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P評論是國家高端智庫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臺
導讀
在當今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知識產權已成為衡量國家競爭力和企業創新能力的關鍵指標。它不僅關乎科技創新的保護,更是推動產業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我國知識產權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涵蓋專利、商標、著作權及數據知識產權等新興領域,全方位保障創新者權益,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核心政策圖譜:五大維度全覆蓋
創造激勵
01
《關于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領域營商環境的意見》
(2025.3.13)
《意見》指出,健全知識產權創新激勵機制,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識產權處置自主權,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高校、科研機構設立知識產權管理資金和運營基金。
政策鏈接:
02
《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
(2023.10.7)
《方案》指出,通過組織實施為期三年的專項行動,從提升專利質量和加強政策激勵兩方面發力,到2025年,推動一批高價值專利實現產業化,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產業化率明顯提高,全國涉及專利的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8000億元。
政策鏈接:
促進運用
01
《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年度工作指引》
(2024.3.29)
《意見》指出,健全知識產權創新激勵機制,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識產權處置自主權,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高校、科研機構設立知識產權管理資金和運營基金。
政策鏈接:
02
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
(2025.3.7上線)
創新主體可以獲取質押許可等知識產權運用情況,社會公眾可通過公共服務門戶獲取各類知識產權業務辦理入口,進行基礎數據查詢。
平臺鏈接:
強化保護
01
《專利糾紛行政裁決和調解辦法》
(2024.12.26)
《辦法》落實新修改專利法有關內容。增設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行政裁決、專利開放許可實施糾紛行政調解等有關章節。《辦法》計劃于2025年2月1日正式施行。
政策鏈接:
02
《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實施方案》
(2024.4.22)
《方案》突出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嚴導向”,在鞏固拓展已有成果的同時創新施策,對全面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持續開展行政執法專項行動等工作作出明確部署,加快構建有機銜接、協同高效的知識產權執法司法體系,以法治力量更好護航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建設。
政策鏈接:
優化管理
01
《知識產權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劃分改革方案》
(2023.12.26)
《方案》指出,中央統籌國家戰略制定、涉外事務,地方負責區域性公共服務和執法保護。明確央地權責,優化資源配置,如地方承擔作品登記、軟件正版化等支出。
政策鏈接:
國際接軌
01
《關于涉外知識產權糾紛處理的規定》
(2025.3.13)
《規定》指出,鼓勵商會、行業協會、跨境電商平臺等組織搭建涉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平臺,開通服務熱線,提供咨詢、培訓等公益服務。同時,任何組織和個人均不得執行或者協助執行外國國家以知識產權糾紛為借口對我國公民、組織采取的歧視性限制措施。《規定》自2025年5月1日起施。
政策鏈接:
02
《關于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領域營商環境的意見》
(2025.3.21)
《意見》明確,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效能,推動政務服務與國際接軌。優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證券化流程,加強國際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建設。
政策鏈接:
地方實踐:創新樣本如何落地?
01
上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上海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知識產權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構建多層次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通過深入開展“存量專利”盤點盤活,4.3萬余件專利進入國家可轉化專利資源庫,累計轉化7600余件。
02
深圳:全生命周期服務
根據企業不同成長階段,定制了“助企圳興”服務包。初創企業提供發明專利授權周期壓縮至3個月等服務;頭部企業提供專利批量預審、技術圖譜分析等服務。
03
浙江:“雷霆”專項行動
持續加強專業市場、電子商務、展會、非正常專利申請和商標惡意注冊等領域執法監管,全省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0087萬人次,走訪企業3926家次。
04
青海、濰坊等:調整獎補政策
青海、濰坊等地取消發明專利授權補助,轉向支持高質量專利創造和產業化。
新興議題:AI生成式知識產權歸屬
AI生成內容的知識產權歸屬是當前政策亟待厘清的難題。如何在鼓勵技術創新的同時保護創作者權益?以騰訊元寶為例,其用戶協議歷經三次調整:
*初始版本:用戶需永久、免費授權騰訊使用生成內容(含轉授權);
*最終版本:明確版權歸屬用戶,新增“體驗優化計劃”開關(默認關閉),僅用戶主動授權后平臺方可使用數據。
騰訊并非孤例,百度、阿里、Kimi等平臺對AI生成內容的權屬規定差異顯著:
Deepseek:將服務所收集的輸入及對應輸出,用于本協議下服務的優化以及統計分析、問題排查、安全風控等目的。
豆包:公司不主張輸出內容的所有權。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使用用戶的內容,如進行模型服務優化。
Kimi:用戶免費授予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非排他的、無地域限制的、永久的、免費的許可使用及可再許可第三方使用的權利。
文心一言:百度享有生成內容的相關權利。
通義千問:用戶擁有輸出的所有權。
騰訊元寶:用戶輸入輸出的內容不會用于模型優化(除非用戶主動加入體驗優化計劃)。
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促使下,作品范疇持續拓展,版權邊界日漸模糊。
目前,我國著作權法在AI生成物保護方面暫無明確規定,AI生成內容的著作權歸屬于AI技術的開發者還是實際使用者尚存在爭議,有待法律和政策層面的明確指引。
IPP公共關系與傳播中心
內容整理 | 劉昕冉
排版 | 劉昕冉
審閱 | 劉 深
終審 | 劉金程
關于IPP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個獨立、非營利性的知識創新與公共政策研究平臺。IPP圍繞中國的體制改革、社會政策、中國話語權與國際關系等開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創新和政策咨詢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開放式的知識創新和政策研究平臺,成為領先世界的中國智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