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剛剛就中印關系表態。
沒過幾天,印度總理莫迪也站了出來,談起了中印關系。
提起中印關系,莫迪反復強調了一個觀點。而這個觀點也傳達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美國這些年在印度的努力,算是白費了......
“龍象共舞”是正確選擇
中印關系的走向一直備受外界關注。
3月7日上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談及這一問題時,明確表示,過去一年里,中印關系確實邁出了向好的步伐。
雙方在多個層面加強交流,務實合作不斷推進,并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果。
作為彼此最大的鄰國,中印關系不僅關乎兩國的長遠發展,也直接影響到地區乃至全球的穩定。
王毅強調,中國始終認為,與印度相互成就、共同發展,是唯一正確的選擇,“龍象共舞”才是符合雙方根本利益的方向。
從現實情況來看,中印加強合作不僅有著牢固的基礎,也具備諸多有利條件。
首先,地理上的相鄰讓兩國在經濟、文化、貿易等方面的聯系更為緊密,天然的地緣優勢使得雙方在諸多領域的協作變得更具可行性。
其次,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中印都肩負著推動經濟增長、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務。
在這一過程中,兩國經濟結構的互補性十分明顯——中國在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創新方面擁有豐富經驗,而印度則在信息技術、制藥和服務業等領域具有競爭力。
兩國若能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深化產業鏈合作,不僅能進一步推動自身經濟發展,也能為全球供應鏈的穩定作出貢獻。
此外,中印同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大國,在國際舞臺上有許多共同利益。
無論是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上海合作組織,還是在全球氣候治理、可持續發展等議題上,兩國的立場都存在諸多共通之處。
如果兩國能夠進一步增進互信,減少外部干擾,將有助于在國際事務中形成更具影響力的“南方聲音”,平衡西方主導的全球格局。
更重要的是,穩定的中印關系不僅對兩國有利,也將極大地促進亞洲乃至全球的和平與發展。
兩國合作所帶來的經濟增長,不僅能惠及本國人民,也將為周邊地區創造更多的機遇。
相反,若中印陷入對立,不僅會消耗各自的資源,也可能導致整個地區陷入動蕩,這是任何一方都不愿看到的局面。
因此,推動中印關系朝著穩定、合作的方向發展,不僅是現實的需要,也是符合歷史潮流的正確選擇。
莫迪的態度
在王毅發表對中印關系的積極看法后,印度總理莫迪也對兩國關系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3月16日,印度媒體報道稱,莫迪在接受美國播客主持人萊克斯·弗里德曼的連線采訪時,就中印關系表達了相對積極的態度。
他提到,中印兩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過去曾共同作為世界經濟強國,并且幾個世紀以來一直相互學習、相互借鑒。
面對當前的分歧,莫迪表示,中印之間應當保持健康、自然的競爭,而不是讓矛盾不斷升級,最終演變成不可控制的爭端。
他在談話中反復強調,“我們不要紛爭,要對話”,并且明確指出,希望邊界局勢能夠恢復到正常狀態。
莫迪的這一表態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相比過去印度政府在中印問題上的模糊態度,甚至有時在邊界問題上采取強硬立場,這次莫迪明確強調“不要紛爭,要對話”,無疑顯示出印度政府對處理中印關系的理性思考。
無論是出于地區和平穩定的考量,還是基于印度自身的戰略利益,莫迪的這一表態都釋放出中印關系有望進一步緩和的信號。
特別是在邊界問題上,他的態度較過去更為溫和,強調對話和恢復正常狀態,表明印度方面在處理中印關系時,正在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幾年里,美國一直試圖拉攏印度,將其作為遏制中國的一部分。
無論是在軍事、科技還是外交領域,美國都不斷加大對印度的投資,希望將其納入“印太戰略”體系,與中國展開全面競爭。
然而,莫迪的這一表態顯然與美國的期待相去甚遠。
這也意味著,美國過去四年的努力,試圖將印度綁上對抗中國的戰車,如今看起來更像是一場徒勞。
說到,更要做到
莫迪的最新表態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然而,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靠言語維系的,真正的改善需要實實在在的行動支撐。
只說不做,或說一套做一套,不僅會損害雙方的信任,也會讓所謂的“對話”流于空談。在這一點上,印度并非沒有“前科”。
就在不久前的2025年2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約翰內斯堡與印度外長蘇杰生會面,雙方再次重申,要以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為基礎,確保中印關系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
然而,盡管在外交場合,印度多次表達希望改善與中國關系的意愿,但在具體行動上,印度的態度卻顯得搖擺不定。
例如,在兩國人文交流和經貿合作方面,印度至今仍未實質性放松限制,這無疑與其“改善關系”的承諾存在矛盾。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印雙方早在2025年1月就已達成共識,同意恢復中國內地與印度之間的直航,并由兩國主管部門對接推進,以便為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便利。
然而,時至今日,雙向直航仍未真正恢復,表明印度在落實承諾的過程中仍然存在猶豫,甚至可能有意拖延。
而在經貿合作方面,印度政府的態度同樣耐人尋味。
2025年2月,據路透社報道,印度首席經濟顧問納格斯瓦蘭在被問及“印度是否考慮改變對中資政策”時,明確表示“印中經貿關系緩和需要雙方理解彼此利益和相互依賴的現實,印度不會很快解除針對中國投資的限制令”。
這一表態意味著,盡管印度政府在外交層面釋放了積極信號,但在實際政策層面,仍然存在拖延的情況。
從中可以看出,單憑一兩句善意的表態,無法真正推動中印關系回暖。
只有把言辭轉化為具體行動,才能真正贏得對方的信任。
中印關系不僅關乎兩國的發展,也對亞洲乃至全球的穩定與繁榮具有重要影響。
因此,印度如果真的希望與中國保持健康、穩定的關系,就必須拿出實際行動,切實推動雙方在經貿、文化、交通等領域的合作,履行此前的承諾,真正做到“說到做到”,而不是在關鍵問題上猶豫不決,甚至在實際行動中與表態背道而馳。
參考資料:
改善對華關系,印度說到更需做到——中華網
外交主題記者會丨王毅談中印關系:實現“龍象共舞”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