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筆者去了佛山辦事,在多個商場都看到招牌宣傳某運營商的39元套餐,包含155GB流量,這不就是在電商渠道大量推售的流量套餐么,這意味著運營商正悄悄改變了此前在電商渠道推售流量套餐的做法,價格戰開始公開化了。
這幾年電商其實已在大量推廣運營商的低價流量套餐,售價在19元至39元不等,流量普遍都在100GB以上,超低的價格和巨大的流量,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嘗鮮,某電商平臺就顯示好幾款低價流量套餐的評論數都超過20萬+了。
當然也有不少用戶不愿購買,畢竟此前的第三方流量套餐坑慘了用戶,導致許多用戶不愿嘗試,而且還需要開新號,這影響了電商的第三方流量套餐卡的銷售,與國內16億用戶相比,電商銷售的第三方流量套餐數量其實仍然很小的。
筆者買了兩個運營商的流量卡套餐,都是異地卡,這些流量套餐似乎并無陷阱,并不是以前那種第三方套餐卡,因為注冊和激活的時候都是通過運營商的官方公眾號激活的,因此可以說是運營商的省級分公司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的。
如今這些套餐卡在線下開始推廣,意味著運營商正逐漸打破此前的默契,將價格戰公開化,這與他們爭奪用戶的激烈競爭分不開,畢竟國內的通信服務市場早已飽和,目前屬于存量競爭階段,這家運營商搶多一點用戶,就意味著另外兩家運營商可能存在用戶流失。
大約在4G時代后期的2018年左右,兩家實力弱小的運營商發起了猛烈的流量價格戰,大推不限流量套餐,他們一度成功從最大運營商手里奪取不少用戶,導致最大運營商的用戶出現流失。
最大運營商當然不會坐視,財大氣粗的它迅速跟進,將流量價格戰進行到底,結果就是運營商出現業績下滑,價格戰的教訓讓運營商在5G商用后采取了默契的態度,不再公開進行價格戰,5G套餐初期的定價都在百元以上。
運營商的默契,讓三大運營商受益,他們的業績再度增長,并且連續增長數年,畢竟當時的5G套餐價格相對高得多,最大運營商當時公布的數據就指出5G套餐用戶的ARPU高達80元,比4G用戶的ARPU只有50元高出六成。
運營商昂貴的5G套餐導致的后果就是在運營商努力數年之后,仍然有數億用戶不愿舍棄低價的4G套餐,為了吸引這部分用戶轉用5G套餐,運營商開始通過人工客服推廣低價流量套餐,筆者從某運營商獲得的59元含50GB流量套餐,實付29元,就是通過電話營銷獲得。
再之后就是運營商通過電商平臺銷售這些大流量的低價套餐,然而如今運營商開始在線下渠道推廣低價流量套餐,意味著他們爭奪用戶再度激烈化,如此可望進一步推動低價流量套餐的普及,事實上即使是39元的套餐,比如今最大運營商的大約2億4G用戶的套餐價格還是高了,這部分用戶有不少是用著8元、19元等套餐的,吸引這部分用戶仍然能為運營商增加收入。
運營商在線下推廣低價流量套餐,將加速這些低價套餐的普及,畢竟許多消費者并不信任電商的第三方套餐,擔憂其中存在陷阱,這也將再度導致運營商展開價格戰,運營商的日子也將如4G時代那樣不會太好過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