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收到一條“企業內部”發來的消息,聲稱可以領取“國家財政補貼”,市民劉女士掃碼后被騙3000元。昨天(3月22日),廣東江門市公安局發布通報提醒市民群眾,遇到工作群里的這種“補貼”,千萬別領。
案例回放:
掃碼領“補貼”被騙3000元
今年3月,市民劉女士上班時,看到有人在公司群發送一張圖片,圖片內容是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名義發布的《2025年國家財政部補貼》聲明,聲明寫道:“根據國家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通知,即日起實施發放2025年薪資補貼申請辦理事項……”圖片同時附帶一個二維碼,讓大家掃碼領取補貼。
由于是公司工作群內發布,發布人也是相熟的“同事”,劉女士沒有多想,掃碼進入申報頁面。頁面提示填寫姓名、身份證號碼可以申領多項補貼,劉女士便一一填寫,包括銀行卡號碼以及銀行卡密碼等信息。
誰曾想一番操作后,等來的不是補貼,而是銀行卡的消費短信,提示銀行卡被轉走了3000多塊錢。這時劉女士才意識到,自己中了騙子的圈套,立即報警。
警方支招:
謹防工作群里的詐騙信息
騙子為何選擇工作群來發布詐騙信息?民警剖析,工作群內的交流通常與工作事務相關,人們在這種情境下的心理防備相對較弱。詐騙分子正是看準了這一點,通過網絡病毒將虛假信息融入其中,使得受害者在慣性思維的驅使下,輕易地接受并相信了這些虛假內容。
騙子為何讓你填寫銀行卡號、驗證碼、賬戶余額等信息?民警解釋,騙子一旦集齊以上信息,便能輕易轉走事主賬戶里的資金。這些信息一旦泄露,資金就有被盜刷的風險。
如何防范此類詐騙?民警提醒,首先,要做好網絡病毒防護,讓騙子無“漏洞”可鉆;其次,收到類似“掃描二維碼或點擊網站鏈接領取補貼”的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隨意在陌生網站上填寫身份證號、銀行卡號、銀行卡密碼等個人信息,更不能按其提示進行轉賬匯款等操作,防止造成財產損失;最后,如不慎遭遇網絡詐騙,保存好聊天記錄、交易記錄等相關證據材料,立即撥打110報警求助。
**如有侵權請與本公眾號聯系**
來源 | 南方都市報、N視頻報道
編輯 | 胡啟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