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許世友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從一個農村出來的泥腿子成長為一名叱咤風云的大將軍,他在戰爭時期的英勇表現,至今讓人民津津樂道,但鐵漢柔情,我們今天就講講許世友孝順母親的故事。
圖 許世友
練就武藝拜別母親
1905年2月28日,河南新縣的許家洼村的某戶農家,一聲啼哭劃破小村的寧靜,許世友出生了,祖母小心翼翼地抱著哇哇大哭的許世友,滿眼的欣喜,特意為他取了乳名“又得”。
河南連續多年大旱,百姓顆粒無收,屋漏偏逢連夜雨,許世友的父親又得了癆病,這讓本就赤貧的許家更是雪上加霜,盡管已經傾盡家財,但是還是沒有挽留在許父的生命。
父親走后,全家的重擔落在許母瘦弱的肩膀上,全家十幾口人需要吃飯,許世友不忍母親受罪,1913年,年僅八歲的許世友拜別母親,在逃荒的時候跟著一位游方和尚來到少林寺做雜役。法名“永祥。”
在少林寺的許世友,每日辛苦習武,功夫不負有心人,許世友沒過幾年,就連就一身的本領,他功底深厚,臂力過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幾步就可以跨過三米高的寺院圍墻,一口氣可以將九間九檁千佛殿的椽頭轉三圈。
圖 許世友
飛檐走壁可以來去自如還不讓瓦碎一片,從屋檐上跳下來,可以在空中翻幾個筋斗云后輕輕落地,三寸厚的大方磚,他可以一掌拍碎。
十六歲那年,許世友學成歸家,站在門前的母親看見滿臉黝黑,身材魁梧的許世友百感交集,她緊緊攥住兒子的手,眼淚“吧嗒吧嗒”流下來,這么多年沒見,兒子不僅高了,而且黑了,自己不在他身邊,不知道他受了多少苦。
就在許世友在家里呆了沒三天,地主李靜軒的兒子和許世友的大哥因為租子的事情起了沖突,李靜軒的兒子仗勢欺人,幾個人圍著許世友的大哥拳打腳踢。
許世友向來脾氣火爆,又嫉惡如仇,看見囂張猖狂的李靜軒的兒子等人,二話不說,上去就是兩拳,可是許世友力大無比,他的幾拳頭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李靜軒的兒子被摔在地上,頭正好碰到石頭。
李靜軒知道自己兒子被打傷,險些喪命,惱羞成怒,勾結官府,四處搜捕許世友,許世友知道自己惹下大麻煩,只好再次拜別家鄉。四處躲藏,流浪度日。
圖 許世友鄧小平
1926年,許世友加入中國共產黨,投入革命,開始了自己的戎馬生涯,他率領農民自衛軍加入黃麻起義,參與建立大別山的第一支工農紅軍,由于許世友有勇有謀,不少反動派都折在他手里,所有許世友成為當地反動派的頭號敵人。
許世友的母親知道自己兒子參加了紅軍,國民黨的“清鄉團”一定不會放過自己,“清鄉團”的頭目正是兒子當年得罪的李靜軒。于是她帶著一家老小躲進深山。
幾天后,許世友母親躲在深山,對兒子的消息一無所知,于是,悄悄下山打探兒子的消息,沒想到,被國民黨的“清鄉團”抓個正著,匪徒們對許母毫不客氣,把各種酷刑用在許母孱弱的身體上,逼問許世友的下落,但是許世友的母親咬緊牙關,就是不吭氣。
圖 許世友
正在部隊的許世友知道母親被抓后,怒火中燒,他知道是地主李靜軒搞得鬼,于是就寫下幾個大字,讓人送到李靜軒的手上,李靜軒看到“炮兵隊長許世友”的來信,頓時嚇得大驚失色,他知道許世友脾氣火爆,作戰勇猛,跟許世友作對自己沒有什么好下場,
看到這封信,他猜測許世友就在附近,為了不得罪許世友,只好乖乖地把人放了。
許世友知道母親被釋放后,心里一直記掛著母親的傷情,連夜趕回家中,看著床上的傷痕累累的母親,許世友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下來。他幾步上前,“噗通”一聲跪在母親面前,哽咽道:“母親,兒子讓您跟著受苦了。”
說完,撲在母親懷里,失聲痛哭,母親抬起虛弱的手,慈愛地撫摸著許世友的頭,笑著說道:
“又得,娘知道你干的是救窮人的好事,娘不攔著你,你不要擔心娘,娘不怕受罪。”
說完,許世友哭得更兇了,短暫的相聚后,許世友再次拜別母親。
圖 許世友為大家表演武術
1931年8月,戰斗勝利后,部隊領導對許世友說道:“放你幾天假,回去看看你家老母。”知道自己可以回家,許世友非常興奮,他已經好幾年沒有回家了,十分想念家中的老母,不知道她現在在家怎么樣,懷著激動地心情回到家后。
看到眼前的景象,許世友頓時傻眼了,只見房屋已經被燒光,就在這一片廢墟中建起了兩間四處透風的小茅屋,母親透過窗戶看到站在院子中的許世友,高興地走出來,看到母親鬢邊的白發,許世友幾步上前一把抱住母親,說道:“娘,您老受苦了。”
許世友沒有呆幾天就因為戰事吃緊,準備離開,離開的那天早上,許世友起了個大早,來到母親的床前辭行,看到兒子要離開,許母趕快起身,把事先準備好的雞蛋塞在許世友的懷里,道:“娘下半夜給你煮的,留在路上慢慢吃。”
圖 許世友與毛主席 圖 許世友與毛主席
許世友知道家里困難,這幾個雞蛋來之不易,趕忙推脫不要:
“娘,你看我身強體壯的,那里需要吃雞蛋,你還是留下這幾個雞蛋,給您慢慢補身子。”
但是許母十分堅持,硬生生地把雞蛋塞在許世友的懷里,然后慈愛的看著兒子,拍了拍衣服,拉了拉袖口。
許世友看著看著母親頭頂的白發,內心像波濤一樣起伏翻騰,二哥前段時間在戰斗中不幸犧牲,母親至今都被蒙在鼓里,想想自己走后,母親又要過以前的那種艱難的生活。
七尺男兒忍不住落淚,看著兒子像個小孩一樣哭鼻子,許母笑著說道:
“孩子,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大丈夫盡忠不能盡孝,娘愿意讓你去盡忠,盡孝只為我一個人,盡忠卻是為了全天下的窮人。”
圖 許世友在天安門上
許母如此深明大義,讓許世友愈發愧疚,百般不舍的離開,就在許世友走到門口的時候,身子頓了頓,轉過身跪在地上說道:
“娘,兒子這一走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看您,您受兒子這一拜,我活著不能盡孝,死后我一定埋在您的身邊,日日夜夜陪伴娘。”
母親聽著許世友的傻話,笑著點了點頭。沒想到,母子這一別竟整整十七年未見。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就到了1949年,此時,國民黨已經是窮途末路,解放軍即將取得偉大勝利,許世友此時已經是華野山東兵團司令員,整日穿梭于槍林彈雨中,奔忙于戰火紛飛中。
娘要回老家
3月的一天,在部隊的外邊來了一個操著一口河南話的大小伙,口口聲稱自己是許世友的兒子,警衛員不敢怠慢,趕緊向許世友匯報,原來是許世友的大兒子許光在老家聽說許世友在山東,特地從河南老家趕到這里。
許世友見到兒子十分激動,但他最記掛的還是家中的老母,只要是有空閑時間,就詢問母親的情況,得知母親在老家過得并不如意,貧困交加。
圖 許世友表演武術
許世友內心十分慚愧,含淚為母親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道:“娘,等全國解放后,兒子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看望您。”但是許世友的愿望落空了,開國大典結束后,許世友又有了新的任務。始終沒有抽出時間看望母親。
以前戰火紛飛,許世友沒有時間回家,如今已經是太平盛世,許世友對母親的思念愈加深厚,于是,就讓兒子許光回到老家把母親接過來一起居住。
不久許母來到部隊,站在許世友的面前,這是許世友相隔十七年再次見到母親,時間如白駒過隙,不僅改變了中國,更是改變了許母的容顏。
許母此時已經是滿頭銀發,臉上爬滿皺紋,佝僂著腰身,顫顫巍巍地站在那里,唯一沒有改變的是母親那慈愛的眼神,恍如十七年前,滿含愛意的看著許世友。
圖 許世友與兒子許光
許世友看到母親,二話不說,當著一百多名部下的面跪在母親面前,母親嚇了一跳,連忙說道:“快起來,你一個大將軍怎么可以跪我這個老婆子,你看,你這么多部下看著你呢。”
許世友泣不成聲地說道:“我就是當再大的官,還是您的兒子,就讓我多跪一會兒吧,這樣我心里舒服一點。”
在母親沒有過來之前,許世友天天板著指頭算日子,為了讓母親住的舒服,多次吩咐妻子田普把臥室打掃干凈,許母住進去的第一天晚上,許世友親自端著一盆炭火來到母親的臥室。
許母一輩子勤儉持家,哪里用得起炭火,趕忙讓兒子端出去,但是許世友不以為然,笑著說道:“娘,您不知道,這里比不得咱那里,晚上可冷了”。
知道母親是害怕浪費。才不敢用炭火,許世友解釋道:“娘,這個用不了多少炭,我小的時候,老家的人不是喜歡在火塘邊上聊天嗎,咱娘倆今天晚上好好聊聊。”
聽到兒子這么說,許母便笑著默許兒子的行為,多年未見,母子兩人有說不完的話題,一直聊到深夜。
圖 許世友
許世友的妻子田普是第一次見到婆婆,為了表示對婆婆的歡迎,特意買了一些雞鴨魚肉,并親自下廚做了一桌菜,許母被許世友攙扶到飯桌上,看著桌子上的菜,臉上頓時沒了笑容。
她的思維還停留在紅軍時期,兒子哪來的錢買這么多好東西,一輩子勤勤懇懇的許母,不容許兒子走上不歸路,她厲聲說道:“官再大也不能浪費。”
看到母親臉色不好看,許世友趕緊解釋道:“娘,您放心,這是小田為了歡迎你,特意為您做的,平時哪里敢這樣吃啊。”許母這才放心地點了點頭,拿起筷子開始吃。
但是沒過幾天,許母就渾身不舒服,在農村的時候,許母整日照顧家里的雞和豬,還要去地里干活,如今呆在城里,無所事事,心里閑的發慌,整日里愁眉苦臉。
許世友知道母親的脾氣,專門請木匠為母親做了一架紡車,許母看見紡車后,果然開心起來,立即坐下來認真的紡起線來,看到母親的愁眉終于舒展,許世友終于放下心來。
圖 許世友
有了紡車后,許母終于找到事情做,一有時間就坐在紡車前面,一天都可以紡好幾斤線,即使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許母的房間里還向著“咯吱咯吱”的聲音。
但是這樣的日子沒過幾天,許母就要求回老家,許世友感到十分詫異,問道:“娘,這就是您家,您要回哪里去啊?”
許母說道:“我在這里呆不慣,你還是讓我回去吧。”許世友不舍得母親離開,好說歹說把許母留了下來,但是許母并沒有因為兒子的強留感到開心。
而是突然生病,而且越來越嚴重,吃藥也不管用,許世友無奈,只好把母親送回老家,據當時的工作人員回憶,許母一回到家病馬上就好了,張羅著喂家里的雞和豬。
圖 許光
許世友看著母親上了年紀,生活不便,因為許光在奶奶身邊長大的,和奶奶的感情最為深厚,于是,許世友特意讓正在北海艦隊服役的許光回到老家工作,以便更好的照顧奶奶。
1959年秋天,許世友思母心切,向軍區領導請了幾天假,專門回來看望母親,但是當他興致勃勃地回到老家后,卻吃了一個閉門羹,只見大門緊鎖,不見母親身影。
許世友趕忙向鄉親們打聽母親下落,一打聽才知道,母親是上山砍柴去了,于是,許世友根據鄉親們提供的信息,準備上山尋找,但是沒走幾步。
就看見許母從山上下來,只見許母瘦弱的身影,背著一大捆柴火,柴火壓彎了許母的脊梁,壓垮了許母的肩膀,但是許母沒有喊苦喊累,她邁著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許世友心里五味雜陳,趕忙上前接過柴火,說道:“您這么大年紀了,怎么還上山砍柴,您要是出了什么事,我們該怎么辦啊。”許母畢竟年紀大了,記性不太好,眼神也不太好使,再加上八年未見許世友,突然看到有個叫娘,有點不敢相認,小心翼翼的問道:“你是三伢子。”許世友哭得更大聲了:“娘,我就是你的三伢子”。
圖 許世友全家
看到兒子回來,許母十分高興趕緊拉著兒子回家,因為許母房子太破,沒有辦法住人,政府為許母蓋了三間瓦房,屋里的陳設也很簡單,就一張桌子和幾個凳子,一個破衣柜,還有打著補丁的舊蚊帳。到家后,許母趕緊讓兒子坐下,自己又是倒水又是沏茶招呼著其他人。
許世友這次算是衣錦還鄉,鄉親們知道后紛紛趕來探望,看到熱情的鄉親們,許世友十分大方地宰了一頭豬,招待前來看望的鄉親們。
晚上,許世友不顧眾人的勸說,堅持和自己的母親住在一起。和母親呆在一起的兩天三晚上,許世友都守候在母親身邊,直到最后自己不得不離開,沒想到這一走竟是永別。
許世友的母親是在紡線的時候去世的,去世的時候紡車上的線穗還沒有弄完,許世友得知母親去世后,悲痛不已,淚流滿面的朝著家鄉的方向跪下磕頭。
土葬之謎
1979 年,74的許世友身體已經大不如前,常常自言自語道:“活著盡忠,忠于毛主席;死了盡孝,為母親看墳”,于是,他左思右想為兒子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大致如下:
郵去現金伍拾元整,這伍拾元是為我準備后事用的,你用這筆錢給我買口棺材。我死后不要火化,要埋到你奶奶身邊,活著精忠報國,死了要孝敬父母。我今年74歲了,雖然身體很好,活到八九十歲,也沒有幾年了,你們可以先作準備。
圖 許世友母親
許光接到信后,雖然感到心酸,但絲毫不敢怠慢,特意用大別山的松、柏、柳等五種樹木做了一口棺材,做完后,還按照大別山的風俗,親自寫信邀請許世友回家驗收棺材。許世友當時正在參加對越反擊戰,接到信后,特意為兒子回電話,笑著說道:“自己如果這次戰死沙場,就直接用這口棺材,不需要驗收。”
1985年,許世友被查出肝癌,許世友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交代自己的秘書向中央寫報告,自己要求土葬,但中央一直沒有回復。
后來,許世友的病越來越嚴重,時常處于昏迷狀態,但只要他清醒過來,他就會問中央有沒有給回復,并對家人說道:我死后,你們開車把我送回老家去,用塑料布包著,直接在俺娘墳邊挖個洞埋了。”
圖 許世友鄧小平
1985年10月22日,許世友因病逝世,鄧小平經過慎重考慮,最終同意許世友土葬,并在許世友要求土葬的報告上寫道:“照此辦理,下不為例。”
1985年10月31日,許世友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南京軍區大禮堂舉行,11月7日起靈,車隊走了兩天兩夜將許世友送到許家洼,9日,在許家洼的一個半山腰上。
一場簡單的葬禮儀式正在舉行,下葬儀式簡單而肅穆,南京軍區負責人簡訴了許世友生平事跡,然后將許世友的遺體放入棺槨中入殮,隨后全場肅立,向死者哀悼。起初為了保密并沒有設立任何墓碑,直到許世友逝世一周年后,才設立了一塊簡單、低調的石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