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市場繁榮的是單位資本的密度,這個觀點會遭遇到很多人的反對,因為大眾已經習慣于勞動創造一切的理論。
其實決定市場繁榮的是單位資本的密度,這與勞動創造價值并不沖突,只是談問題的角度不同,談人與動物的不同,當然存在著勞動改造環境與本能地適應環境的差異,但是,要談一個地區與另一個地區繁榮與貧窮的原因,雖然是一花一葉一世界,但從經濟學的視角看問題,最終都可以定義為資本的存在方式。
印度是人口大國,勞動力很龐大,經濟總量也不差,但是要說“繁榮”,再直接點就說居民實際的生活水平卻比勞動密度很低而資本密度很高的北歐差得多。
當然,一個市場資本的密度高與低,并不是資本自己說了算,是市場的運行機制說了算,資本是為利而來,如果這個市場不利于資本生存,資本就會轉向別的洼地。北方小金就是證明,因為它根本不允許老百姓自己做生意,蘊藏在民間的潛在生產力就釋放不出來。
資本決定了市場的繁榮,但是決定資本流向的還是社會生產的全要素。
富士康為什么又回到了鄭州,因為印度的供應鏈、代工良率太差了,當然,更為核心的要素是政策導向,如果市場對資本不友好,一直存在著意識形態對資本的終極審判,潛在的資本調動不起來,就會失去經濟發展的高光時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