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心馳神來——張弛藝術展”在上海朱屺瞻藝術館對外展出,這場展覽也是朱屺瞻藝術館“一間自己的房間”女性藝術家系列邀請展的延續,以八十余幅作品回顧了張弛六十余年的藝術生涯。包括其童稚習作到都市意象,從傳統筆墨到現代視覺重構的作品。
作為海派山水畫家,家學淵源的張弛,自幼受其父親、知名山水畫家張大昕影響,接受傳統中國畫學的熏陶與訓練,她對中國畫筆線的體認,不僅從小就打下堅實的功底,而且其悟性也遠遠超越了她的同齡人。
張弛在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主辦方根據對張弛藝術創作脈絡的梳理和研究,展覽分為“家傳師承”“山水意象”和“氤氳之美”三個部分。
一樓展廳將時光悄然倒流至二十世紀60年代。玻璃柜中陳列著張弛兒童時的習作。傘下同行的貓咪和鴨子,稚嫩生動的青菜、蘿卜,以及充滿年代感的小兵等,無不透露出孩童的天真與智慧的筆力。母親保存的這些“小品”背后,藏著一段家學淵源。張弛的父親張大昕是海派山水大家。張弛5歲開始學畫人物,父母從未因為她年齡小而放松對她的高要求。“因為他們的嚴格要求,才有了后來的我。”張弛感慨。1975年,張弛憑借年畫《在陽光下》入選全國少年兒童美術展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張弛《上學去》紙本設色,1965
張大昕年畫《好喜歡》
展覽中,還展出了張大昕1962年創作的年畫《好喜歡》,畫面上,一個圓臉、喜慶的小女孩正在把玩手中的娃娃。畫中的小女孩原型正是女兒張弛。
1985年,張弛赴浙江美術學院學習,師承中國山水大家陸儼少先生,主攻山水畫。在一樓展廳,除了張弛早期作品的呈現之外,還有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浙江美院學習時實地寫生的作品等。之后,張弛東渡日本。回國后創作了大量山水畫佳作。“氤氳之美”部分則呈現了她旅居日本時期的創作。
張弛《臨唐寅》紙本設色,1972
張弛《石塘漁港》紙本設色,1985
陸儼少《陸儼少老師為張弛畫展題寫的前言》紙本水墨,1988
多年來,張弛深入研究筆墨技法,體悟寫意詩情,用筆墨行走,與山水呼應,將巍峨群山攬入尺紙筆端,作品現代而不失傳統韻味。
張弛《北國初春》紙本設色,1995
在“山水意象”部分,主要展出其月光曲、西藏和現代都市等幾個系列的代表作。她近年來創作“都市山水”尤富創新性。包括《都市之光》《都市春曉》《都市光華》等作品在內,表現上海這座城市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的建筑景觀、時代風貌。“把我所感受到的神奇之光與大家分享。光是能量波,光是希望源,是生命,是無常,溫暖人心,滋潤萬物。”張弛說。
張弛說:“畫自己會教給你很多的東西。跟著感覺走,一個世界就向你打開了”,正所謂“心馳神來”,這也形成了張弛繪畫語言的獨特風格。
在當代上海,樂震文與張弛可稱“畫壇比翼鳥”,同在藝術領域的這對夫婦倆情投意合,他們的藝海生涯亦相互交融。展覽開幕當天也恰逢樂震文生日。
展覽期間,朱屺瞻藝術館還將推出一系列公教美育活動。展覽將持續至5月12日。
張弛《月光曲》紙本設色,2002
張弛《都市春曉》紙本設色,2024
(來源:澎湃新聞)
藝術家簡介
張弛,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畫學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女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民主建國會上海市委文化委員會副主任、東京海派書畫院常務副院長、上海書畫院畫師、上海覺群書畫院畫師。
中國著名女畫家,幼習丹青,師承陸儼少大師,主攻山水畫。20世紀80年代東渡日本,在日本各地舉辦個展、樂震文·張弛二人展五十余次。2009年為上海世博會繪制的《海上攬勝》在城市足跡館展出,引起轟動;2013年又繪制《長寧攬勝》,在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長期展出并被收藏。201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海上攬勝·七十米長卷》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公開展出,并被永久收藏。曾榮獲包括“日本外務大臣獎”“東京都知事獎”、2019“魔都盛典”年度藝術人物等重要獎項。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全球華人書畫展,以及特邀參加2017年、2021年全球水墨畫大展等。作品亦被中國美術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上海寶龍美術館、奧林匹克藝術中心、世界會客廳、海派藝術館等機構收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