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普京最新“會晤”長達150分鐘,白宮、克宮聲明齊出后,英法德警鈴大作!法國外交官一個電話打到北京,法國企業著急忙慌擴大對華投資。
長達數年的“暈頭轉向”后,中國的一場大會終于讓歐洲反應過來,美國才是他們的最大隱患。
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領導人普京,進行了一場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電話溝通。雖然從名義上講,美俄元首此番“會晤”的重點是烏克蘭戰場的停火問題。
但從兩國官方事后發布的情況說明來看,特、普明顯是“醉翁之意不在烏克蘭,在于美俄聯合也。”
先說說白宮這邊,在他們發布的最新通告中我們可以看出,烏克蘭問題并沒有實質性進展。
除了喊幾句“沖突必須結束,和平必須持久”一類干巴巴的口號、促成俄烏戰俘互換這種無關緊要的邊角料小事、呼吁俄烏停止能源設施相互襲擊的老生常談之外,特朗普強調的“和平”并無任何實質性進展。
相比之下,克宮的聲明倒是更實誠,但對烏克蘭和力挺他們的歐洲來說,也更“扎心”——普京表示,烏克蘭想要和平?可以,只要全世界做出承諾,不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和情報資源就行。
相比之下,美俄兩國通過此次元首互動達成的其他協議,則顯得意味深長。
比如普京和特朗普共同承諾的“美俄兩國會共同穩定中東局勢”,再比如白宮在最新聲明中強調的“普京作出承諾,伊朗絕不會摧毀以色列”。
一場以“解決烏克蘭問題”為由頭發起的元首對話,烏克蘭問題本身倒成了細枝末節,美俄在中東的“合作”成了主要議題?
這下就算再遲鈍,以英法德為首的歐洲諸國也總算反應過來了,敢情這美國人說變臉就變臉,整個俄烏戰爭,就自詡貴族的歐洲,從頭到尾被耍著玩兒?
當初,要不是拜登治下的美國半是鼓動、半是威逼地煽動起一眾盟友對俄羅斯追堵截,歐洲何至于此?
跟著美國反俄,親手葬送了最優質、最廉價的能源進口來源。因為中俄之間的正常貿易,打了雞血般對華強硬,一意孤行地暫停了“中歐貿易協定”,又讓歐洲失去了物美價廉口碑極好的中國制造。
特朗普上臺之后三番五次威脅從歐洲撤兵,連最后的安全保障也搖搖欲墜。現在隨著美俄“勾連”愈深,曾經“上三常伺候老歐洲”的沒好日子,徹底一去不復返了。
其實,歐盟內部也不發有識之士,他們對如今歐洲面臨的困境,也不是沒有預料:
比如歐盟內部的鐵桿對華鷹派馮德萊恩,連續幾次“中歐之間的貿易可以談、可以協商”的涉華言論就足以證明,歐洲已經意識到美國的危險,他們正在以一種比較體面的方式,往“中立”方向傾斜。
再比如,路透社關于即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一系列相關爆料,也說明了這一點:
按照路透社的說法,包括聯邦快遞、西門子、高通、雀巢、雅詩蘭黛甚至渣打銀行在內的歐洲企業高管,將“組團”前往中國參會。
馮德萊恩代表政府高層定下基調,一眾歐企聞風而動蜂擁而至,“歐洲重新強化對華聯系”已經板上釘釘。
值得一提的是,美俄元首通話之后,白宮、克宮聲明接連爆出,歐洲也顧不得什么體面了,法國已經率先采取行動:
援引外交部消息,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外事部門的“總管”博納已經于3月18日把電話打到了北京。他在電話里向王毅部長鄭重表態:“法方反對打貿易戰、關稅戰,愿同中方通過磋商妥善解決經貿摩擦問題?!?/p>
除了官方層面外,法國空客集團的動作甚至還要快些。其CEO傅里“早”在3月17日就拜會了我國商務部長王文濤。
在此次會晤中,傅里干凈利落地做出了“未來將繼續擴大在華投資、深耕中國,實現自身更好發展”的承諾。
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像法國這樣官方、民間并舉的“示好”行動絕不會少。
該如何在這些“糖衣炮彈”的轟炸下站穩中立站位,繼續保持“中國風景獨好”?這對中國外事部門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