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不怕辣
湖南人 辣不怕
貴州人 怕不辣
江西人 不知道什么叫辣
還有廣東人的倔強“廣東辣”
這年頭連吃辣都有圖鑒了!
圖片來源:數新地理
辛辣美食,令人垂涎
那么,“辛”和“辣”是一回事嗎 ?
它們對身體有哪些利害?
來看看中西醫專家怎么說。
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趙魯卿表示,辛辣食物是一類含有刺激性味道食材的統稱,包括蔬菜類——如蔥、姜、蒜、洋蔥、韭菜,調味品類——如八角、桂皮、豆蔻、白芷、麻椒、胡椒、芥末、咖喱,還有各種酒類、酒精飲料、姜汁可樂等飲品。
“辛”與“辣”能劃等號嗎?“盡管這兩個字在日常表達中經常被混用,但它們并不完全相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王蕤說。
一方面,食物中的辛味和辣味源自相同的化學成分,它們帶給人的味覺感受也相似。王蕤介紹,辣椒素、大蒜素、姜辣素等化合物,會刺激口腔中的痛覺受體,產生灼熱、刺痛和麻木感,同時促使神經系統釋放內啡肽,帶來愉悅感。刺激與獎賞并存,讓人又“痛”又“快”,這便是吃辛辣令人上癮的原因。
另一方面,從感官體驗和性味藥理角度看,“辛”比“辣”的含義更廣泛。趙魯卿解釋道,不同于“辣”側重痛覺感受,談到“辛”時,還意味著一種揮發性芳香物質,以及它在中醫理論中所概括的一類食材和藥材的性味,它們具有發散表邪、行氣活血的作用。
辛辣食物營養滿當當
中餐館的后廚里,廚師的快刀與案板發出脆響。 大蒜被拍碎剁細,連同小米辣、香菜和調味料一起拌進蒸軟的手撕茄條,用來提味殺菌; 隔壁日料店的餐桌上,食客從冰沙上夾起一塊三文魚刺身,輕點芥末,鮮味混合著辛辣滑入喉頭……
吃辛辣食物對身體到底好不好?對這個問題的爭議從未停過。專家表示,對于體質適宜的健康人群,適量攝入辛辣其實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辛味藥物多為溫熱性質,氣味芳香,能夠歸入多個經絡,常用于緩解風寒感冒和脾胃虛寒。”趙魯卿介紹說,生姜、干姜、桂枝入肺經,能發散解表、行氣血、通鼻竅,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等有助于化痰宣肺;香附、柴胡、青皮入肝經,能夠疏肝解郁;附子入腎經,溫腎助陽;春砂仁入脾胃經,能行氣化濕解濁,恢復胃腸道功能。除了內服,中醫外治法也推薦用姜片和花椒煮水泡腳,有助于行氣止痛、溫經通絡、溫中散寒、生發陽氣。
從營養學視角來看,辛辣食物一般低糖低脂,而且富含維生素A、B1、B2、煙酸、胡蘿卜素,鉀、磷、鈣、鋅等礦物質以及豐富的膳食纖維,營養價值頗高。“這些物質都對人體機能具有一定正向調控效果。”王蕤說,辛辣食物進入胃部,首先促進胃酸分泌、腸蠕動加快,從而提振食欲。同時,辛辣食物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這對于手腳冰涼的人群尤為有益,婦科也常用紅糖生姜茶暖宮活血。
2021年,英國牛津大學、中國北京大學等研究人員在《國際流行病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研究:在10年期間分析了51萬中國人,愛吃辣,降低胃腸道癌風險。與不吃辣的人相比,每天吃辣的人,食管癌風險降低19%,胃癌風險降低11%,直腸癌風險降低10%。
2015年,《英國醫學雜志》上發布一項關于吃辣和死亡風險的研究。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對50萬名年齡在30-79歲的中國人進行了調查分析發現 ,每周吃辣1-2次的人比不吃辣的人全因死亡率減少了10%,每周吃辣3-7次的人死亡率更是下降了14%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提到,常吃辣食可以預防高血壓,因為辣椒素能促進血管內皮生成一氧化氮,從而擴張血管及降低血壓。王蕤介紹,洋蔥中的前列腺素和槲皮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同時,洋蔥中的另一些成分能加大細胞對血糖的利用程度,抑制胰島素抵抗,輔助糖尿病患者調控血糖。
此外,一些辛辣成分還有助于鎮痛、抗炎、抗菌和抗氧化。例如,膏藥和跌打損傷藥物中就可能含有辣椒素、辣椒堿;大蒜素膠囊在臨床上用于治療幽門螺桿菌、腸道發炎等疾病,日常餐飲中也可以吃適量生蒜;抗氧化功效則表現為清除自由基,誘導癌細胞凋亡,從而起到一定抗衰老作用,對抑制癌癥也有幫助。
需要指出的是,針對辛辣成分進行的實驗研究結論,不能和辛辣食物的日常食用效果畫等號。“因為拋開劑量談效果并不科學,統計學相關也不等于確鑿的因果關系。”王蕤強調,“我們只能站在藥食同源的角度說,辛辣食物中的微量成分具有一定保健作用,但日常食用量并不能達到顯著的治療效果。”
過度吃辣暗藏風險大
辛辣食物益處這么多,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當然不是。上火是辛辣飲食最容易給身體帶來的小問題,常見癥狀包括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眼睛紅腫、睫毛發炎、便秘、痔瘡等。”趙魯卿解釋,根據中醫理論,這是因為辛味食物的溫熱性質會消耗人體內的水分和津液,導致人體陰液不足,無法制約陽氣,陽熱過盛,從而產生“上火”的熱象。
“長期過頻的辛辣飲食對身體臟器的損害不容小覷,其中胃部首當其沖。”王蕤介紹,在胃鏡下看,吃辣之后人的胃壁呈紅色充血狀態,胃酸分泌也會增多。長期充血和高酸環境會損傷胃黏膜,容易導致慢性胃炎甚至胃潰瘍,而反復的炎癥刺激是誘發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專家介紹,辣椒精是從辣椒中提取濃縮的合法食品添加劑,但它味道極其強烈,大量食用會損害身體健康。另外,辛辣菜肴通常高油高鹽,高鹽飲食會加重心臟負擔。部分辛辣零食還含有較多化學物質,會加劇腎臟代謝壓力。
那么,哪些吃辣行為危害健康?王蕤指出,一次性食用過多辛辣食物,或辣度超過身體承受范圍,會引發胃酸分泌過多、灼傷消化道黏膜,甚至誘發急性胃腸炎、消化道出血,可能對消化系統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因此網上的“吃辣挑戰”非常不可取。
“還要避免‘大量辣椒+冰鎮飲料’的冷熱疊加式吃法。”王蕤說,血管的急劇舒縮變化,尤其危及腦梗、冠心病、高血壓等患者及冠狀動脈搭橋術后人群健康。
辣過頭的“副作用”警告!!
腸胃暴動: 辣椒素化身“腸道加速器”,輕則腹瀉如廁賽跑,重則誘發痔瘡出血、肛裂疼痛。
口腔危機: 過度刺激易觸發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的雙重暴擊。
胃部抗議: 當辣椒素大軍攻破胃黏膜防線,胃痛、反酸便是身體發出的“停戰信號”。
哪些人適合吃辛辣食物?
趙魯卿說,經常手腳冰涼、胃腹怕涼的人屬于脾胃虛寒體質,適合以辛辣助陽散寒、溫中祛濕,如胡椒豬肚湯、紅糖生姜水都是不錯的選擇; 陰虛火旺體質的人,常常手足心發熱、口干舌燥、舌苔較少、五心煩熱,不適合多吃辛辣食物,否則會進一步傷陰、加重內熱。 此外,潮濕地區和寒冷季節相對適宜吃辛辣; 對于中原地區健康人群而言,每周吃辣1—2次是一個適宜的頻率,能夠獲得較大健康益處。
“吃不了辣,可以吃彩椒。”王蕤說,彩椒溫補,僅含有微量辣椒素,是刺激性最小的辛辣食物。這種蔬菜號稱“維C之王”,含量高達104mg/100g,是橙子的3倍、蘋果的34倍,吃一個彩椒就能滿足成年人一天所需維C。另外,彩椒中的辣椒素酯、維生素A和類胡蘿卜素等成分也都有益于人體健康。
問:吃辣能燃脂減肥嗎?
答: 從西醫和營養學角度看,辛辣食物能加快血液循環,提高代謝、增加耗能,進而提升有益的棕色脂肪密度,促進致胖的白色脂肪代謝。 但這類食物比較開胃,且常伴隨高油高鹽,容易導致總能量攝入超出代謝范圍,最終積累脂肪。 因此,只有控制整體能量攝入,適當吃辛辣才有助于燃脂、控制體重。 中醫則認為肥胖患者多為痰濕體質,辛辣食物具有一定排濕功效,但減肥效果未必明顯。
問:孕婦能吃辛辣食物嗎?
答: 喜愛辛辣飲食的婦女,如果孕期食欲不振,可以適當食用一些辛辣食物幫助開胃,但需要控制不能過量。 臨床案例和相關研究表明,孕期攝入較多辛辣食物可能與產后失眠存在一定相關性。
問:吃辣能“排毒”養膚嗎?
答: 該說法缺乏科學依據。 辛辣食物會加快血液循環與身體代謝,讓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易堵塞毛孔。 一旦清潔不及時,或是天氣炎熱、空氣有灰塵,偏好辛辣飲食的人反而更容易長痘痘、黑頭和粉刺。 而且,辛辣食物會調控人體免疫力。 發病期吃辣可能加劇炎癥反應,甚至讓人對原本不過敏或輕微過敏的東西過敏。
問:哪些人需要嚴格忌辛辣?
答: 消化科腸易激綜合征、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潰瘍、炎癥性腸病患者,皮膚科銀屑病、濕疹患者,肛腸科痔瘡患者等,都要忌口辛辣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 膽囊炎、膽石癥、胰腺炎患者,用抗凝藥、茶堿類藥物的患者,以及多數心臟病患者及術后人群也應適當少吃。 注意,忌辛辣不只是不吃辣椒,還包括所有辛辣蔬菜、調料及含酒精制品。
問:如何“解辣”?
答: 可以適量喝牛奶或溫蜂蜜水來解辣,蜂蜜還能滋陰潤燥、保護消化道黏膜。 也可搭配蓮藕、銀耳、百合、梨、鴨肉、冬瓜、菠菜等甘寒食物,可以緩解口腔灼熱。 上火嚴重時,宜吃苦瓜、蒲公英水、綠豆粥這類苦味性寒食物,清熱瀉火。
問:吃辣后腸胃不適怎么辦?
答: 若飯后反酸,可以吃蘇打餅干來護胃,中和胃酸。 若辛辣引發腹痛、腹瀉,說明腸胃比較敏感,不太適合吃辛辣。 一旦出現持續性胃痛、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應立即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抑酸藥、胃黏膜保護劑或益生菌。
綜合:人民日報海外版 廣東衛生信息 三九健康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