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政府開綠燈“放行”,中澳企業簽下15年長約,中國駐澳大使最新采訪暢談兩國合作,中國對澳大利亞,已經完全“卸下心防”?
中方已然看出暗流涌動,我大使在中澳經濟最關鍵分歧上,留了一手。
日前,澳大利亞能源巨頭伍德賽德公司正式對外宣布,他們與中企華潤燃氣達成長約。從中石油針對此事的官方報道來看,此次中澳合作,事關中國能源安全:
伍德賽德將從2027年開始向華潤燃氣交付液化天然氣。按照協議規定,澳方將每年向中國提供60萬噸液化天然氣。也就是說,這次中澳企業合作,涉及的液化天然氣總量將達到900萬公噸。
總體來講,這無疑是一筆雙贏的交易:澳大利亞這邊打開了能源銷路、拓寬了外貿市場市場不說,光是這次中澳交易涉及的直接經濟利益,都能讓伍德賽斯大賺一筆。
對中國來講,我們既為能源結構優化找到了長期保障,又能夠一定程度上消弭中美貿易戰對本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謂一舉兩得。
然而,澳大利亞政府數十年來的“反華”立場,卻為這件喜聞樂見的好事增添了幾分疑慮:澳大利亞政府會不會處于外交層面的需求出手干預?中澳之間事關戰略能源的合作,究竟能成嗎?
就在這個緊要關頭,中國駐澳大使肖千用一場訪談,為躍躍欲試的其他中企打消了疑慮。他在接受澳電視七臺資深政務記者萊利的專訪時,給未來中澳關系的發展定下了基調。
在被問到“中澳貿易未來機遇”這個基于當前中澳微妙的外交關系,顯得有些敏感的問題時,肖大使先是通過一番回顧過去,緩解了場內的緊張氛圍:“中澳兩國在礦業、農業等領域合作已開展數十年并將繼續發展。”肖大使表示。
接下來,他開始展望中澳合作的未來:“中國推出了一系列鼓勵(中澳在)新興產業合作的措施:高科技、綠色能源、電動汽車、人工智能這些國際上炙手可熱的高新技術,是中澳未來經濟合作的重點。”
沒有虛與委蛇,面對鏡頭,謝大使的回答相當坦誠。隨后,他還特意強調了中澳經濟合作的雙贏屬性——中澳經濟高度互補,中澳開展更多合作,這不僅有助于增進中澳經貿關系,也有助于澳自身經濟發展。
接下來,這位名為萊利的記者開始“使壞”,連珠炮般問了不少更加敏感的問題,不過,都被謝大使的“高接抵擋”輕松化解:
“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是否意味著澳大利亞有機會,在對華貿易上搶占一些原屬于美國的份額?”萊利問。
“原則上有可能,但中澳貿易有一定的規則和限制,兩國之間的所有合作,都應該基于規則。”謝大使答。這里中方的意思很明顯,時至今日,我們的貿易伙伴遍布全球,要想更深入地和中國合作,澳大利亞就必須更主動,畢竟他們才是有求于人的一方。
“中國海軍艦隊首次環澳航行,您將這稱之為“友好姿態”,但這看起來并不友好。”萊利又問。
“沒有所謂環澳航行,中國艦隊是沿著國際水道航行,只是碰巧出現在澳附近水域,并不是刻意搞針對。”謝大使又答。
很明顯,這里是澳大利亞主持人一個不懷好意的“套路”。只要中國官方承認所謂“環澳航行”的存在,澳大利亞就可以借題發揮,炮制所謂“中國威脅論”。
不過,經驗豐富的大使并沒上套,他先是否定了環澳航行的說法,又強調了中國艦隊行動的合理合法,直接堵上了澳大利亞主持人的嘴。
從這場暗流涌動的訪談來看,盡管中方已經釋放了善意,但澳大利亞朝野似乎仍對中國“戒備森嚴”,若是一朝反目,中企會不會處于被動局面?關于這個問題,高瞻遠矚的中國決策層早有防備。
今年2月,澳大利亞工商總會會長安德魯·麥凱勒在一次采訪中泄露天機——“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他們對澳洲進口龍蝦、紅酒解除限制,解除了中澳貿易的最大障礙。”
澳大利亞商界人士的表態很能說明問題。總體上看,中澳之間的貿易“命脈”是被我們穩穩抓著的,一旦兩國關系出現異動,中國只需重新恢復相關限制,澳大利亞這邊,就掀不起什么浪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