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古代曾鑄造了許許多多的名劍,那你知道中國古代傳說的十大名劍是哪些嗎?
1、圣道之劍—軒轅劍(眾神鑄造)
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后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是一柄斬妖除魔之劍,傳說軒轅黃帝用它斬殺了蚩尤。
2、仁道之劍—湛盧劍(歐冶子鑄造)
相傳湛瀘劍出爐之后,為越王所得,后傳至越王勾踐,因勾踐戰敗,隨后把湛瀘劍進貢給了吳王夫差,然而吳王昏庸無道,湛瀘劍竟自行離開,飛至當世名君楚王身邊。從此,湛盧劍便化為正義與仁德的代表。
3、帝道之劍—赤霄劍(鑄造人不詳)
劍長三尺,秀有花紋、飾有七彩珠、九華玉,寒光逼人、刃如霜雪,劍身鐫刻兩個篆字:赤霄。傳說漢高祖劉邦憑此劍于大澤怒斬白蛇,開始其帝王傳奇一生。
4、威道之劍—泰阿劍(歐冶子、干將聯手鑄造)
傳說是楚國鎮國至寶,于城頭拔劍出鞘,直指敵軍。一團磅礴劍氣瞬間激射而出,城外霎時飛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獸咆哮其中。秦始皇曾配此劍。始皇帝死后,泰阿劍埋入了始皇地宮,后來楚漢相爭,楚霸王項羽挖出了始皇地宮,將泰阿劍帶了出來。請當時著名的鑄劍大師歐冶公將泰阿劍一分為三,分成逐日、奔月、追星三大名劍。
5、高潔之劍—七星龍淵劍(歐冶子、干將聯手鑄造)
傳說歐冶子和干將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 劍成之后,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龍盤臥。是名"龍淵"。
傳說伍子胥被奸人所害,亡命天涯,逃到長江之濱,正焦急萬分的時候,見一小船從上游而來,船上一漁翁連忙呼喚他上船,伍子胥下船后行走幾步,思慮后折身返回,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價值千金的寶劍贈與漁翁。漁翁對伍子胥說道:"搭救你只為你是國家忠良,并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萬分。
6/7、摯情之劍—干將、莫邪(鑄造人干將、莫邪)
干將、莫邪,既是劍,也是人,沒有人可以把他們分開。
傳說干將莫邪為楚王鑄造寶劍,限期三月,但是三個月過去了寶劍依然無法鑄造成功,因為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鐵之精沒有辦法熔化,鐵英不化,劍就無法鑄成。寶劍鑄造不成干將就要被楚王殺死,莫邪為了能夠將寶劍鑄造成功,飛身一躍跳入了劍爐,用莫邪之血融化了鐵英,寶劍鑄成。鑄成的兩柄寶劍分別被稱為干將劍和莫邪劍。干將悲痛之下,留下了莫邪劍,將干將劍獻給了楚王,后來楚王得知了干將私自留下莫邪劍的事情,派出了武士包圍了干將,干將將劍盒打開,對著莫邪劍說:"莫邪啊,我們怎么才能夠在一起呢?"這個時候莫邪劍化作一條白龍騰空飛走了。莫邪劍消失的時候,干將也消失了,而楚王身邊的干將劍也消失了。這個時候千里之外的貧縣,有一個叫做延平津的大湖中突然出現了一條白龍,這條白龍為老百姓呼風喚雨,貧瘠的貧城逐漸變得風調雨順,但是人們總是看到美麗的白龍眼中含著熱淚。六百年之后,豐城縣的縣令雷煥在修筑城墻的時候從地下挖出了一個石匣,里面有一柄寶劍,劍身上有兩個字"干將"。雷煥于是將這柄寶劍時刻帶在身邊。一次雷煥帶著寶劍經過延平津大湖,干將劍從劍鞘中飛出去,飛入了水中,雷煥正在吃驚,從水中飛騰而出黑白雙龍,向雷煥頻頻點頭致謝,兩條龍潛入水底不見了。從此,那條小白龍也不見了。第二天,縣城中來了一對小夫妻,丈夫是一個出色的鐵匠,但是他從不打千金之器,只打造掙不了幾個錢的農具。
8、勇絕之劍—魚腸劍(歐冶子鑄造)
《 刺客列傳》里面記載:春秋時期,有一刺客,名為專諸,屠戶出身,一看就是一個標準的屠夫形象,他還是當地有名的孝子。傳說伍子胥得知公子光想要殺了吳王僚,他聽聞吳國人專諸的名聲,于是將專諸推薦給公子光,想要助他完成殺吳王的計劃。公子光后來找準時機,假意宴請吳王僚,當時吳王僚穿了三重鐵甲,使兵衛陳道,立侍持刃庇護。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進入地下室,讓專諸把魚腸劍放到烤魚的肚子里去獻魚,吳王僚當時被魚的香氣吸引的時候,專諸就用這把魚腸劍貫穿了吳王僚的三層鐵甲,劍身雖斷,然而殺氣未斷,狠狠插入王僚心臟,刺殺了吳王僚,不過他自己也被吳王僚的侍衛所殺,而后公子光繼位,成為吳王闔閭。
9、尊貴之劍—純鈞劍(歐冶子鑄造)
秦國人薛燭年紀輕輕,卻已名動列國,被人稱為天下第一相劍大師。在越國游歷時,越王勾踐邀請薛燭前來賞劍。賓主一起來到一座看臺賞劍,越王勾踐酷愛刀劍,這個露臺高達數丈,氣勢舒張,光線充沛,專門用來看劍賞刀。勾踐心想這個年輕人雖然年紀輕輕但卻閱劍無數,一般刀劍肯定難入他的法眼,于是就叫手下取來了自己頗為得意的兩把寶劍:毫曹和巨闕。
哪知薛燭卻不以為然的說到:"這兩把劍都有缺點,毫曹光華散淡,巨闕質地趨粗,不能算寶劍。"勾踐覺得很沒面子。吩咐侍從率領幾百個鐵甲武士,護送一把寶劍來到臺下。薛燭問道:"大王這么興師動眾,拿來的是什么劍啊?"勾踐吐出了兩個字:"純鈞"。只聽見"咣啷"一聲,薛燭從座位上仰面摔倒,束發的金釵掉在地上,一頭長發披散下來,面色突然凝住、呆滯,好大一會兒才突然驚醒。見他腳尖點地,幾個縱躍掠下臺階,來到劍前,深深一躬,然后又表情肅然地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從侍者手中接過寶劍,小心翼翼地敲了幾敲、掂了幾掂之后方才將劍從鞘中緩緩拔出。見一團光華綻放而出,宛如出水的芙蓉,雍容而清冽,劍柄上的雕飾如星宿運行,閃出深邃的光芒,劍身上陽光渾然一體,象清水漫過池塘,從容而舒緩,而劍刃就象壁立千丈的斷崖,崇高而巍峨……。勾踐得意地說道:"有人要用千匹駿馬、三處富鄉、兩座大城來換這把寶劍,你看行嗎?"薛燭連忙說道:"不能換。"勾踐問道:"為什么?你說說道理。"薛燭激動地大聲對道:"因為這把劍是天人共鑄的不二之作。為鑄這把劍,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錫,萬載若耶江江水干涸而出銅。鑄劍之時,雷公打鐵,雨娘淋水,蛟龍捧爐,天帝裝炭。鑄劍大師歐冶子承天之命嘔心瀝血與眾神鑄磨十載,此劍方成。劍成之后,眾神歸天,赤堇山閉合如初,若耶江波濤再起,歐冶子也力盡神竭而亡,這把劍已成絕唱,區區駿馬城池何足道哉……"勾踐滿意地頻頻點頭:"說得有理,既是無價之寶,我就永遠把它珍藏吧。"
10、優雅之劍—承影劍(鑄造者不詳)
承影是一把精致優雅之劍,相傳出爐時,"蛟分承影,雁落忘歸",故名承影。后有由春秋時衛國藏劍名家孔周收藏。春秋時的一個黎明,衛國郊外一片松林里,天色黑白交際的一瞬間,一雙手緩緩揚起。雙手合握之中是一截劍柄,只有劍柄不見長劍劍身,但是,在北面的墻壁上卻隱隱投下一個飄忽的劍影,劍影只存片刻,就隨著白晝的來臨而消失,直到黃昏,天色漸暗,就在白晝和黑夜交錯的霎那,那個飄忽的劍影又再次浮現出來。揚起的雙手劃出一條優雅的弧線,揮向旁邊一棵挺拔的古松,耳廓中有輕輕的"嚓"的一聲,樹身微微一震,不見變化,然而稍后不久,翠茂的松蓋就在一陣溫和掠過的南風中悠悠倒下,平展凸露的圈圈年輪,昭示著歲月的流逝。天色愈暗,長劍又歸于無形,遠古的暮色無聲合攏,天地之間一片靜穆。這把有影無形的長劍就是承影劍。歷史流傳下了孔周舞承影劍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