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近代歷史上,張靈甫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
一方面,他作為國民黨王牌“模范師”、整編七十四師的中將師長、蔣介石的愛將,在抗日戰爭期間率領部隊獲得了“抗日鐵軍”的美稱。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基于政治宣傳需要,蔣介石又將他樹立為典型,名氣更加大漲。
另一方面,他的性格中又顯露出了自負和暴戾的一面。1935年,他因懷疑妻子吳海蘭“不貞”,竟當場拔槍將她擊殺,雖后來被蔣介石借口抗戰需要特赦,此事卻也成為他人格的污點。
除此之外,張靈甫在謀求他的第三段婚姻時,所使用的手段也很不入流。
當時,他只是因為打聽到長沙王家有一位才貌雙全的小姐名為王玉齡,尚待字閨中,就迫不及待地、想方設法地去觀她一面,特地尾隨其到了理發店,見她果然年輕貌美,便以自己的權勢地位和人脈關系,特地設宴款待王玉齡一家及其伯父一家,在宴上表達了對王玉齡的求娶之意。
讓人覺得張靈甫私德有虧的是,當時他年過40歲,已有過兩段婚姻,膝下有一子一女,卻又在王家人面前謊稱自己32歲,尚未婚配,不顧王玉齡的冷臉和王母的反對,硬是對年幼的王玉齡發起了猛烈的追求。
后來他能迎娶王玉齡,完全是靠三分哄,四分騙和三分壓。王玉齡只和他做了三載夫妻,就因為1947年他死在了戰場,從此只能獨自撫養尚在襁褓中的兒子,著實面臨了不小的生存難題。
張靈甫是在解放戰爭的孟良崮戰役中敗于我軍手下,丟掉了性命。關于其身死,一直流傳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說法是,張靈甫當時眼見戰局無法扭轉,敗勢已定,不愿為我軍所俘虜,就在我軍活捉他之前搶先自戕。這一說法也是蔣介石一直堅持的論調,他在張靈甫身亡的消息傳出后,一直在國民黨內部乃至全國做這樣的宣傳。
第二個說法則是,張靈甫其實是被我軍,也即華東野戰軍的一名戰士當場擊斃。
其實,無數事實表明,張靈甫不可能是自殺身亡。要知道,我軍發現張靈甫遺體時,其頭朝東腳朝西,仰臥在地,胸部有多處中彈的痕跡,而給他造成致命傷害的,還是從他后腦穿過、又洞穿其下顎的一枚子彈。
這枚子彈正是我軍戰士葛兆田開槍射出。為此,他還在事后背了處分。這其中的緣由一直到57年后,也即2004年才被葛兆田親口說出,他會守口如瓶57年,也是因為其中干系甚大。
原來,1947年,華東野戰軍以5倍兵力將張靈甫率領的74師圍困在山東山區,也即孟良崮一帶,激戰三天后全殲該師,也擊斃了師長張靈甫之后,圍繞張靈甫之死,國民黨做了很多政治文章,一再報道他“抗日英雄”的身份,宣稱他是“從容自戕”、“殺身成仁”,為其偽造遺書,進行更多輿論宣傳,企圖為其塑造悲情英雄形象,更盼望從中實現對士氣的鼓舞。
反過來,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也想要借此抨擊我軍。正是因為考慮到擊斃張靈甫可能帶來的政治負面影響,2004年,82歲的葛兆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提到,當時解放軍高層要求他們“務必活捉張靈甫”。
可惜的是,當時張靈甫率殘部藏身山洞,假意要投降,又在葛兆田等解放軍戰士靠近時突然示意部下反擊。
因事發突然,葛兆田等人緊急開槍自衛,不料在過程中擊倒了一名佩戴將星,右腿為假肢的軍官并致其死亡。后這名軍官被證實是張靈甫,葛兆田也因違反“活捉”的軍令,不僅被撤銷軍功,還有了記過處分。
同時,葛兆田還被要求保守這個秘密。畢竟,若張靈甫被解放軍擊斃的消息得到證實,國民黨便極有可能將其死亡渲染為解放軍“虐俘”,引發極大的政治爭議,不利于我軍爭取輿論支持。
因此,葛兆田一直到晚年,考慮到歷史環境變遷,當年往事已不再具有政治敏感度,才決定接受采訪,公開當年的真相,填補這一段歷史空白。
參考文獻:《陜西抗戰人物紀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