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將同時發布六大平臺
凡發表于大河文學的作品,將自動同步發布于騰訊新聞、騰訊快報、網易新聞、360圖書館、一點資訊、頂端新聞等六大媒體平臺,被多渠道傳播。閱讀量較高的文章還將發布于人氣火爆的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新聞、簡書等大河文學融媒體矩陣平臺。需轉載原創文章的可申請授權(編輯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學投稿郵箱:dahewenxue@126.com
春寒料峭的清晨,我又一次被媽媽拽上開往王屋山的大巴。車窗蒙著薄霧,我縮在最后一排數書包掛墜的流蘇。
山道蜿蜒如皺縮的血管,前夜的雨在石階上凝成暗青色苔花。爬到半山腰,我故意把登山杖敲得山響:"為啥每年都要來王屋山?又不是愚公!"
媽媽不答話,只是彎腰撿起我踩斷的松針,葉脈間的晨露正順著她掌紋滾落。山風掠過她鬢角時,我忽然發現那縷白發比山腰的霧更刺眼。
真正讀懂這座山是在初三的深秋。那天月考卷上的函數圖像張牙舞爪,我縮在教室角落啃筆頭,草稿紙上的墨團像困在網中的飛蛾。后窗忽然飄來桂香,恍惚間竟與王屋山金秋的松濤重疊。我閉上眼,看見自己正站在"天門梯"前——那道嵌在絕壁上的石階,每一級都像被巨斧劈出的傷口。
"把腳踩實再抬頭。"那年媽媽攥住我發抖的手腕。我的運動鞋在濕滑的青苔上打轉,山風卷起她的聲音,在嶙峋怪石間撞成碎片。此刻我忽然握緊筆,試著把數學題拆成一級級石階:先求導函數,再找臨界點,最后畫數軸。筆尖劃過紙面的沙沙聲,竟與登山杖叩擊石板的脆響漸漸合拍。
期中考試前夜,我又夢見那座山。月光漫過書桌時,我在錯題本上畫滿等高線,函數圖像化作盤山道,坐標系里游走的坐標點,分明是去年秋天追著松果跑的松鼠。晨光破曉前解出最后一道壓軸題,恍惚聽見山巔道觀的鐘聲穿透云層。
出成績那天,我擠過人群仰望成績單,自己的名字像初春的竹筍破土而出。教學樓走廊的玻璃窗映出我的影子,忽然與王屋山頂的云海重疊——原來這些年媽媽帶我攀爬的,從來不只是那座花崗巖堆砌的山。她把答案種在山上,只等我用十四年的光陰,長成能讀懂群山語言的模樣。山風穿過敞開的窗,帶來遠方松濤的私語。我輕輕摩挲著掛墜上的流蘇,終于懂得:那些年一步一叩首的攀登,都是在鍛造另一個自己——像巖縫里的松,在疼痛中把年輪刻進云端。
(輔導老師:柴彤彤)
作者簡介:陳羽晗,延慶外國語學校902班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