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李嘉誠在內地做了這么多慈善,但是現在的口碑竟然這么差?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其實李嘉誠在內地確實捐了很多錢,很多人老是說他沒捐錢,這確實是不靠譜的。
光是汕頭大學,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汕頭大學,國內唯一一所由私人資金全力支持的大學。那累計李嘉誠在汕頭大學身上花了得 100 多億,真金白銀啊!而且不求冠名,這個大學是叫汕頭大學,而不是叫李嘉誠大學。
而且同時,李嘉誠每一次有大的災難,比如說當年的汶川地震,還有武漢疫情,他的個人捐款都是非常多的。汶川地震他捐了 1.3 億港幣,在個人捐款中是最多的;然后武漢疫情的時候,他又捐了 1 億港幣;然后之前河南水災的時候,也捐了 2000 萬。這么多年,他在內地的捐款絕對不少于 200 億,而且很多捐款是在很早年,80 年代、90 年代,真的非常多。
如果你來我們潮汕地區看一下,你會發現潮汕這邊很多醫院、學校,還有這個大橋,以及各種公共設施,很多其實都是李嘉誠捐的。那這個是確實肉眼可見,大家不可抹殺他的貢獻。
但是,為什么現在大家對他越來越反感了呢?因為時代變了,中國內地的經濟發展起來了。李嘉誠早年捐的這些錢,現在大家覺得,而且現在大家的政治觀也不一樣。捐款是捐款,捐款不抹殺,你捐款我們感謝你,我們當時也給了你應有的榮譽。但是這十年來,李嘉誠家族在內地做的一些生意,確實對我們造成了傷害,而且帶了一個很不好的頭。作為華人企業家里面的首領人物,全球華人企業家都看著他,這么一個人物,他在內地做了什么事情呢?
早年間囤地這個事情,雖然李嘉誠自己一直在否認,他說自己從來沒有買賣過一塊地皮,但是這里面偷換了一個概念。他確實沒有買賣過地皮,但他賣的是項目,很多項目一開發 10 年、15 年、20 年都沒開發完。為什么?因為早年內地是沒有規定說必須在兩年之內封頂或者在兩年之內就開始把這些項目都賣完的。所以很多項目,你看北京也好,武漢也好,上海也好,很多項目一開發都超過 10 年。這十年里面就利用整個地價的上漲,把這個項目的價值抬高,之后很多項目,他都是只賣了一小部分,然后直接就后面打包就賣掉。這是很多人后來對他意見很大的一個地方。
而且之前在香港、東莞,他也因為龜速開發,被當地政府曾經給處罰過,這都是很大一個問題。但這個問題,其實在香港開發商里面普遍存在的,因為他們在香港用的就是這套邏輯,而且這套模式是房地產開發里面風險最低的模式。
大家可以想一下,碧桂園、恒大他們玩的都是什么?高周轉。而港商玩的都是龜速開發。所有高周轉的公司現在都出問題了,比如恒大也好,碧桂園也好,所有都是負債問題。因為你高周轉,意味著你的資金鏈是緊繃的,你的資金鏈不能有任何的容錯率,容錯率是非常小的。一旦資金鏈出了問題,立刻就出問題;或者整個市場出了問題,你立刻就出問題。所以港商這一套是非常精明的。
然后呢,這幾年大家就發現,他很多項目,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話,叫做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那捐款是捐款,包括捐款也是利己,為了自己的名聲,對不對?然后他所有的項目開發、所有項目的投資,很少說是站在國家的角度上去考慮的,就是 “我是商人,我純粹就是一個商人”。
但是這幾年中美博弈這樣的大環境,大家可以看一下。比如說像華為任正非,當時孟晚舟被加拿大扣留的時候,任正非說了一句話,他說寧愿自己一輩子不見到女兒,都不可能跟美國低頭。然后,任正非帶著華為這幾年不斷的發展,突破了一項又一項的技術封鎖。現在手機芯片已經搞定,手機操作系統已經搞定,而且在汽車這個智能駕駛方面,發展飛速,可以說現在完全是已經超過了特斯拉了。
就是這樣的一個老爺子,除了在賺錢之外,為國家是做了很多事情。反觀李嘉誠,用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話來說,他的生意除了壟斷性掙錢之外,沒有什么對社會貢獻的。沒有發展制造業,沒有發展科技產業,全都是壟斷性的,房地產、港口、電訊、能源,都是這些壟斷性的,只通過壟斷來掙錢。所以李光耀評價他:李嘉誠不偉大。
所以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大家的價值觀在發生改變。不是你捐錢,大家就覺得你很偉大,覺得你很愛國,不是這樣子的。而且最大問題就是,這些老一輩的港商,像特別像李嘉誠,他現在的那一套認知,還有他兒子從小在外國長大的這樣一套認知,跟內地的網友的認知,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差別了。所以大家會覺得,哦,對他們現在的口碑會這么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