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拉扯長達14年之久,為什么一場敘利亞內戰打到今天仍然無法平息?
前不久,敘利亞局勢再起波瀾,短短12天時間,統治了敘利亞長達半個多世紀之久的阿薩德家族,就在反對派勢如破竹的攻擊之下,走向了覆滅。
面對這一幕,西方世界一片歡騰,例如“歐盟對外行動署”就在其官網上,興奮的發文聲稱:敘利亞人民和中東地區將就此迎來嶄新的篇章!
畢竟,推翻阿薩德政府的統治,可不就是14年前敘利亞人民所希望的嗎?
然而,一切真的會有這么簡單嗎?
如今,隨著三個多月的時間過去,現實已經給出了答案:內亂依舊、法治崩壞,敘利亞教派武裝更是當街發動仇殺。
或許直到這時,敘利亞人民才真正的意識到:葬送掉幸福生活的并不是別人,而是他們自己!
一切的開端
很多時候,歷史就是被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所推動的。
而敘利亞的內戰,就是開始于這樣的一件小事。
2011年3月6日,幾名敘利亞學生因為在電視上看到埃及和利比亞發生革命的新聞報道,一時興起決定在墻上噴涂一些反政府的標語,例如,其中便有一句寫到:“下個該輪到你了,醫生”,而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在上臺之前,就曾當過眼科醫生。
對于這些學生來說,涂鴉的行為可能本身并沒有太多惡意,畢竟每個人的青春都有那么一段“叛逆期”,未接觸社會的學生更是缺乏對是非的判斷力。
但是,壞就壞在這件事發生在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向來對任何形式的反對和批評采取零容忍的態度。
所以,在事發之后,這些學生很快便被敘利亞安全部隊逮捕,并遭到拷問,因為他們堅信,這件事情的背后一定有“大人”的指使。
然而,還未等敘利亞相關部門拿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一切就已經開始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了。
因為此時不知道哪里傳出來的消息,聲稱這些學生遭到了政府的殘酷虐待,為了逼迫他們承認罪行,官方人員甚至對其進行了嚴刑拷打。
毫無疑問,這一消息一經傳出,頓時點燃了敘利亞人民的怒火,大家紛紛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的拘捕,并要求總統巴沙爾下臺。
可是,面對這一浪高過一浪的抗議聲,巴沙爾并沒有選擇妥協。
他的強硬,導致了局勢的進一步惡化,逐漸升級成了武裝沖突。
與此同時,一些蟄伏在敘利亞許久的反對派力量趁勢而起,紛紛建立起屬于自己的軍事力量。
敘利亞“內戰”,由此徹底爆發。
據統計,截止2018年,敘利亞內戰就已經造成了超過10萬敘利亞政府軍士兵,和超過50萬平民的死亡。
除此之外,還有500萬敘利亞民眾流離失所,選擇成為難民流亡他國。
要知道,在這場內戰爆發以前,敘利亞的總人口數量,才堪堪不過2000萬之數。
戰火的背后
為什么一場敘利亞內戰會打的如此激烈呢?
首先,巴沙爾政府,或者說巴沙爾背后的阿薩德家族肯定是難辭其咎。
1970年,巴沙爾的父親哈菲茲·阿薩德通過政變成為了敘利亞總統,由此開始了自己長達30年的統治。
哈菲茲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中東君主”,他執政期間一方面對國內濫用暴力、壓迫少數民族和遜尼派穆斯林,一方面又通過統治地位,不斷為自己背后的家族大肆攫取利益。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哈菲茲的國家治理能力又并不出眾。在上世紀80到90年代,他選擇學習前蘇聯的經濟發展路線,即大力發展軍事,集中力量于重工業,忽視輕工業和農業的地位。
要知道,這一套發展思路,就連前蘇聯都玩不轉,更不用提身為小國的敘利亞了。
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在1990年的時候,敘利亞的GDP一度不到鄰國伊拉克的十分之一。
而這,就是哈菲茲留給巴沙爾的爛攤子。
2000年,巴沙爾接替哈菲茲成為了敘利亞的新總統。
為了緩和局勢,巴沙爾一上臺便馬不停蹄的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巴沙爾的一套操作下來,敘利亞的局勢不能說天翻地覆,但也起碼大有改善,特別是其在處理宗教事務時的做法,可謂是幫其贏得了不少的民心。
不過,有好的方面,當然也存在不好的方面。
由于巴沙爾未對政治改革實現突破,經濟的市場化結果便是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其背后的阿薩德家族及其關系親密者成為了利益的最大獲取者,普通人只能跟在后面吃到一些殘羹冷炙。
而這一點,也是敘利亞國內民怨不斷累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所在。
不過,如果只是國內的這些問題,倒還不足以讓敘利亞落入萬劫不復之地。
外部勢力的干預才是導致敘利亞內戰全面爆發,直至今天仍然無法停歇的根本所在。
真正的惡魔
2010年前后,為了實現控制中東的目的,美國通過輿論宣傳、資金援助和直接提供武器給反政府武裝等一系列手段,開始對一些“敵視”美國的國家實行所謂的“和平演變”。
后來,西方媒體給這一幕起了一個頗具詩情畫意的名字,叫做“阿拉伯之春”。
然而,事實證明,在美西方的挑動之下,中東人民迎來的并不是春天,而是無盡的寒冬。
例如今天的敘利亞,就是最好的例子。
為什么美國要對敘利亞動手呢?
這其中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是美俄兩個大國的隔空對壘。
實際上,從前面哈菲茲選擇學習前蘇聯的經濟政策就能看得出來,敘利亞這個國家跟俄羅斯一直非常親近。
巴沙爾上臺后,雖然改革了很多父親時期的弊政,但交好俄羅斯這一點從未動搖,甚至還允許俄羅斯在敘利亞境內建設軍事基地。
而這些,毫無疑問是長期對俄羅斯采取“敵視”態度的美國,所不能容忍的。
其次,敘利亞與伊朗的親密關系,也是美國想要對其動手的原因之一。
在整個中東,占據人口大多數的穆斯林遜尼派掌權屬于普遍現象,什葉派穆斯林掌權的國家屈指可數,而恰好伊朗和敘利亞就都是其中一員。
所以,這種宗教上的聯系,使得阿薩德家族與伊朗關系十分要好,雙方在很多對外政策上都選擇同仇敵汰,例如當伊朗跟美國鬧翻的時候,敘利亞就選擇站在了伊朗的一邊。
基于這點,在美國要打擊伊朗的時候,敘利亞會成為打擊目標,也就不讓人奇怪了。
最后,出于現實的需求,美國也不能容忍一個和平穩定的敘利亞存在于中東。
畢竟,敘利亞緊挨著以色列,在地緣位置上甚至還占有一定的戰略優勢,而以色列又是美國在中東很重要的一個戰略支點。
因此,一旦敘利亞強大了,和平穩定了,其必然會對以色列產生威脅。
因此,當阿拉伯之春席卷中東之時,敘利亞必然要被美國端上餐桌。
而基于這個認知,敘利亞內戰直到今天仍然無法停息的原因便呼之欲出了。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大字:美國不讓!
亂局無止境
截止2024年11月27日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向政府軍發動進攻之前,在敘利亞境內主要有三股和巴沙爾政府針鋒相對的勢力。
他們分別為:
誕生于“伊斯蘭國”和“基地”等恐怖主義組織,背后“可能”有土耳其支持,并成為推翻巴沙爾政府行動主角的“沙姆解放組織”。
被美國支持,又備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四國警惕的庫爾德復國主義者建立,并在今天的敘利亞形成“事實割據”的“敘利亞民主力量”。
以及,由敘利亞各反政府武裝構成,前后曾被沙特、卡塔爾、美國、土耳其等一系列國家先后支持過,現如今被整合的松散聯盟:“敘利亞國民軍”。
光是從這三個反政府武裝的構成,我們就不難看出今天敘利亞局勢的復雜,這其中的利益勾連實在太多,以至于牽一發而動全身。
身為他們背后的支持者,沒有一方愿意在敘利亞這張餐桌上“少吃一口”,把豐盛的美食讓渡給他人。
自然,內戰也就終止不了!
最開始,敘利亞內戰的爆發,就是阿薩德家族的“家族式統治”帶來的不滿。
然而,今天隨著外部勢力的不斷干預,情況已經變得很難理清。
往大了說,有美俄兩個大國的矛盾,有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長達上千年的積怨。
往近了說,有身為中東第四大民族卻沒有屬于自己國家,想要趁亂建國的庫爾德人,有想要發動“圣戰”的極端宗教分子。
往現實意義來說,又有中東地區的石油利益,敘利亞的地緣政治。
可以說,事情發展到這個境地,已經沒有什么是非對錯,什么摩擦,一點點火星,都能演變成一場沖突,一場戰爭。
如今,巴沙爾離開了敘利亞,與其說是敗退,倒不如說是解脫。
就像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殷罡教授說得那樣:“總之巴沙爾不是一個魔鬼,他被多種力量束縛,想有所作為,但是無力。所以世界輿論對他個人的態度,和薩達姆、卡扎菲這些人是不同的。”
也希望,未來的敘利亞人民能夠早日擺脫戰爭的陰霾,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理想國”吧!
參考資料:
敘利亞宗教、經濟和政治矛盾大爆發替父還債巴沙爾
80年代的敘利亞經濟
從“群雄逐鹿”到“三足鼎立”:敘利亞反對派的復雜演進_李海鵬
從“顏色革命”到“混合戰爭”——敘利亞危機再評估_田文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