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用單線程思維去看待世界,可是世界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比如談到美國,你總認為日、韓、歐洲和以色列是老美的盟友,東方大國是老美的對手,所以要是美國倒了,東大一定是最先拍手的那個。這種思維幼稚又落后,以前蘇聯就是愛搞“零和博弈”這一套才亡的。如果說這世上還有誰最不希望美國倒下,那一定是東方大國!為什么這么說呢?中美不是在競爭嗎?
但你要明白,打壓對手從來就不是我們的目的,東大想發展,需要一個穩定的全球化環境,任何人都不能孤懸在世界之外,連北方那個留著寶蓋頭的地表最強80后也不行!目前各國雖有競爭,但總體還算可控,有美國頂在前面鎮著,波及全球的大風浪是很難掀起來的。
如果老美這個龐然大物垮掉,很可能會出現破罐子破摔的狀況,讓一切陷入混亂,所以目前的最優解還是三足鼎立才能保持穩定。舞臺上的各個角色互相配合把戲做足了,這個世界才能細水長流,一般人還真看不懂這樣的大局觀!
我們并不希望老美快速垮掉,原因有兩點:
首先,時機尚未成熟。不管是地緣局勢還是自身實力,我們都還不到能穩妥收拾全球亂局的時候。比如戰斗民族這個鄰居,雖然現在跟我們處得火熱,但那是因為西邊打仗,他們被歐美排擠了。如果沒了老美的威脅,以戰斗民族的野心會怎么做?俄羅斯可是一直希望能整合歐洲的市場和資源的,做夢都想再締造一個超越蘇聯的龐大帝國。
一旦夢想成真,誰離他們最近,誰的壓力就會最大。再換個角度,如果咱們跟老美干仗,雙方都元氣大傷,那俄歐肯定也會笑開了嘴,所以美國最好還是立在那里,保持三足分立的平衡才是最優解。
除此之外,我們一向走的路線,就不是那種制霸全球的風格,華夏大地的地緣位置,其實就像一個巨大的半島,既有島鏈布防也有山脈阻隔,老祖宗已經為我們打下了最好的位置,半封閉的地形能保護文明平穩延續,下限極高,但也有個不足之處,那就是很難輻射到遙遠的大陸,比如歐洲和非洲。至于隔了一個大西洋的美洲,那掌控力就更弱了。
說白了,即使咱們搶到了那塊地,也管不過來,反而還會陷入龐大的消耗。所以,美國崩潰其實并不符合咱們的遠大利益,以東大的先天條件,注定很難拿出一個高效的對外管理模式,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證自己有自由發展的能力,不受別人限制,而不是把其他人都干掉。
為什么說美國倒了,誰也別想好過?因為有時候,我們需要一定的外部壓力來提供動力。如果完全沒有了競爭對手,長期處在安穩的無敵狀態中,很可能就會失去憂患意識,墮落而不自知。
以前的美國多強啊?蘇聯在的時候,他們有外部壓力,所以會拼命維穩,征收富人稅,還給老百姓很好的福利待遇。自從蘇聯解體之后,老美沒了脖子上的那條韁繩,內部黨爭和資本逐漸失控,社會貧富差距極大,街上滿是流浪漢和癮君子,因為不再有人類燈塔的樣子了。
看看這樣的老美,我們也該引以為戒才是。比如近幾年我們的科技,就是在西方的封鎖和打壓之下飛速進步的。因此,最好的路線就是我們穩步復興,老美慢慢失去霸權,讓全球利益重新分配,形成一個多元的多極化格局,這才是最優解!
而目前的美國,恰恰就是“三足鼎立”里最大的那根支柱。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當前的世界秩序,是從二戰后建立起來的,最主要的話語權還是掌握在以老美為首的西方世界手里。
看看美國在二戰前后都干了什么吧!
明面上的說法是,美國在二戰中大力援助盟友,全力擊敗法西斯,推動了二戰勝利的進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納粹德國當時之所以能迅速壯大,美國這位“金主”可沒少在背后出力!
早在1922年,美國和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就從父子局轉變成平起平坐了。這個新興國家跟大英簽訂了著名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后來又把法、意、日這三個海軍強國給拉了進來,哥幾個坐一桌商量著要限制航母的噸位和火力,避免大家陷入沒有盡頭的軍備競賽。那么具體的限制標準是由誰拍板的呢?是英美。所以說,哪怕當時的美國存在感沒有現在強,但在軍事上已經能跟老牌殖民強國一起坐大人那桌了。
但如果看影響力和勢力范圍,英國還是占據著全球最多的殖民地。美國人想要瓜分肥肉,肯定要打英國的主義,第一步就是要瓦解大英的殖民霸權。
單靠美國單干肯定會很吃力,于是他們就把德國人拉扯過來,大家一起出損招兒。從1931年起,美國就出大力氣去援助德國,比如賣給他們石油、糧食、橡膠等大量戰備物資,還鼓勵銀行去幫德國人貸款和籌集資金。其中杜邦公司幫德軍制造戰機,還出讓了發動機技術;美孚公司給了德軍坦克潤滑油和汽油技術,最離譜的就是福特汽車公司,跟德國簽訂了大量置換協議。
你沒看錯,就是生產林肯、捷豹路虎、沃爾沃的那個福特。他們允許德軍優先使用他們的資源渠道來采購戰備物資,同時還公開幫助德國人造裝甲車和火箭配件。美國財閥甚至還聯手支持小胡子上臺,因為早期的他還挺弱的,老美選他做傀儡,才能長久保住在德國的利益。
為啥他們要這么賣力扶德呢?
當然是不想看到英國在歐洲一家獨大啊!只有把局勢攪亂,讓歐洲人自己先斗起來,彼此消耗實力,美國才有利可圖。在老美的不斷輸血之下,德國果然迅速壯大起來,越是擴張就越摁不住野心,最后拳打法蘭西,腳踩英格蘭,攪動風云的能力大大超出了美國的預料。
老美啥都計劃好了,就是沒想到日不落帝國竟然那么拉胯!好歹也是曾經的海上霸主啊!竟然不到半年就被德國人追著揍到元氣大傷!二戰的歐洲戰場是在1939年9月啟動的,次年5月份,英國的遠征軍就上演了一出狼狽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退得那叫一個抱頭鼠竄,逃命過程中幾乎丟掉了所有的重型裝備,以致于后續本土的地面防衛裝備都跟不上了!
旁邊看熱鬧的美國徹底傻眼,這不是剛趕跑了狼又來了虎嗎?如果放任德軍推進下去,到時候歐洲就要大變天啦!美國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另一個潛在對手威脅自己,于是緊急更改策略,把原本扶德的力度轉移到了大英的身上。
1941年,他們跟英國人簽訂了租借法案,先是有償提供糧食和軍備,后來干脆直接給錢和武器,但還是穩不住局勢,最后干脆親身上陣,出兵加入作戰。
很多人沒看懂,如果美國當時不出手,直接讓大英亡了,德軍也被消耗掉,然后再去摘桃子不更好嗎?想的倒是挺美,可問題是那時候的美國還沒能力去收拾如此大的爛攤子,在此之前局勢不能失控,英國人也不能全嘎了。不然最后就是老美自己正面頂雷了,哪還有力氣去重塑世界秩序啊?
果然,美國援英穩住了局勢,在二戰后收獲了巨大的利益,成為戰后超強的二極之一。另一極是誰呢?是蘇聯。
別看美蘇在冷戰期間僵持得厲害,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但是1991年蘇聯解體前夕,美國實際上是扶了蘇聯一把的。
1990年,美國和西方為什么會援助蘇聯800億?早在1990年,老大哥就顯露出崩潰的苗頭了,當時美國比蘇聯還急,主動拉上西班牙和法國一起向蘇聯提供援助,短短一年內就提供了800多億美金!這是什么概念?1990年蘇聯的GDP只有7670億美元!而西方國家的援助資金竟然比蘇聯自身GDP的1/10還要多!老美為啥要這么干?難不成他們通俄了?
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怕蘇聯倒了,其龐大的核武庫和勢力范圍會失去控制,15個加盟共和國里只要有一個奇葩摁下按鈕,局勢都會一發不可收拾。比如烏克蘭,在1990年就擁有176枚洲際導彈,以及超過1500枚核彈頭。誰能保證他們受了刺激之后不會失控呢?
同樣的道理也能拿來用在美國身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