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深入中國現實,做對中國有用的研究
經濟發展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經濟學研究年評(第一卷)——中國問題與國際前沿》,是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兩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合作編寫的《經濟學研究年評》(以下簡稱《年評》)的第一本。編輯出版這樣一份系列出版物,最初是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鐘笑寒教授的主意。在他的提議下,兩個中心組建了編委會,由每個中心出十位同事組成。成員都是在科研一線從事前沿研究工作的年輕教師,非常了解學科前沿。經過多次商討打磨,編委會決定每年編輯出版一卷經濟學研究綜述,由編委會成員或外部專家就自己的研究領域寫作比較詳盡的綜述文章,內容是介紹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內重要經濟學議題,總結國內學者在國際學術前沿上對中國問題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對國內經濟學學術研究的方向、方法和議題提出思考建議。本書是第一卷,今后要持續地出下去,希望成為中國經濟學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考書和研究指南。
出版這樣的年度綜述輯刊在國內外都有先例。國外最為知名的是阿羅等人發起的《經濟學年評》(AnnualReviewofEconomics),自2009年以來已經出版了15輯,在國際經濟學界產生了較大影響(影響因子為5.6)。國內也有相似的出版物,最著名的是由張曙光老師主編的《中國經濟學》系列,從1984年到2013年,每年出版一輯,每輯收錄20篇左右國內期刊發表的優秀論文,主編為這些論文寫一篇綜述。在近三十年的時間里,《中國經濟學》收錄的文章成為中國經濟學研究的風向標。在很大程度上,《經濟學研究年評》是《中國經濟學》的延續,但在風格和內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年評》不直接收錄論文,而是發表一線學者撰寫的綜述性文章,覆蓋面廣、針對性強,易于讓讀者了解一個領域的研究全貌和最新進展。
我一向主張,衡量中國經濟學研究好壞的標準是“兩個有用”:一個是對中國有用,另一個是對經濟學有用。中國正處在一個偉大的轉型期,社會科學工作者不能置身事外。事實上,偉大的理論都來自對現實重大問題的回應。斯密的《國富論》為被啟蒙運動解放的人性找到了一個私利和公利相結合的出口,奠定了經濟學的基礎;凱恩斯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產生于對大蕭條的思考,創造了宏觀經濟學;科斯的《企業的性質》來自他對福特式生產體系的觀察,確立了交易成本在制度分析中的核心地位;等等。中國經濟學家要想發明新的理論,就必須深入中國現實,做對中國有用的研究。偉大的經濟學家從來不把從事經濟學研究僅僅作為一種職業,而是如韋伯所說的那樣,把經濟學研究當作自己的志業,即參與到研究對象之中,用理論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修正理論或發現新理論。凱恩斯是這方面的典范。他的理論不是坐在辦公室里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他在參與政府工作、自己下場交易以及參與公眾討論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升華的結果。今天的中國為學者提供了廣泛的參與機會,經濟學更是顯學,經濟學家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大有作為。浪費這樣的機會就是對學術生涯的浪費,而把握住機會就可能有新的發現、創立新的理論。
要做對中國有用的研究,就必須構建中國自己的研究議題。不可否認,當代國際經濟學界仍然被歐美學者主導;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也仍然是判定中國經濟學者研究質量的重要標志。然而,歐美是成熟經濟體,歐美經濟學家關注的問題,未必是中國的緊迫問題,急于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就有可能寫出投歐美經濟學家所好但對中國現實沒有多大意義的文章。《年評》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發現和總結中國經濟的重要議題,并呈現在這些議題上中國經濟學者所做的一流研究成果。中國的經濟崛起過程波瀾壯闊,每個經濟學研究領域都有值得研究的議題,一些交叉領域更是可能產生新的議題。比如,各級政府在經濟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因而,把政治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結合起來就會產生許多新的研究議題。
但是,只研究對中國有用的學問是不夠的,對專業的經濟學家而言,自己的研究還要對經濟學的發展有所貢獻。每個國家都是特殊的,中國也不例外。如汪暉所言,中國學者的任務就是從中國的特殊性中發現普遍性的東西。經濟學發展到今天,似乎已經窮盡了所有經濟發展的規律,但回顧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世界的經濟發展史,我們就會發現,能夠實現經濟趕超的經濟體寥寥無幾,說明多數國家都還沒有找到一條快速趕超的路徑。中國是過去四十多年里世界經濟發展的奇跡,研究這個奇跡是如何發生的,可以幫助我們發現經濟趕超的一般規律。
一方面,經濟學是社會科學里在方法方面最嚴謹的學科,經濟學的發現和理論必須經得起方法的檢驗;另一方面,新的方法也有助于我們獲得新的發現和理論。因此,掌握方法是一個合格的經濟學者的必備的條件。《年評》重視對研究方法的介紹,并展示方法在研究中國問題方面的應用。相信這樣的取向將推動中國經濟學在規范化和科學化方面的進步。
《年評》第一卷收錄了五篇綜述文章,主要作者都是編委會成員。五篇文章涵蓋的領域涉及勞動經濟學、勞動和金融交叉學科、市場設計、國際貿易和宏觀經濟學。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主要視作者的領域而定。這種編輯策略有利于提高《年評》的可持續性。《年評》對每篇綜述文章提出了很高的標準,要求作者詳盡地描述一個領域的前沿問題和前沿方法,因而需要作者付出很大的努力。找到愿意如此付出的作者是《年評》面臨的最大挑戰。本卷五篇文章的作者做出了表率。他們都是領域內的一流學者,給出的綜述覆蓋面廣、論述詳盡,盡顯學者嚴謹治學的態度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情懷。他們為《年評》確定了標桿,《年評》今后的綜述要達到甚至超越他們的水平。有了第一卷這樣的精品,相信《年評》將會成為中國經濟學研究的新的風向標。
【 姚洋:長安街讀書會成員、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注: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重慶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鳳凰新聞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注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責編: 馬嘉均 ;初審:陳佳妮、許雪靖;復審:李雨凡、程子茜
更多精彩請點擊
長安街直播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余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自2015年長安街讀書會微信公眾號發布至今,始終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用讀書講政治”的宗旨,關注粉絲涵蓋了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特區。累計閱讀量達到了近億次,其中通過朋友圈轉發量千余萬次,參與互動人數近千萬人,平臺產品質量高,針對性強,受關注度較好。并在中央相關宣傳網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相繼同步入駐“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新華網、央視頻、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等新聞客戶端,以及經報送遴選評薦《求是》《中國紀檢監察》《黨建研究》《中共黨史研究》《中國黨政干部論壇》《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國財政》《中國出版》《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外交評論》等近百本中央級核心期刊正式入選長安街讀書會干部學習核心來源期刊,此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長安街讀書會主編的《學思平治——名家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理論讀物,形成了系列的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累計固定讀者百余萬,影響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大中院校等受眾數億人次。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現正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各省市縣(區)等所在的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單位部門聯合開展相關黨建閱讀學習活動。近日,經相關部門批準,已正式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中央組織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證監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定點幫扶地的有關單位加入“長安街讀書會”黨建閱讀合作機制,并聯合承辦“長安街讀書會”系列讀書學習活動。
關注公眾號,回復:【申請入會】【學思平治】【黨建閱讀】【智庫】【好書推薦】【干部培訓】【免費贈書】【直播】【新書報送】【期刊報送】查看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