續了前任總統推動制造業回流的政策方向,拜登政府推出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很大一部分資金用于支持制造業的發展。
他強調要投資于清潔能源、先進制造業等領域,推動美國制造業向綠色、高端方向轉型。
可以說,在推動制造業回流這一問題上,美國長期以來相互對立、爭執不斷的兩黨,罕見地達成了一致。
他們沒有像往常一樣相互扯皮、阻礙政策的實施,而是持續推進相關政策的落實,可盡管歷屆政府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但效果卻并不理想...
失敗的原因
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錯綜復雜,成本問題首當其沖。
當初,美國資本家們毅然決然地將制造業大規模外遷,核心驅動力便是發展中國家所擁有的資源和人力成本優勢。
以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為例,那里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礦產、木材等,開采和獲取成本相對較低。
更為關鍵的是,當地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使得企業能夠以極低的人力成本運營工廠。
這種巨大的成本差異,如同磁石一般吸引著美國企業紛紛奔赴海外,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更為有利的生產基地,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時至今日,這一成本優勢格局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資本家們在商言商,始終將利益置于首位。
在全球經濟環境下,他們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質決定了不會輕易放棄海外低成本的生產模式而回到美國本土。
盡管美國政府極力推動制造業回流,但成本這一關鍵因素成為了難以逾越的障礙。
除非美國能夠找到切實可行的辦法,大幅降低企業在本土的生產成本,否則資本家們很難為了政策號召而犧牲利潤。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勞動力市場的狀況也讓制造業回流舉步維艱。
美國長期以來將民眾教育娛樂化,導致勞動力素質參差不齊,工人質量難以滿足高端制造業的需求。
許多年輕一代缺乏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在進入制造業領域后,無法迅速適應復雜的生產流程和技術要求。
更為棘手的是,美國工人在工資、福利方面的要求極高。一旦企業無法滿足這些訴求,工人便會采取游行示威等極端手段來表達不滿。
在這樣的環境下,資本自然對回歸美國本土心存顧慮。高額的人力成本不僅增加了企業的運營負擔,而且不穩定的勞動環境也讓企業難以安心生產。
此外,美國政府為推動制造業回流所實施的補貼政策,原本是吸引企業回歸的重要手段,但卻因兩黨政策的不一致而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雖然民主黨和共和黨在推動制造業回流這一目標上達成了共識,但兩黨所制定的補貼政策卻大相徑庭且頻繁變動。
而與美國制造業回流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制造業正蓬勃發展,堪稱世界最強之一。
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制造業憑借龐大的人口紅利和豐富的資源,實現了量的快速增長,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之一。
然而,中國制造業并未滿足于此,而是積極轉型升級。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創新投入的增加,中國制造業逐漸從單純的量大向質量高、科技含量高轉變。
展望未來,中國制造業將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隨著中國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產業升級等方面的持續投入,中國制造業有望在更多高端領域實現突破,進一步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