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閱歷積淀的30+人群越是在職業與生活上完成自我確認,對情感的需求就越發清醒篤定。因為半熟愛情的本質是自我認知——成為完整的人,遇見完整的愛。
作者 | 米萊(北京)
在當下面臨巨大挑戰的綜藝市場中,《半熟戀人4》憑借其獨特的魅力和深刻的情感洞察,在2025開年成為了觀眾熱議的焦點。
《半熟戀人4》在開播之前就吸引了超過40.7萬用戶的預約,首期播出,更是斬獲了全網熱搜數量超400個,各個社交平臺都有高位熱議的話題發酵,圍繞#半熟4 梁田#、#半熟4女三氣血很足#等素人嘉賓的話題,也是連續多日持續被網友討論。目前第四季已獲得5個品牌的贊助,可見的會員收入也依然維持在高位水平。
作為一檔聚焦30+都市單身男女的戀愛觀察真人秀,它不僅僅是娛樂內容,更是對愛情、生活和自我的深入探索。
節目通過精準的選角策略和深度的情感挖掘,為觀眾呈現了豐富多樣的人生樣本。這些嘉賓在職業轉型、城市遷徙與自我重塑中,探索更自洽的生存姿態,而不再被傳統的社會時鐘和軌道曠野的概念所束縛。
這一季節目也回歸了上海都市,讓嘉賓們在熟悉的環境中展現真實的自我。他們不是脫產參加戀綜,而是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之間尋找愛情的可能。這種生活化的設定,讓觀眾更容易產生共鳴,感受到愛情的力量。
在算法速配、情感快餐化的時代,《半熟戀人4》的價值遠超一檔綜藝。四季的內容積累也形成了IP價值,為整個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1.呈現當代人多元生活樣本
后疫情時代,遠程辦公技術催生了數字游民群體,社交媒體平臺讓個人品牌的打造成為可能,輿論場中「重啟人生」相關話題開始流行……
伴隨這些現象,越來越多人開始從宏大敘事和成功焦慮中抽離,轉而關注個體生活具體而微的可能性。「附近的重建」、「心理彈性」、「捕獲生命力」等人文社科概念也頻繁出現在了大眾的日常生活中。
《半熟戀人4》嘉賓們對于人生選擇的多元呈現,正是對當下社會這一現實的回應。
其中,前湖南衛視主持人梁田從體制內出走,走入自由職業曠野;設計師夏夢婷也大膽開啟邊旅居邊工作的生活;建筑行業出身,參與過海底隧道修建的蘇詠豪則成為一名咖啡館主理人;還有從公司HR轉型成為專業模特的胡允庭,從文化傳媒行業路自學專業知識跨越到金融領域的任嘉碧。
無論是選擇自由職業還是離職創業亦或是轉換賽道,他們都展現出了追尋理想生活的積極態度。這種正向社會變化的體現,讓《半熟戀人4》不僅在娛樂層面具有吸引力,也在精神層面具有深刻的影響力,鼓勵到更多觀眾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節目里,小屋內的素人嘉賓在互相看完職業短片后落淚的瞬間,成為時代情緒的濃縮注腳。在那一刻大家意識到,對抗標準答案原來從不是孤勇,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各種「五顏六色的生活」。
能夠在一檔戀綜中呈現出這種多元性,離不開節目組對于社會現象和大眾情緒的敏銳捕捉,以及長期深入的選角準備。
節目制片人閆芝樺曾告訴新聲Pro,團隊每一季節目都會前置半年以上時間進行選角工作,通過線上線下的多渠道選角,半熟制作團隊目前有上萬個人的備選,形成了一個強大的人脈資源庫。
「選角階段就能預見到節目的大致面貌和故事走向。」當這些經歷迥異的個體聚集在半熟小屋時,節目已無需刻意制造戲劇沖突,嘉賓們的人生選擇本身就是一場鮮活敘事。
對于有過相似轉型抉擇的人而言,節目幫他們在人群中更快地找到了能夠共鳴的彼此。蘇詠豪第一晚寫給梁田的朋友圈就寫道,「沒想到人生軌跡這么類似,期待之后能聽你分享更多經歷」。
與此同時,在同一航道持續發力的人,也能夠在這一場景下更加確認自己對當下狀態的滿意度,并拓寬對生活的理解。
國企員工鄭瑋穎在節目中就展現出十分享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她以松弛自然的狀態打破職場人設桎梏,在初次見面時就用輕快的游戲互動緩解了其他嘉賓的緊張情緒。
一直深耕AI領域的張晨溪,則經歷了多年的海外留學生活并一路讀至博后。他先后在硅谷圖像處理和國內自動駕駛領域有過工作經驗,在不斷精進專業技術的道路上,如今得以清晰地錨定自我價值。
我們會發現,擁有閱歷積淀的30+人群越是在職業與生活上完成自我確認,對情感的需求就越發清醒篤定。因為半熟愛情的本質是自我認知——成為完整的人,遇見完整的愛。
這種特質,恰恰讓《半熟戀人》系列跳出了傳統戀綜的嗑糖邏輯,它提供的不是愛情模板,而是無數個「在路上」的人生樣本。軌道或曠野從不互斥,半熟一代的底氣,來自對理想生活永不妥協的追問。
2.回歸都市,建立深度連接
相較于第三季的全脫產海島實驗,《半熟戀人4》選擇讓嘉賓回歸上海都市生活,保留工作與社交的真實節奏。這種設定讓節目更加貼近現實,也為半熟老粉們找回最初的感覺。
節目開篇,男女嘉賓初見后的第一場「一小時約會」,就正是忙碌都市中親密喘息的真實寫照。隨著節目推進,清晨6點起床畫全妝趕早班的金融女精英、連軸進行雜志拍攝的時裝模特,也會在忙碌日程中為心儀對象付出點滴行動。
這正是節目對現實的第一層投射:約會不是生活的暫停鍵,而是與工作并行的必修課,瑣碎日常中誕生的情感,比刻意制造的浪漫更動人。
回歸日常的第二重真實,藏在充滿煙火氣的互動密碼里。進入小屋后的首個晚上,大家紛紛準備了拿手好菜,前一晚就和梁田互選的蘇詠豪積極在對方有需要時遞上餐具和調料,倆人更是上演了「系圍裙」這一戀綜名場面。
晚餐坐在誰的身邊,幫誰夾起熱騰騰的飯菜,也都是積累親密感的細小舉動。對梁田有好感的胡允庭也一改I人靦腆特質,當晚不僅搶先為其切菜打下手增進互動,還主動坐在心儀女孩的旁邊。為了給女嘉賓做第二天的早餐,小屋里的男士們更是提前一晚就開始練習烹飪技巧。
通過這些生活化的場景,節目展現了都市男女在愛情中的真實與勇敢。他們在忙碌的生活中尋找彼此,用行動詮釋著對愛情的渴望與追求。這種不完美但真實的日常,讓觀眾更容易產生共鳴,感受到愛情的力量。
《半熟戀人4》對真實感深度挖掘的第三層,在于為嘉賓們構建了一個超越社交媒體單向度的展示空間,讓他們能夠通過傾聽、回應與交流來建立信任。
八位嘉賓初聚首夜,便展現了面對面交流才能觸及的真實議題。張晨溪主動提及讀博期間的年齡焦慮,坦言曾因同齡人成就感到壓力,這種涉及自我懷疑和困惑的私密話題,在線上社交中往往被隱藏。
這使得小屋內由此延展出的「何為三十而立」的討論,沒有淪為常見的成就展示或方法論分享,而是聚焦于生活本質。最后大家共識到,當下的「三十而立」,是要在這個階段有非常明確的目標,有完整、獨立的人格和可以承擔的責任。
對張晨溪大加贊賞的任嘉碧,就談到自己之所以要在工作之余自學金融知識,是因為她意識到那是一套可以提供認知世界的底層思維系統。即使如今能一笑而過說轉型成功只是運氣好,但要隨身攜帶速效救心丸的細節也透露出成年人的不易。
梁田感慨道,隨著年齡增長,大家對自己理想生活的樣子越來越清晰,進而反推需要怎樣的職業來匹配。不過張晨溪和鄭瑋穎的軌跡也表明,生活沒有標準答案,并不是只有將一切清零才能證明勇氣和精彩。
「蛻變是始終對自己的生活有不滿,但是能在同一個道路里不停地堅持,也很難得。」駱俊帆繼而補充道,很多人痛苦的原因是不會管理自己的欲望,欲望非常大的時候會非常痛苦,因為有的東西舍不掉,還會想要更多。
這些交織著個體困惑與群體智慧的對話,讓觀察室的主持人看完后都發出了「第一集話題高度就已經到這里了嗎」的感嘆。而這不僅是對嘉賓們經驗智識的展示,也為觀眾提供了有價值的思考和啟示。
3.半熟IP的長青法則
在綜藝市場普遍收縮的當下,《半熟戀人》系列卻逆勢脫穎而出。其成功不僅源于對個體情感的深入挖掘,更體現在顯著的商業價值與廣泛的社會影響。
《半熟戀人》第一季在無招商的情況下啟播,但憑借對30+人群情感剛需的挖掘,填補了戀綜這一年齡層的市場空白,成為騰訊視頻內部首個會員收入覆蓋成本的案例。
30+群體的情感表達模式,呈現出與20+人群鮮明的代際差異。當年輕戀綜嘉賓慣用直球攻勢和「鎖死CP」制造戲劇張力時,《半熟戀人》中這群經歷生活淬煉的都市男女,通常不會在一開始就被荷爾蒙驅動發起莽撞攻勢,而是會展現出對社交距離的把握和分寸感。
在《半熟戀人4》,蘇詠豪表達好感的方式就是合奏對方想聽的樂曲,需要上臺音效的時候自動貢獻口技,貼心整理好被遺忘的琴箱,卻從不邀功,不急于占有。
這種懂得克制經歷過深思的愛情觀是半熟系列持續贏得觀眾喜愛的原因。節目不僅展示了30+人群的成熟與理性,也讓我們在伴隨式的長線觀察中感受到他們在追求理想生活和愛情道路上的成長弧光。
如同前幾季的羅拉王能能、大夢江俊霖,都是在細水長流的相處中不斷了解對方直至確認對方,演繹成年人特有的情感智慧。「三水有余」cp甚至在節目中未有太多交集,卻在線下擦出愛火花,甚至已官宣結婚。
當下,綜藝的ToC能力日益受到重視,會員播放效果也成為衡量節目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而《半熟戀人》系列在C端實現了持續增長,上一季的會員收入更是同比增長了45%。
內容創新始終是IP進化的核心驅動力,半熟節目組也一直在根據觀眾喜好變化做出方向調整。從第一季的羅曼蒂克風,到第二季的戲劇性,第三季故事性,再到第四季的都市生活流,節目組不斷嘗試新的敘事方式,以保持內容的新鮮感。
正是這種敏銳度,讓該系列擁有了強大的內容吸引力和用戶粘性。第四季開播前預約人數已達40.7萬,榮登站內綜藝期待榜第一名,近兩千條用戶評論接力催播。播出首日,站內熱度值也超過2萬1。
通過前三季的積累,《半熟戀人》還形成了強大的品牌效應。節目從第二季就開始有廣告主主動投放,到了第四季,節目更是吸引了5個品牌的贊助,商業價值不斷提升。
當行業感慨綜藝寒冬的不易時,《半熟戀人4》用其熱氣騰騰的生活真相,為2025年的內容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節目以其真實、勇敢、多元的呈現,不僅在商業上取得佳績,更在社會層面產生了積極影響,成為戀綜市場中的標桿之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