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E.巴赫是“西方音樂之父”J.S.巴赫名聲最響亮的兒子,即使他也曾一直被籠罩在父親的陰影之下。今日,從這張專輯中,你將聽到其所作的美妙樂音。
C.P.E.巴赫出生于1714年,曾在大學攻讀法律,音樂教育則由父親親自教授。1738年,獲得法律學位的C.P.E.巴赫開始把心力全部投注在音樂上,從腓特烈大帝還是布蘭登堡選帝侯的時候,就在他的宮廷擔任大鍵琴樂手。
雖然在波茨坦和柏林的生活條件極好,但是C.P.E.巴赫對于職責僅限于演奏好鍵盤樂器的工作感到厭煩。他在1768年前往漢堡接任教父泰雷曼在五所教堂的音樂總監職位,為教堂創作了大量的合唱音樂。
作為古典樂派草創期與巴洛克末期的重要連結,海頓、莫扎特等人都曾深受其影響,其所作的音樂既繼承了父親優雅精致的巴洛克風格, 又富有自己獨特的韻味,輕快俏皮的動聽旋律和驚喜不斷的起承轉合, 歷經百年仍擁有讓聽者忘卻煩惱、會心一笑的魔力。
本輯收錄的三首長笛協奏曲是C.P.E.巴赫在波茨坦和柏林工作29年間的作品,因為當時還是布蘭登堡選帝侯的腓特烈大帝不但熱愛長笛,演奏的水平還非常高,除了這些長笛協奏曲,C.P.E.巴赫還曾為主人寫下超過一百二十首長笛奏鳴曲。
在此之前,帕胡德就曾出版過為腓特烈大帝創作的長笛作品專輯(包括腓特烈大帝本人的作品)。同樣與平諾克指揮波茨坦室內樂學會管弦樂團合作,除了上一張專輯已經錄制的C.P.E.巴赫《A大調長笛協奏曲》,這次補足其他三首協奏曲,發行于2016年。
長笛是管弦樂隊中木管樂器家族的一員,常常擔任旋律或裝飾的角色,它的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寬廣:低音婉約柔和、溫暖恬適,仿佛清晨第一道曙光;中高音優美悅耳,好似夏日啜飲泉水般沁涼;高音活潑亮麗,就像窗臺前,映照在情人眼眸中皎潔晶冰的月光。
曾有人這樣形容道:“如果雙簧管(Oboe)相當于抒情女高音,單簧管(Clarinet)相當于戲劇女高音的話,那長笛(Flute)就是花腔女高音了。”正因長笛廣闊的音域及豐富多彩的音色,使它不僅在管弦樂團中占據重要地位,當它作為獨奏或者室內樂樂器時,亦能輕松勝任,并完美表現出其獨到之處。
這一件優美的樂器不僅是作曲家們的“靈感源泉”,諸如巴赫、維瓦爾第、海頓、莫扎特等都曾為它苦思譜曲;也是眾多演奏名家們的“貼身情人”,經詹姆斯·高爾威、朗帕爾,帕胡德等才華橫溢的演奏家以高超技巧展現,得以讓長笛演奏藝術臻達更高境界。
本輯中,演奏C.P.E.巴赫三首長笛協奏曲的演奏家帕胡德(Emmanuel Pahud)是近20年來最具明星光環的長笛演奏家,這是古典樂壇在高爾威和朗帕爾之后,許久沒有的現象,再加上帕胡德亮眼的外型,是名副其實的“長笛王子”。
帕胡德是當代長笛大師迪博斯特 (Michel Debost)的門生與高徒,還曾在尼可萊 (Aurele Nicolet) 門下學習,1993年,22歲的帕胡德成為阿巴多率領的柏林愛樂樂團長笛首席(是該團史上最年輕的長笛首席),聲望扶搖直上且一路長紅。除此之外,帕胡德也以獨奏家與室內樂演奏家的身份于世界各地演出,所到之處無不造成一陣風靡與轟動。
于此,帕胡德以機動靈活的樂句,自然、無造作,并且不刻意強化個人風格地穿梭在音樂的整體架構之中。雖然是以現代長笛演奏,但他的裝飾法與音符的發音清晰度卻能與以古樂器演奏的樂團伙伴們完美融合,整個過程聽來清晰、干凈且富有表現力,展現了帕胡德一貫以來的高水準演奏。
英國本土古樂指揮大師特雷沃·平諾克(Trevor Pinnock)所詮釋的巴洛克作品在業界一直擁有頗高評價,無論是作為指揮還是演奏家。本輯中,他既擔任大鍵琴演奏家,又兼任指揮,與樂團以及帕胡德默契配合,帶來標準的作品解讀。
【原裝進口】
帕胡德
C.P.E巴赫《長笛協奏曲》
(歐版CD)
掃碼珍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