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山看客
編輯|墨山看客
美國軍政高層就是否"援助"臺灣發生激烈矛盾!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大放厥詞,在媒體前叫囂:不允許中國武力統一臺灣,美國國防副部長候選人科爾比卻在國會上表示:臺灣并非美國核心利益,美軍不會干預武統臺灣,為了賴清德和中國交戰,得不償失。
魯比奧
科爾比是特朗普的“心腹”,在美國政壇有著很高的地位,但他與魯比奧的對臺態度卻不一,這也不禁讓人思索,美國現在的對臺態度究竟如何?如果中國梧桐臺灣,美國是否會袖手旁觀?
魯比奧大放厥詞
魯比奧作為美國新上任的國務卿,一上任就對臺灣問題指手畫腳,并多次在媒體前大放厥詞,強調不允許中國武力收復臺灣,美國必須采取強硬措施。
更囂張的是魯比奧還規劃了一個特定期限,他表示,如果2030年中國武力收復臺灣,美國必將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
魯比奧
近些年,美國對臺灣的聲援愈發強烈,從拜登政府開始,中美兩國關系就持續下降,拜登政府不僅派美國官員竄訪臺灣,還加大了對臺灣地區的軍售。
為了捍衛領土主權,解放軍多次在臺海周邊進行軍事演習,這也讓美國及盟友在國際上有了抹黑誣蔑中國的機會。
美國日本等多國都曾在國際上叫囂,不允許中國武力統一臺灣,日本還曾叫囂“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樣的囂張言論。
特朗普上臺后,對臺灣的態度也是馬馬虎虎,特朗普曾不止一次的在媒體前表示,要讓臺灣交“保護費”,還譴責臺灣搶走了美國的芯片生意。
面對記者采訪,如果中國武統臺灣,美國是否會出兵干預每次提到這一問題,特朗普均保持沉默,這讓外界很懷疑特朗普現在對臺灣的態度。
反觀拜登執政期間不止一次的在國會上表示:若中國武力統一臺灣,美國也會軍事介入,由此可見,拜登政府對臺灣的態度非常明確。
拜登
雖然特朗普沒有在媒體前表示會軍事介入臺灣問題,但特朗普的“心腹”科比爾曾在媒體前表示,臺灣并非美國生死攸關的利益.
美國之前曾明確表示保衛臺灣不僅成本大于利益,還可能與中國爆發軍事沖突。
但科比爾仍認為,臺灣問題是美國非常重要的利益,中國大陸如果拿下臺灣,對美國的利益是一場“災難”,可進一步加大對臺灣的援助,將會與中國大陸激化矛盾,甚至可能引發多方面風險,所以就算中國武統臺灣,美國也不會駕馭干涉。
科比爾
而科爾比的觀點并非首次出現,美國戰略事務副部長助理奧斯丁達默也曾在媒體前表示:臺灣問題對美國而言并非生死攸關,即便臺灣被中國大陸解放,美國民眾受不到一點的傷害,美國不會為了臺灣而斷送了美國人民的幸福。
由此可見,美國政壇內還是有很多高層認為臺灣不是美國絕對利益對的,與中國撕破臉對美國沒有任何好處。
但美國政壇內還是有一些人妄想著“以臺遏華”就比如魯比奧。
魯比奧接受采訪
魯比奧與特朗普的“矛盾”
魯比奧之所以迫不及待地在臺灣問題上發表意見,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方面他想通過擴大臺海危機來轉移美國內部的矛盾,近些年,美國國內的經濟種族矛盾的各項問題日益突出,美國民眾對美國政府極為不滿,而魯比奧作為美國新任國務卿,他的政治地位并不是很牢固,所以他想利用臺灣問題來維持自身的政治地位。
美國街道
另一方面就是試圖用傳統的方式“以臺遏華”,這也是美國歷屆慣用的手段,美國認為支持臺灣地區的“臺獨”就好比抓住了中國的一個“把柄”,可以在一些問題上讓中國退讓,從而維持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利益。
但美國這樣的行為,中國已經看了太多太多,美國想用臺灣來遏制中國的發展,已經是無稽之談,中國現在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超越了美國就好比經濟。
中國近些年的經濟是持續上升,而美國卻不進則退,軍事方面中國有太多太多先進武器,美國引以為傲的航母戰斗群在中國東風導彈面前已經是“活靶子”。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打造的“反作戰”體系可以輕松擊退美國航母群,甚至就連美國引以為傲的島鏈計劃也不攻自破,
其實,魯比奧一直扮演著反華先鋒的角色,早在2016年特朗普競選美國總統時,魯比奧就是總統競選人選,他利用臺灣問題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但終究敗給了特朗普,這也讓他與特朗普之間有一種隔閡,所以現在他發表這種不當言論極大可能是穩固自己的地位。
而在魯比奧發言后,特朗普說了一句話“打了魯比奧的臉”。
3月21日,《紐約時報》報道了一條新聞,特朗普得當眾表示:美國不想與中國發生任何潛在戰爭。
特朗普的發言無疑打了美國“鷹派”的臉,任何潛在戰爭肯定包括臺灣問題,如果大陸對臺動武,美國很有可能將不會加于干涉。
更何況現在中國在國際上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中國與全球各國都有著貿易等多方面合作,美國也要靠中國賺錢,一旦爆發沖突,美國的經濟肯定會遭到重創,而現代化戰爭打的就是經濟戰,美國現在背負著巨大國戰,可能已經沒有錢來維持戰爭的消耗。
反觀中國經濟、軍事、科技等各個方面都非常強大,就算美國也不敢說能夠取得絕對勝利,所以美國不干涉臺灣問題才是最好的選擇。
總體而言,美國國內現在對臺灣的態度持兩種,一種是不會干預,另一種則是強硬態度,但歸根結底照美國目前的形勢來看,美國是不會與中國發生任何潛在沖突的。
更何況臺灣回歸是歷史走向,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中國14億人民統一祖國的決心。
參考文獻:環球時報、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