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在2024年6月份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我國最高領導人對中國科技事業的進步與發展發表上述講話。
科技創新是中國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要方式,唯有科技才能強國。在中國國家戰略規劃上,科教興國戰略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就格外重視科技創新發展,將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作為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柱。這一背景下,中國科學院在1949年正式成立,標志著中國科技事業的起步。至今70多年的發展中,科技創新在中國國家發展全局中的位置更加重要。在推動國家科技發展取得重要進展方面,涌現出一批批優秀的國之棟梁,他們在風華正茂的年紀,投身于祖國科技事業的發展,立志報國,書寫奮斗故事。
正是由于這些科技工作者默默無聞的付出,全心全意推動中國科創事業的發展,才讓新中國在成立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取得偉大的科技創新成果,縮短了中國與西方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發展的巨大差距。在推動中國科技高速發展的眾多科學家中,有一位為我國的科教事業培養出眾多創新型人才,在國際科技界享譽盛名,他就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固體力學家、清華大學力學與工程交叉研究院院長高華健。
高華健1982年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工程力學系,獲工學學士學位,獲得過斯坦福大學教授、聯邦德國Max-Planck金屬材料研究所所長、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等重要頭銜。在美國、英國等國的科技界中享譽盛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取得科研成果為中國乃至全球的科技事業發展貢獻出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力學領域,高華健的研究成果奠定并拓展了現代力學研究的前沿。不過,這位杰出的科學家在30多年前卻因自愿放棄中國國籍加入美國國籍而背負罵名。
早在1984年,高華健作為國家重點培養的留學生,獲得了去美國哈佛大學深造的機會。通過不懈努力,高華健短短幾年就完成了工學碩士學位的課程,繼續攻讀并獲得博士學位。為了留住高華健,美國開出優渥條件,只要高華健留在哈佛大學,便可享受一切屬于美國人的待遇,并可以無條件加入美國國籍。德國則給高華健開出高額年薪,作為他放棄中國國籍加入德國國籍的回報。
1988年,高華健拒絕了回國發展的邀請,自愿放棄中國國籍加入美國國籍,被認為是崇洋媚外。2024年,高華健被清華大學聘任為講席教授,全職加盟清華。而在此前的2013年,高華健就擔任清華大學先進力學與材料中心共同主任,多年來與清華大學在學術研究領域有較多合作。
據了解,高華健在加入美國國籍后,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科技人才,推動了中國科技事業的高速發展。德國馬普研究所檔案顯示:2001年至2023年,高華健課題組共走出37名中國學者,其中20人帶著絕密筆記回國。此外,他還把五角大樓資助的納米力學成果寫進清華合作課題。高華健身背罵名加入美國國籍,學成歸來為中國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工作者,直接以及間接推動中國科技事業取得創新。這一路走來歷盡艱辛,只有高華健自己能體會到這背后的辛酸與不易。
大家如何評論,歡迎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