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法國終于繃不住了。
近日,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主動致電中國外長王毅,話里話外都透著一股低調與示好。
他不僅強調法方希望與中方保持高層交往、密切戰略溝通,還特別提出反對打貿易戰、關稅戰,希望通過磋商妥善解決經貿摩擦問題。
【法國外長即將來華訪問】
與此同時,法國干邑產業的代表也透露,法國外長即將訪華,顯然是想為法中關系緩和,試圖挽回法國在這場貿易對抗中的損失。
這場風波的起因,還是去年10月中國對法國白蘭地的一記“重拳”——商務部宣布對歐盟進口白蘭地征收30.6%至39%不等的臨時反傾銷保證金。如今6個月過去了,法國經濟遭受重創,壓力層層加碼,馬克龍政府面臨前所未有的政治困境。
法國在對華貿易中長期占據優勢,特別是葡萄酒、干邑白蘭地等高端酒類市場,幾乎成為法國酒商的“提款機”。然而,中國這一輪反制措施一出,法國干邑產業瞬間遭遇“斷崖式下跌”。
據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市場的法國干邑白蘭地進口量下降了60%。對法國酒商來說,這是不可承受之重。近段時間,法國干邑跨行業協會、農業主協會、酒業巨頭連續向政府施壓,甚至多次到愛麗舍宮請愿,要求政府重新評估與中國的貿易政策。
當前法國經濟形勢本就不斷惡化,干邑出口下滑無疑是又一次重擊,再加上法國極右翼的抬頭,馬克龍政府的支持率節節下滑,面對國內產業界的強烈反彈,馬克龍肯定會想辦法穩固自己的執政地位。
【法國干邑生產商街頭抗議】
事實上,在中方最初宣布關稅政策后,法國就曾做出過希望中國取消關稅的類似表態,不過當時的態度要強硬很多:不僅派副外長來華交涉,甚至還試圖通過輿論施壓。然而,在現實的經濟損失面前,他們終于意識到,硬的不行,就得換個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這次主動與中方接觸,并不只是因為白蘭地生意虧慘了,更深層次的原因有兩個:
其一,法國急需中國市場支撐經濟。
法國經濟近年來增長乏力,國內消費疲軟,對華出口是法國經濟的重要支撐點。白蘭地只是冰山一角,法國的化妝品、奢侈品、農產品、汽車產業也高度依賴中國市場。
中國的反制措施,讓法國不僅失去了白蘭地市場,也讓其他行業的企業主開始擔憂,萬一中方擴大反制范圍,法國經濟將更加難以承受。
更重要的是,法國的競爭對手正在趁機填補市場空缺。例如,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酒商正趁機擴大對華出口,這讓法國更感焦慮。
其二,俄烏沖突格局變化,法國擔心被邊緣化。
近期,美俄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幕后談判”正在加速,西方內部也開始出現分歧。如果美俄真的在未來某個時間點達成妥協,歐洲的地緣政治格局必然迎來洗牌。
【法國不想被美俄“安排”】
在這一背景下,法國不愿被動接受美俄安排的“新秩序”,更不愿意在談判桌上沒有發言權。因此,法國需要中國的支持,以確保自己不會成為被犧牲的一方。
換句話說,法國這次的低姿態,不只是為了白蘭地,更是為了自身在未來國際格局中的位置。
法國的示好,說明了中國的反制政策卓有成效。但這并不意味著中方會輕易答應法國的請求。法國白蘭地的問題可以通過協商逐步解決,但前提是法方必須展示出足夠的誠意,而不僅僅是口頭示好。
6個月前,法國還在對中國頤指氣使,試圖利用輿論戰來逼迫中國讓步。6個月后,法國卻不得不主動打電話示好,甚至準備派外長訪華,試圖緩和兩國關系。這不僅僅是一次貿易談判的勝利,更是中國在國際博弈中的一次成功反制。
法國政府應該明白,全球貿易競爭從來不是單方面施壓就能贏得的游戲。真正的國際合作,必須建立在平等、尊重和互利的基礎之上。
而對于中國來說,這次事件再次證明了,我們有能力、有手段保護自己的利益,并且讓任何試圖挑戰中國的國家付出應有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