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廣東美術館推出
“往來千載一悲鴻:
徐悲鴻誕辰
一百三十周年紀念展”
此次展覽匯聚了
徐悲鴻先生70余件
傳世名作來到廣東與觀眾見面
其中多件珍貴的國家級文物是
首次出京赴粵
還有難得一見的
書稿、信札、歷史影像
讓我們一起走進
藝術巨匠徐悲鴻的藝術人生
這是一場,能深入了解徐悲鴻藝術才華的展覽。
廣東美術館研究策展部館員、展覽策展人-張藝:
我們這次展覽有多件國家的一級和二級的文物,這些作品也是第一次從北京來到大灣區。
這次展覽以徐悲鴻的藝術人生為線索,通過73件代表作品與大量文獻,分為“江南徐生”“生于憂患”和“自強不息”三個主題板塊,深度解碼徐悲鴻的藝術與人生。
廣東美術館研究策展部館員、展覽策展人-張藝:
參觀順序大家可以先去2號廳文獻廳,在這里大家可以看到徐悲鴻先生的生平紀年,以及個人化的一些作品,通過文獻廳了解到徐悲鴻先生的一生再來看1號廳和3號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徐悲鴻先生筆下的馬堪稱一絕。
在本次展覽中我們能看到多幅以馬為主題的經典之作,如《三馬圖 1919年》《九方皋》《奔馬圖》,精準的駿馬造型與疾馳動勢,既構成西方造型體系的完美實踐,又隱喻著民族突破困境的精神圖騰。而有著諧音梗的之意的《會師東京》是1943年身處重慶的徐悲鴻,為了激勵中國軍民進行抗戰創作的作品,這些作品無不體現他的“生于憂患”的家國情懷。
廣東美術館公共教育專員-趙夢:
其實徐悲鴻先生畫的每個動物形象都有各自的寓意,這幅作品的寓意就是,徐悲鴻先生相信我們作為反法西斯同盟,終將會在我們的富士山上面會師,取得勝利。
那幾頭雄獅的這個肌肉和線條,徐悲鴻先生的刻畫的非常的生動和立體,雄獅的眼神也非常的堅定,望著同樣一個方向。我們在觀看這幅作品的時候,很容易忽略的一個小細節就是畫面這個右下方有一抹淡淡的紅色,那也象征了這個旭日終將會升起,未來也終將充滿希望,這樣美好的寓意也非常振奮人心。
作為中國美術現代轉型的樞紐人物,徐悲鴻的藝術實踐貫穿著“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學術邏輯。他開創了中西藝術融合的現代語法體系,對中國現代美術發展影響深遠。無論是市民還是美術愛好者,這都是難得的近距離感受美術大師“筆”跡的機會。
廣東美術館研究策展部館員、展覽策展人-張藝:
因為很多國家一級文物借出來還是蠻困難的,我們希望通過本次展覽挑選的作品能夠呈現出徐悲鴻先生一個相對完整的面貌。
廣東美術館公共教育專員-趙夢:
通過與藝術作品面對面近距離接觸,才會能夠發現這些我們可能在平面上看不到的細節,能夠感受到原作的溫度,那是一種直達心靈的沖擊和碰撞。
這次展覽將會持續至6月15日,接下來廣東美術館公共教育部也將會配合展覽做出相應的一系列的公益性活動,讓市民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徐悲鴻的藝術世界。
徐悲鴻誕辰130周年紀念展
時間:03.01-06.15
地點:廣東美術館新館1樓1-3號廳(白鵝潭館區)
門票:早鳥48元,正價68元
**如有侵權請與本公眾號聯系**
部分來源 | 廣東美術館
編輯 | 龍家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