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留太空長達九個月的兩名美國宇航員,終于被接回來了。然而,就在美方為這一消息慶祝之際,中方在太空的一個動作,再次輕輕松松地,讓五角大樓破防了。
日前,美國太空軍太空作戰部副部長邁克爾·蓋特萊恩在國防項目會議上表示,美國太空軍近期有一個新發現,就是和美國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正在通過衛星在太空練習“纏斗”。
(美國太空作戰部副部長邁克爾·蓋特萊恩)
至于如何“纏斗”,蓋特萊恩也進行了具體說明,他表示,五個不同的太空物體,在太空中同步且有控制地相互進出和繞行,和戰斗機一樣追逐、攻擊、擺脫和咬尾。除此之外,這些衛星還在軌道上進行復雜的操作,比如說繞行其他物體,甚至對其近距離“檢查”等等。
蓋特萊恩表示,要想通過衛星實現這一效果,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太空中缺乏大氣層和摩擦力,航天器必須釋放自身的質量來產生推力,因此會耗費更高的成本。同時這也意味著競爭對手的實力和技術更加強大了。
在闡述中,蓋特萊恩并沒有透露是誰在進行這些操作,但是美國太空部隊后來也向美國媒體證實了,稱其提到的衛星就是中國的。其中三顆是實驗—24C衛星,另外兩顆是實踐六號系列衛星05組A星和B星。
除了中方衛星之外,蓋特萊恩還強調,現在軌道上還存在其他對美國的潛在威脅,比如說有反衛星武器的“嵌套娃娃”、可“跟蹤”美國衛星的衛星,以及裝有可牽引另一顆衛星或將其作為人質的抓斗衛星。此前俄羅斯在2019年時就曾演示其衛星的“套娃”能力,其中一顆衛星釋放了另一個較小的航天器,然后在美國衛星附近進行了幾次跟蹤機動。這些行動,都極大動搖了美國在太空的霸權地位。
在美國太空軍這份報告出來后,五角大樓隨即就破防了。美媒表示,過去五角大樓一直都認為,美軍在作戰中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太空能力”,這一能力完全可以讓美國實現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但如今中俄的崛起,動搖了美方的霸權根基。
(衛星)
從戰略角度來看,美方的這一擔心,確實是必要的。
正如美太空軍所說,中方能通過衛星進行“纏斗”,說明中方已經在外太空形成了完整的戰術體系。
這樣一來,一是可以在戰時接近并破壞敵方衛星,包括動能殺傷,物理撞擊和軟殺傷如信號干擾或劫持。而美國依賴的GPS導航、通信衛星和偵察衛星一旦被干擾或摧毀,將導致美軍指揮鏈斷裂、精確打擊失效,甚至戰略預警系統癱瘓。
二是中方這種先進的太空能力,還意味著它擁有一個可持續的太空后勤保障體系。通過在軌“護衛”衛星的部署,中國能夠長期維持其衛星的正常運轉,減少對地面發射需求的依賴。在潛在沖突中,這種能力的存在保障了中方衛星網絡的不間斷運行,而對手則可能因為缺乏這種能力而因衛星失效或燃料耗盡而陷入困境,從而被迫被動應對。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太空戰略主要著眼于防御。如果沒有外部勢力的挑釁或威脅,中方不會主動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
相反,當下不斷炒作所謂“中國威脅論”的美國,其實才是推動太空軍事化的真正“領頭羊”。若論把外太空變成戰場,全世界恐怕沒人比美國玩得更徹底。
從政策層面看,美國早就把“太空霸權”寫進國家戰略。2005年聯合國大會高票通過《防止外空軍備競賽》決議時,全場191個國家只有美國孤零零投下反對票。到了2024年,美國更是耍起外交手段,提出只限制“天基核武器”的閹割版提案——明眼人都懂,這就像只禁止核彈卻允許機關槍上太空,完全是為自家非核太空武器開綠燈。
(中方提議禁止部署太空武器,多次遭美國阻撓)
技術層面更是觸目驚心。五角大樓的作戰體系早就和太空深度捆綁:GPS衛星為90%以上的精確制導炸彈提供定位,從阿富汗山區的鉆地彈到黑海方向的戰斧導彈,沒了太空支援美軍戰斗力直接腰斬。更別說那套由12顆“軍事星”衛星、4.2萬顆星鏈衛星組成的全球監控網,配合分辨率達0.1米的KH-12鎖眼衛星,連伊朗核設施屋頂的螺絲釘變化都逃不過監視。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當中國從2014年起連續10年在聯合國提議“禁止率先部署太空武器”時,美國每次都帶著小弟們阻撓。如今星艦飛船載著軍用載荷試飛,反倒指責中國衛星練習是“太空武器”,這種雙標簡直突破天際。
說到底,美國在太空軍備競賽中早已跑出好幾圈,現在卻想給后來者套上枷鎖,這種既要當選手又要當裁判的把戲,終究騙不過歷史眼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