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李嘉誠這老爺子,97歲了,本該頤養天年,卻整出一場又一場的大戲。他把手里攥著的43個港口,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戰略要地,以2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57億)的價格,一股腦兒全打包賣給了美國貝萊德財團。這筆交易,表面上看是“在商言商”,老爺子套現離場,賺得盆滿缽滿,還讓長和股價兩天暴漲33%。可沒幾天,風向急轉直下,香港《大公報》連發兩炮,標題一個比一個狠——3月13日的《莫天真 勿糊涂》,3月15日的《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直接把李嘉誠懟得體無完膚。更絕的是,港澳辦官網第一時間置頂轉發這兩篇文章,信號明擺著:李超人,你這次玩大了。
網上吵翻了天,有人替李嘉誠喊冤:“私人資產,想賣給誰就賣給誰,別拿民族大義綁架人家!”也有人罵得更狠:“這時候賣港口給美國,就是賣國,秦檜都沒你這么利索!”這事兒,李嘉誠到底是精明過頭,還是晚節不保?今天,咱們就再扒一扒這背后的深水,看看這190億的“投名狀”,是怎么把“李超人”變成了“李秦檜”的。
李嘉誠的“秒跪”,讓中國吃了大虧
這事兒,得從頭說起。李嘉誠的和記港口,全球53個港口,43個這次打包賣了,橫跨23個國家,個個位置都金貴得不行。尤其是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一個扼著太平洋,一個卡著大西洋,全球6%的海運貿易量打這兒過,中國貨輪占比更高,21%。這地方,不是普通的碼頭,是全球貿易的咽喉,是中美博弈的角斗場。
特朗普一上臺,就把主意打到了巴拿馬運河上。2024年12月21日,他在Truth Social上發文,嚷嚷著美國船只在運河里被“敲詐”,揚言要“收回”運河。4天后,12月25日,又胡謅什么“中國軍人非法運營巴拿馬運河”。明眼人都知道,他在胡說八道——運河1999年就歸了巴拿馬,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管著,李嘉誠手里只有兩個港口的運營權,連船閘都碰不著,哪來的“控制運河”?可特朗普不在乎真相,他要的是借口。
2025年2月1日,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跑去巴拿馬,見了總統穆利諾。談完,穆利諾立馬宣布:不續簽跟中國的“一帶一路”協議,還要審計和記港口。這信號很明顯,巴拿馬在美國的壓力下,準備“站隊”。李嘉誠一看這架勢,慌了。他怕巴拿馬政府扛不住美國,直接把港口國有化,到時候一毛錢都拿不到。結果呢?他二話不說,3月4日就公布,把43個港口全賣給了貝萊德,228億美元,4月2日簽約,中間連個招呼都沒跟中方打。
這“秒跪”的速度,簡直讓人瞠目結舌。你說特朗普給的壓力大,可華為的孟晚舟被扣了三年,TikTok被逼著賣身,都沒投降啊!李嘉誠這一跪,直接把中國坑得不輕。為啥?因為這43個港口,不是孤立的小買賣,而是特朗普2.0時代打壓中國海運的關鍵一環。
2025年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搞了個“301調查”,提出對中國船只進美國港口收“服務費”,最高單次150萬美元。3月14日,G7發了個《海上安全與繁榮宣言》,點名要審查港口所有權,防著“對手”控制供應鏈。3月17日,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又宣布,全球海運咽喉要道專項審查,擺明沖著中國來的。特朗普的目標很清楚:海運是中國95%對外貿易的命脈,卡住港口,就能掐死中國經濟。
李嘉誠這一賣,貝萊德一躍掌控全球10.4%的集裝箱吞吐量。美國拿下這些港口,以后隨便找個理由——環保不達標、安全審查、數據泄露——就能讓中國船“無處可靠”。更狠的是,這43個港口還有智能碼頭系統和物流網絡,數據全給了美國,中國貨物流向一覽無余。這哪是賣港口啊,分明是把國家的命脈拱手讓人!
有人說:“巴拿馬運河又不是李嘉誠的,他賣倆港口影響不了大局。”這話太天真。運河是巴拿馬的沒錯,可港口控制權變了,中國船靠港的成本和風險就變了。特朗普還可能拿這當“范本”,全球掀起“奪港戰”,把中國航線擠得喘不過氣。這時候,李嘉誠不光賣了巴拿馬的兩個港口,還把另外41個也打包送上,等于給特朗普遞了把刀。這不是商業,這是政治投名狀啊!
李嘉誠的“精明”,精明出了大糊涂
李嘉誠這人,號稱“李超人”,嗅覺靈敏,低買高賣,從沒失過手。這次賣港口,他也覺得自己挺聰明。特朗普威脅要搶運河,他怕血本無歸,趕緊套現228億美元,一次性拿回25年現金流,還從地緣風險里抽身,股價還漲了33%。從賬面上看,確實是筆好買賣。貝萊德出價高得離譜,特朗普親自背書,換誰不心動?
可這“精明”,在國家利益面前,就是大糊涂。港口不是普通商品,是戰略資源。2015年,招商局和中遠想買和記港口40%的股份,出價1500-1600億港元,李嘉誠嫌少,沒賣。現在呢?貝萊德228億美元(約1772億港元)拿走80%股份,折價近50%。對中國人斤斤計較,對美國人慷慨大方,這算哪門子“在商言商”?
更氣人的是,這交易秘密進行,壓根沒給中方機會。3月4日公布時,全國兩會剛開幕,李澤楷還在北京開會,老爺子卻在背后悄悄簽了合同。這種“先斬后奏”,擺明是不想讓中國插手,生怕中方出更高的價搶回去。他急著落袋為安,連拖一拖、打個官司的時間都不給,直接跪了。
你說壓力大,扛不住,可華為扛住了,TikTok扛住了,李嘉誠為啥就不能扛?就算扛不住,跟國家打聲招呼,國家出面用《國家安全法》或《反壟斷法》攔一攔,總比你自個兒賣了強吧?他要是喊一聲,中遠、招商這些國企還能接盤,既保住港口,又讓他賺錢。可他沒這么干,寧可低價賣給美國,也不高價賣給祖國。這不是精明,是短視,是自私。
《大公報》說得狠:“偉大的企業家從來不是冷血投機的逐利者,而是熱誠傲骨的愛國者。”李嘉誠這波操作,冷血投機到家了。他以為自己賺了190億(扣除少數股東權益后的凈收入),可這190億,買來的卻是民族大義的罵名。
李嘉誠的“跑路”,跑出了賣國罵名
李嘉誠這輩子,最擅長的就是跑。2015年,他從中國撤資,跑去英國買電力、水務、港口,巔峰時控制英國30%的電力、25%的天然氣。結果英國脫歐,政府把公共行業收歸國有,他資產縮水9%,跑了個寂寞。這次,他又跑了,把43個港口賣給美國,套現離場,覺得自己又躲過一劫。
可這回,他跑錯了方向。時代變了,中美博弈不是普通的商業競爭,是你死我活的斗爭。特朗普上臺后,盯著全球航運權,馬六甲有美軍,北極航線加兵,蘇伊士運河出兵胡塞武裝,現在又拿下李嘉誠的43個港口。這是要把全球海運命脈攥在手里,再用“長臂管轄”打壓中國。李嘉誠這一跑,直接助紂為虐,把中國推到被動挨打的境地。
官方震怒了。3月13日,《大公報》發文警告,3月15日又補一刀,港澳辦連轉兩篇,3月16日,梁振英發問“商人有沒有祖國”,3月18日,李家超表態“依法依規處理”,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也點名反對“經濟脅迫”。這節奏,密集得像機關槍,誰都看出李嘉誠捅了馬蜂窩。
有人替他辯護:“他一個商人,能扛住美國嗎?”這話站不住腳。商人當然有祖國,美國企業聽美國政府的,日本企業聽日本政府的,你李嘉誠為啥就不能聽中國的?他不是不知道,是不想聽。他早就把自己當“國際公民”了,香港只是跳板,大陸只是提款機。過去十年,他賣上海世紀匯廣場、賣北京御翠園、賣郵政銀行股票,套現480億,資產全挪海外。現在公司50%收入來自歐洲,大陸和香港只剩5%和7%,他覺得自己沒牽掛了,可以隨便跑。
可他忘了,跑得了廟跑不了和尚。他是香港永久居民,國籍是中國香港,靠著中國紅利發家,這時候賣港口給美國,不是賣國是什么?《大公報》沒直接說“秦檜”,但那句“助紂為虐、貽害中國和世界”,已經夠狠了。
李嘉誠的結局,跑不掉歷史的審判
李嘉誠這波操作,短期看賺了,長期看栽了。國家不是吃素的。3月14日,中聯部代表團訪巴拿馬,擺明要擦屁股。3月18日,李家超和毛寧的表態,暗示交易還能攔。《國家安全法》第59條能審查“海上運輸通道安全”,《反壟斷法》第28條能否決壟斷交易,《香港國安法》第6條還能治“勾結外國勢力”。如果這幾招下來,4月2日的簽約,八成要黃。
就算交易成了,李嘉誠也跑不掉罵名。他97歲了,人生走到頭,本該留下傳奇,可現在呢?從“李超人”變成“李秦檜”,晚節不保。
他不是沒選擇,他可以拖時間,可以求援,可以公開競標,可他選了最自私的那條路。這190億,是他獻給美國的投名狀,也是他給自己買的恥辱柱。
時代變了,商人和國家綁在一起。李光耀說過:“李嘉誠靠壟斷賺錢,沒啥真產品,對國家貢獻九牛一毛。”這話不中聽,但準。
華為硬剛美國,比亞迪造車強國,他們賺了錢,也為國爭光。李嘉誠呢?賺了錢,卻把國家賣了。他以為自己精明,可在中美斗爭的大局里,他就是個短視的投機者。
別了,李嘉誠。你這輩子,贏了錢,輸了魂。歷史會記住你,不是超人,而是那個在關鍵時候跪下的商人。秦檜的罵名,你跑不掉。
做個好人吧,別再犯糊涂了。關鍵時候,再不回頭!國家留給你的那扇窗,可快關了。
歡迎“點贊”、“轉發”、“評論”、“關注”我,記得“標星”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