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美國普惠公司宣布一條重磅消息,稱其旋轉爆震發動機(RDE)測試成功。
旋轉爆震發動機,是一種先進的推進概念,與傳統的渦噴或渦扇發動機依賴 “爆燃”(亞音速燃燒)不同,它的核心在于 “爆震”,即燃燒速度在超音速以上,從而形成持續的高壓沖擊波。
由于無需壓氣機葉片等復雜的機械結構,讓旋轉爆震發動機的零部件大為減少。它的發動機更加緊湊,重量大幅降低,對于未來航空航天推進系統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美國國防部 “Gambit” 項目的核心技術,普惠公司研制旋轉爆震發動機,被防務觀察人士視為未來高超音速導彈動力系統的解決方案,將對遠程精確打擊武器的發展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此次測試成功,是普惠公司在發動機技術領域的突破。這一重要成果的取得,標志著旋轉爆震發動機技術,即將從試驗階段走向工程應用階段。
3月19日,也即美國普惠公司宣布其旋轉爆震發動機測試成功的第二天,3月18日,中國國安部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消息稱,近期破獲一起某科研單位工作人員,私自拷貝、復制、并向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出賣大量國家秘密的間諜案。
原某科研院所助理工程師劉某,自認為遭受不公平待遇沒有得到重用和提拔,對單位懷恨在心,離職前私自拷貝、留存了經手的大量涉密資料。最終,“因犯間諜罪、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被依法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劉某的行為嚴重泄漏了國家秘密,其泄露的情報涉及國家核心利益。雖然具體泄露內容尚未完全公開,但從其在科研院所的工作背景以及涉及國防技術等方面來看,這些秘密一旦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獲取,極有可能對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如軍事戰略布局、國防科研進展等方面。
防務博客等涉軍網站,注意到了中國國安部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的消息,3月19日,迪倫·馬利亞索夫主編,就撰文揣測劉某因向外國情報機構泄露國家機密,其中包括FC-31(現命名為J-35)新型隱形戰斗機的機密數據。
當然,劉某泄漏的高度機密,也不排除是最前沿科技的斜爆震發動機。依據是2月25日,港媒《南華早報》就報道了稱中國科學家 “已開發” 出世界上第一臺使用航空煤油的斜爆震發動機,飛行速度可達16馬赫,相當于每小時飛行19584公里。
《南華早報》的信源引述自學術期刊《實驗流體力學》上由中科院力學研究所《RP3航空煤油斜爆轟發動機試驗研究》論文中提到的數據。
在燃燒室設計上,采用 “激波聚焦” 技術,通過多級凹腔結構引導爆震波穩定傳播,避免能量損失;在熱管理方面開發了新型陶瓷基復合材料,可耐受 3000℃以上高溫。
近年來,隨著國力日漸強盛,中國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越來越大,在萬噸大驅、電磁彈射型兩棲攻擊艦、反艦彈道導彈、高超音速導彈、第六代戰斗機等裝備上,全球公認已經領先了美國這個“超級大國”。
即便國內4G通訊網絡都未能普及,根本就沒有5G技術的美國,卻硬要說中國華為公司抄襲了美國的5G技術。昔日堂堂的超級大國,已經淪為成為全球的笑話。
2月25日,《南華早報》報道中國研制全球首臺斜爆震發動機成功點火,最大飛行速度可達16馬赫。3月18日,在21天以后,美國普惠公司就宣布其旋轉爆震發動機測試成功,即將邁入“工程化”應用階段。
這也真是太巧了,中美兩國前腳后步,都研發成功了旋轉爆震發動機,幾乎同時摘取了航空發動機領域的“皇冠”,這也太不可思議了!世界上哪有這么心有靈犀巧合的事情發生。
聯想到自媒體領域的搬運,在涉嫌“抄襲”的侵權投訴時,網站讓作者提供發表文章或者視頻的鏈接和相關的截圖,就是為了判斷哪篇圖文和視頻率先發表。
原創作者都是在相關網站發表視頻或圖文在先,然后,就不乏有網絡“搬運工”復制粘貼在后,就將原作者需查閱大量資料,圖片和視頻也是精心選擇后創作的圖文或視頻,秒速搬運到他所在的賬號上。
涉及到有關“抄襲”科研成果的判定,可參考網站對圖文和視頻搬運的研判,其實是非常簡單的,就是看“誰先發表”,后發表一模一樣圖文和視頻的,毫無疑問,那就有搬運的。
對于中國涉軍的科研成果,確實存在間諜“盜取”機密。在金錢和美女的誘惑下,就可能有相關的人員“泄密”。那么劉某泄密的會不會是斜爆震發動機技術?這個不免讓人浮想聯翩并細思極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