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京城校園的教育場景里,學生們的AI搭子越來越多了,包括AI學伴、AI助教、鍛煉搭子、閱讀搭子……
本期,校園拍客們就來曬曬校園里這些“黑科技”!
北京十二中朗悅學校
北京十二中朗悅學校的滿分智慧體能課上,學生們實現遠程賽事聯動,打破時空限制開展鍛煉。攝/通訊員 喬晨
北京市大興區實驗小學
北京市大興區實驗小學的智能機器人“小澳”變身導游,帶領學生暢游校園。攝/通訊員 錢爽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學生服務中心機器人正在為學生解答各類與校園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攝/通訊員 石驥
北京一零一中懷柔校區
北京一零一中懷柔校區人工智能社團的學生與小機器人互動,感受科技魅力。攝/通訊員 張琴苑
北京市房山區竇店中心小學
北京市房山區竇店中心小學的學生們借助個性化學習助手,提升口語表達和聽力技能。攝/通訊員 王盼
北京市朝陽外國語學校
北京市朝陽外國語學校打造首任校長郝又明AI形象代言人,為學生們講述紅色故事。攝/通訊員 楊志超
北京市昌平區霍營中心小學
在北京市昌平區霍營中心小學圖版編程社團課上,學生正在和機器人教師“小胖”互動。攝/本報記者 張廣林
除了拍客記錄下的校園美好瞬間,本周還有哪些精彩值得關注?快來一起看看吧!
“黑科技”亮相教育裝備展
近日,為期3天的第34屆北京教育裝備展示會暨北京教育裝備論壇在北京展覽館舉行。展會全方位展示了智慧教育、人工智能及云平臺等各級各類教育裝備與教學解決方案,以教育數字化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圍繞“理念、前沿、特色、創新”主題,本屆展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80余家教育裝備企業參展。DeepSeek一體機、智慧體育運動大模型、全息教學系統……一大批最新的教育裝備產品驚艷亮相,為參觀者帶來了教育數字化的全新體驗。
義賣勞動成果 傳遞愛心和溫暖
3月21日,北京市中學勞動教育教學現場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昌平學校舉辦。當天,來自昌平區8所學校的學生將自己勞動所創造的作品進行義賣,用勞動成果傳遞愛心,踐行社會責任。
此次現場會以“勞動創造美好,青春奉獻溫暖”為主題,設置了30個特色勞動展位,分設展示攤位與體驗攤位,涵蓋傳統工藝、非遺技藝與生活創意等十個任務群。展示攤位包含扎染、竹編、扭扭棒藝術、黏土雕塑等,呈現學生巧思與匠心傳承。在體驗攤位,師生可以體驗繩編手作、漆扇繪制、香囊縫制、古風投壺、植物栽培、手串DIY等。從非遺文化到生活美學,從指尖技藝到自然探索,多元互動展現了勞動教育的深度與溫度。
豐臺體育教師“嘗鮮”軟式飛盤
豐臺教育系統五學區12所學校正式成為“軟式飛盤進校園基地校”。未來,飛盤運動將納入五學區常態化體育課程體系,各學校將結合課后服務、大課間活動、社團活動等場景,分階段開展飛盤基礎教學、班級聯賽及學區友誼賽,確保學生“人人能體驗、班班有隊伍、校校創特色”。
當天12所基地校體育教師參加了飛盤培訓暨體驗活動。國家級飛盤教練團隊通過理論講解、分組實操、模擬比賽等環節,系統傳授飛盤運動規則、教學技巧及安全防護要點。教練指導下,教師們分成兩隊比賽,奔跑、拋接,默契配合,沉浸式體驗讓教師們直觀感受到飛盤運動的魅力與教育價值。
金帆樂團用歌聲傳承傳統
北京市文匯中學在東城區少年宮舉辦了“和韻薪傳”——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金帆合唱團專場音樂會。
本場音樂會邀請文匯小學星光合唱團及星光合唱團預備團助演、北京市崇文小學星光合唱團參演,分為“青衿啟航 破土生光”“新葉葳蕤 沐風而歌”“云程發軔 長風萬里”三個篇章。《聲聲慢》《詩經·蒹葭》《定軍山》等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作品,在孩子們的演繹下熠熠生輝。
“蛋”心獨運 師生一同學春分
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民族學校開展春分節氣活動。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學習了解春分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進行“畫蛋”和“豎蛋”活動,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據了解,學校以傳統文化為主題開展了系列課程,將德智體美勞融入進課程及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傳統文化浸潤中,實現多元成長。
小學生歌聲唱響中軸線上的中華文明
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中心小學以“中軸長歌行”為主題的戲劇合唱專場音樂會,在回龍觀藝術中心曉劇場拉開帷幕,線上線下參與者約7000余人。
中軸線南端是永定門,北端為鐘鼓樓,縱貫北京老城南北。演出環節設計也遵循了這樣的順序,包含了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筑和遺產點。學生用歌聲和戲劇的形式唱響中軸線上700年的中華文明,上了一場生動的“行走的音樂課”。
學子解鎖校園安全新實踐
北京景山學校大興實驗學校八年級學子們在團總支的號召下化身校園安全“設計師”,各中隊搖身一變成為創意“夢工廠”,同學們主動認領主題,一頭扎進資料收集與設計策劃中,憑借無限創意撐起一把把安全知識傘。
八(1)中隊聚焦網絡安全,把網絡詐騙手段繪制成生動漫畫;八(2)中隊聚焦交通安全,自發組織實地觀察,用模型和手抄報還原復雜路況;八(3)中隊主動請教消防員,精心制作消防器材使用指南;八(4)中隊自主收集溺水事故數據,繪制危險水域分布圖;八(5)中隊編排了校園欺凌應對短劇。
本周,京城校園里還涌現出了一批批才華橫溢、勤奮進取的優秀學生。讓我們共同見證同學們的榮耀時刻,見證優秀學生的風采!
北理工學生折桂全國數據庫大賽
近日,全國大學生計算機系統能力大賽暨第四屆OceanBase數據庫大賽決賽在北京圓滿落幕。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2024級研究生項黎明、封璟和2022級本科生邵藝博組成的“OBCraft”團隊勇奪大賽唯一的特等獎,這是北京理工大學首次在該賽事中奪冠。
據悉,OceanBase數據庫大賽創辦于2021年,2023年升級為全國性比賽,為數據庫領域人才培養和選拔提供了重要平臺。本屆大賽以競技、交流、成長為宗旨,旨在幫助學生系統化學習數據庫理論知識,積累和提升數據庫實踐經驗與能力,促進數據庫領域人才發展,由系統能力培養研究專家組發起,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系統能力培養研究項目示范高校共同主辦,共有1212支隊伍參賽。
海淀民族小學學生獲“好書推薦”獎
近日,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展示了該校參與2024年北京市語言文字系列活動的成果,4名學生在“好書推薦”短視頻活動中獲獎。在獲獎視頻中,一年級學生郝弘毅、楊介然、賀詩菡分別推薦了《月亮上的環形山》《給孩子講講三星堆》《列那狐的故事》,二年級學生殷沐瑤推薦了《故宮里的大怪獸》。這些短視頻作品,以獨特的視角、生動的表達,將經典書籍的魅力與當代少年的思考緊密結合,贏得了評委的認可。
此次活動由北京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辦,主題為“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活動以短視頻為載體,鼓勵參與者用更加新穎的形式推廣經典閱讀,既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探索了數字化時代文化傳播的新路徑。
學生改良漢服斬獲創意展示活動佳績
近日,在第六屆北京市中小學生技術創意設計紙藝服裝展示活動中,北京市潭柘寺學校憑借作品“春節紙藝漢服改良——著華夏衣裳,興禮儀之邦”榮獲團體二等獎。該作品緊扣“春節”主題,在保留交領右衽、寬袍大袖等漢服核心元素的基礎上,創新運用現代剪裁技術與紙藝立體裝飾,賦予傳統服飾以輕盈靈動的現代美感。衣襟處的剪紙窗花、裙擺上的紙藝蓮花、袖口的立體龍鳳圖騰,不僅增添了服裝的層次感與趣味性,也寓意著新春的祝福與希望。
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不僅提升了自身的創新設計與動手能力,還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學校未來將深化“非遺進校園”項目,鼓勵更多學生以創新方式守護文化根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薪火相傳。
轉載請注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xdjyb18@126.com,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策劃:趙翩翩 張秋穎 楊旭 付磊
蘇珊 張廣林 王小艾 張娜 趙艷國
編輯:姜思瑤
校對:韓沖
審核:張秋穎
終審:冉陽 郝彬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