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痛批“108課綱是個無恥的課綱”的北一女老師區桂芝,因為反對賴清德“敵對勢力”說,最近接受央視訪問痛批賴良心何在,引起部分島內輿論惡意攻擊。
區桂芝老師在訪問中表示,賴清德把同胞當成“境外敵對勢力”,逼迫年輕人斬斷自己血緣,更對在中國大陸還有親人的民眾難以接受,他讓我們如何面對我們的親人?那我就不能再來大陸探望母親了?或是母親就不能回臺灣了?我請問他要切斷我們母女嗎?我的母親跟我變成“敵對”,我覺得怎么面對祖先,賴清德要不要去面對他的祖先?他為什么這么狠心?良心何在?你讓我們繼續做悲劇的主角嗎?
消息傳回臺灣,區老師遭到島內親綠媒體攻擊,說她惹來“爭議”,甚至還有某親綠作家詆毀她違背所謂“公務員忠誠義務”。對此,區老師質疑,跟她一樣面臨這種處境的人,在臺灣應該不算少數。賴清德是否要頒布“戒嚴”?
1963年出生,在基隆長大的區桂芝,父母來自廣東,由于母親對家鄉湛江的眷戀,年邁之后決定返鄉定居,區桂芝也因此經常往返于粵臺之間。
作為教師的區桂芝為兩岸民眾所熟知,是在2023年12月舉辦的一場記者會上。會上,她與臺灣教育界人士共同聲討民進黨當局實行的“去中國化”課綱,痛批其為“無恥”課綱,引發兩岸社會強烈共鳴。
從削減中國史到刪減文言文,民進黨當局推行的“去中國化”課綱惡果正在不斷顯現。“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文化遺產被大幅刪減,文言文篇幅也從原本的30篇減至15篇,語文課程數也銳減至每周4節。”在區桂芝看來,這會讓“臺灣學生因為對歷史無知,進而對文化無感,最終對血緣無情”。
扎根一線教學超30年,面對當前島內的教育形勢,區桂芝從未放棄過抗爭。過去一年,她在教學之余忙著著書:將被“去中國化”課綱剔除出課本的中國文學大家生平及文章匯編成冊。區桂芝將書命名為《課本中消失的文學生命與千古追求》。
在今年2月的新書發表會上,區老師致詞時表示,禮義廉恥是我們民族的品格要求,她并呼吁學生、老師、家長努力,一起“革108課綱的命”。
區桂芝說,她最在意的,第一是課本中失去了許多重要的文學名家。文學名家的意義不只是文學,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中,它們提供了一個又一個不同的生命實驗和生命感悟,給了不同時代的人們各種啟發,于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得以延續,就是因為有文學名家記錄了成長歷程、心路歷程、時代滄桑,以及各種哲學高度的思考,讓我們的民族能夠在時代的浪潮中不至于迷失。
她強調,現在教育被扭曲,傳統價值被稀釋,道德觀念被混淆,因此她的戰友也是家長們、老師們以及所有有志之士,老師好好認真教書,家長好好教導孩子,誠意正心,讓孩子有榜樣可以學。大家一起努力,既然體制內不可為,就要在體制外尋找力量。
也因為她堅持文化認同、民族認同,部分島內輿論對她極盡詆毀污蔑,連最近接受大陸媒體采訪,都被口誅筆伐。對于所外界質疑,區老師反問臺灣有沒有法令,限制公教人員不能接受什么媒體采訪,如果接受大陸的官媒不可以,那接受美國的官媒可不可以呢?一語道破綠色雙標。
對于有島內記者提出是否還有觀感問題,她表示,這已經牽扯到個人意見,請問你們的觀感是什么呢?我的觀感是我的親人在大陸,結果(在賴清德口中)變成“敵對勢力”,你們替我想想好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