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希臘國寶級電影大師!他的影片多次獲得柏林、戛納、威尼斯、芝加哥、歐洲等國際影展大獎,僅在戛納影展上,他就有3部影片獲獎。他同波蘭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和西班牙的阿爾莫多瓦一同,構成了歐洲電影最后一道“大師陣線”!
他的電影風格非常鮮明,有影評家認為,他的鏡頭藝術超越了溝口健二、奧遜·威爾斯等大師而自成一派。可惜的是,2012年在雅典拍攝電影《另一片海》時,在街邊遭遇車禍逝世,享年76歲,這位因故去世的希臘電影大師,曾經為我們鋪展了一幕幕動人心魄的電影風景。
對影迷們而言,當年安哲的意外死亡便已足夠讓人痛心,留下再也無法完成的《另一片海》;如今,唯有回顧曾經的佳作,才能將我們帶回屬于安哲的最好的風景。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1935年4月17日出生于希臘雅典一個中產階級家庭。1939年,年僅四歲的安哲便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后又經歷了希臘內戰。
安哲的童年記憶幾乎被戰爭所占據:廢墟、炮火、生離死別。
這種經歷極大地影響到他的早期創作,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他嘗試用個人化視角來解讀歷史、現實、政治,甚至神話。
1953年,安哲進入雅典大學學習法律,但沒過多久他便失去興趣,于是他選擇從大學退學,開始了兵役生活。也正是在這兩年的兵役生活中,他偶然觀看了讓-呂克·戈達爾導演的《精疲力盡》,并由此開始對電影感興趣。
1961年,兵役期結束后,安哲隨家人遷居法國巴黎,之后他選擇就讀于巴黎索邦大學,攻讀文學與電影學。
出于對電影創作的向往,1962年,他又經介紹轉學到法國高等電影學院,正式開始了電影創作之旅。
安哲在電影學院期間也并非如日中天,導演創作課或許是令他最為“頭疼”的課程,顯然安哲的電影創作理念和學院派的老師有著不小的差異。
臺上老師說著“敘事策略、高效鏡頭、高效剪輯”的時候,臺下安哲心里嘀咕的卻是“長鏡頭調度、美學、文學化意象、政治與歷史。”最終,因為與老師意見不合,安哲選擇了離開電影學院。
安哲沒有放棄電影創作,當然也沒有放棄自己的電影理念。離開學院之后,他在紀錄片導演讓·魯什于人類博物館開設的電影課程上繼續學習。
直到1964年,安哲從巴黎回到了希臘雅典,此時正逢希臘軍政府暴力獨裁時期,安哲在雅典同大批群眾一起與警察發生沖突。
在這之后,他下定決心留在雅典,面對故土遭受的重大苦難他無法視而不見,他選擇親身體驗苦難,并站到人民那一邊去,和他們一同抗爭。他在朋友的介紹下,去了左派報紙《民主力量報》撰寫影評。
因為撰寫影評,安哲結識了希臘一些“新浪潮”導演,而1967年,安哲所在的報社被軍政府查封。憤懣的安哲和他的導演朋友們決定一起拍攝一部能夠表達政治觀點的電影,于是,23分鐘的短片《放送》誕生了。
該片用采訪式的口吻,諷刺了媒體在權威面前的虛假不堪。由于在風格、表現手法上的創新,該片也被歸類為“希臘新電影”。
在此之后,安哲得以全身心投入到電影創作之中。1970年,安哲拍攝了長片處女作《重建》,借希臘一個小山村里的一樁殺人案件,展現了社會生態與民眾生活境遇。
同時,安哲獨特的創作風格也在此片中建立雛形:“長距離長鏡頭調度、三百六十度全景鏡頭、對畫外空間的癡迷。”《重建》也進入了第24屆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得到一大批國際影評人的贊譽。
1972年至1977年,安哲進入其創作的第一個高峰期,拍攝完成“歷史三部曲”:《1936年的歲月》《流浪藝人》《獵人》。
通過這三部電影,安哲回顧了希臘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被法西斯侵略、內戰、獨裁軍政府的歷史。
在“希臘三部曲”時期,安哲將他的童年社會經歷與對社會改良的熱情作為影片表達的重點,拍攝“為歷史發聲的電影”。
在拍攝完《亞歷山大帝》之后,安哲隨之進入創作的第二個階段,以《塞瑟島之旅》為首的“沉默三部曲”(另外兩部是《養蜂人》《霧中風景》)。
這三部電影皆以“旅行”為敘事主線,著重表現主人公的自我放逐與內心掙扎:不存在的故鄉、不存在的父親、不存在的愛情。
在此之后,他的創作風格也產生了些許變化:長鏡頭不再像以前那么復雜了,也更加注重電影的敘事性,而之前所重視的歷史、政治也不再占據著影片的主要地位。
當第二個三部曲系列結束之后,安哲又接連拍攝了《鸛鳥踟躕》《尤利西斯的凝視》《永恒和一日》三部作品,安哲在此達到了其國際聲譽的最高峰!
其中《尤利西斯的凝視》與《永恒和一日》分別斬獲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與金棕櫚獎。巔峰之后,安哲似乎也進入到自己的創作生涯總結時期,他將自己早期和“沉默三部曲”時期的創作理念進行糅合與發展,接連地拍攝了《哭泣的草原》《時光之塵》兩部電影,其被命名為“希臘三部曲”,也正是有暮年之人重歸故土的感慨。
然而,遺憾的是,”希臘三部曲“最后成為了一個永遠無法完結的系列。2012年,在拍攝《另一片海》的時候,安哲意外遭遇車禍,因延誤搶救逝世,詩人安哲宿命般地“死在了片場”,這著實太令人唏噓。
安哲這一生,他就像自己電影里的詩人、孩子、導演,永遠在旅途中,要去看更多的人,聽更多的故事。即使遭遇殘酷現實的多重打壓,他也初心不改,一直堅持著“這個世界原本可以更好”的樸素理想。
至于那“另一片海”,則已成安哲的獨家記憶,我們無從而知。
1《重建》1970
導演: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編劇: Thanassis Valtinos
主演: 陶拉·斯塔索普洛斯
豆瓣7.4IMDb7.2
該片是安哲的第一部故事長片拍攝于1970年。影片敘述的是希臘一個“慢慢衰落下去的”農莊中所發生的殺人與偵破殺人案的故事。
2《流浪藝人》1975
導演: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編劇: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主演: 伊娃·科塔曼尼多
豆瓣8.7IMDb8.4
《流浪藝人》講述了希臘1939年梅塔薩克斯將軍專制統治到1952年到帕帕戈斯右派將軍上臺的歷史。
流浪藝人每一回演出歷史劇《牧羊姑娘戈爾芙》都因為政治事件的發生被打斷,從而見證歷史演變的進程。
3《獵人》1977
導演: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編劇: Stratis Karras /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主演: 梅麗·赫羅諾普盧
豆瓣8.1IMDb8.0
該片講述了1949年希臘國內戰爭結束到1967年右翼軍人政變的為期近20年的希臘現代史。
安哲羅普洛斯《希臘現代史三部曲》之一,影片表現的歷史時期剛好與導演上一部作品《流浪藝人》相連接,表現了1949年希臘國內戰爭結束到1967年右翼軍人政變的為期近20年的希臘現代史。
一些希臘公民在元旦前夕舉行的一次狩獵活動中,偶然發現一具國內戰爭時期的游擊隊員尸體,倒敘的虛構情節由此展開。
4《塞瑟島之旅》1984
導演: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編劇: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主演: 馬諾斯·卡特拉基斯
豆瓣8.5IMDb8.4
該片是“沉默三部曲”的第1部,講述了長期被流放蘇聯的革命人士史派洛,在人生暮年回到故鄉時,卻感受不到故鄉的接納,最終以“難民”的身份再次被流放的故事。
5《養蜂人》1986
導演: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編劇: Dimitris Nollas /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主演: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
豆瓣8.3IMDb8.1
該片是導演“漂泊/沉默”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講述了飄泊在外的養蜂人斯皮羅在一個失戀少女的身上重新有了對生命存在的確定的故事 。
《養蜂人》有著順暢的敘事,優美的音樂,動人的色彩。然而,這個故事即便穿上了現代的外衣,卻依然是一個寓言似的故事,滿載著希臘悠久的對于人生、人性的思考,扣動觀影者的心弦。
6《 鸛鳥踟躕》1991
導演: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編劇: 帕特羅斯·馬可瑞斯
主演: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
豆瓣8.8IMDb8.5
故事發生在希臘邊境,有人說它是一部關于世紀末的絕望的電影。它關注的是在東歐共產主義沒落和蘇聯解體后,當代的邊境、難民和變遷的問題。
7《尤利西斯的凝視》1995
導演: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編劇: Theodoros Angelopoulos / 托尼諾·格拉
主演: 哈威·凱特爾
豆瓣9.0IMDb9.1
該片講述了主人公美籍希臘裔導演A懷著感慨的心情重歸故里尋找電影開始的地方的故事。
《尤里西斯的生命之旅》描寫了南斯拉夫內戰,刻畫了希臘內部民族沖突,阿爾巴尼亞難民潮等現實問題。
同時巧妙地紀念了電影史,是對電影的一次巡視,同時也展開了對內心彼岸的征程。借尋找世紀之初的珍貴電影膠片的旅程,探討歷史對人類的意義。
8《霧中風景》1988
導演: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編劇: 薩納西斯·瓦爾蒂諾斯
主演: 米哈利斯·齊克
豆瓣8.9IMDb8.8
該片于1989年的柏林電影節上映,講述了亞歷山大和姐姐烏拉聽聞他們的生父遠在德國,兩人想盡辦法上了火車,試著找到素未謀面的父親的故事。
《霧中風景》是一部非常傷感的電影,旅途中形形色色的小事件,與主線一道,勾勒出的是成人世界的無趣、荒誕、政治性的一面。
而影片宗教性的一面也不容忽視,它展示了一個上帝死后的世界,深沉而濃烈。
9《永恒和一日》1998
導演: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編劇: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 托尼諾·格拉
主演: 布魯諾·岡茨 / 伊莎貝拉·雷納德
豆瓣9.1IMDb8.9
該片講述了患有癌癥晚期的詩人亞歷山大在進醫院等待死亡的前一天,打點好行裝,孤獨地享受最后24小時的故事。該片于1998年5月23日在戛納國際電影節首映。
《永恒和一日》整部影片以凝練而舒緩的鏡頭語言,穿插導演西奧·安哲羅普洛斯所擅長的時空交匯,以感性的手法詩意的旁白帶領觀眾走過了一個人的一生。
全片體現出濃重的希臘悲劇情節,女作曲家艾蓮妮·卡蘭德若為該片所作的配樂更是精彩。
10《哭泣的草原》2004
導演: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編劇: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 托尼諾·格拉
主演: 亞歷山德拉·艾迪尼
豆瓣9.0IMDb9.0
該片講述了一對希臘流亡夫妻的坎坷歷程。從1919年蘇聯內戰期間,至1949年希臘內戰結束,這對夫妻經歷了半個世紀的動亂。
本片是總長七個小時的三部曲首部。《希臘三部曲》是安哲立足于21世紀,回顧20世紀滄桑希臘的系列電影。
全部電影將分成三個獨立的故事進行,時代背景則從20世紀初跨越至21世紀,訴說著希臘百年來的滄桑近代史和人民顛沛流離的命運。
三部電影總長將接近九小時的《希臘三部曲》,不但將創下希臘電影史上拍攝資金最鉅的紀錄,也為希臘百年來的近代史和電影史,作了一次最極致輝煌的完美結合。
11《時光之塵》2008
導演: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編劇: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 托尼諾·格拉
主演: 威廉·達福
豆瓣8.1IMDb8.0
該片是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導演的“希臘三部曲”之一,他認為作為一個電影導演不能故步自封,一直拍已經拍攝過的、駕輕就熟的電影。
安哲羅普洛斯希望用自己的影片來展示出人民的歷史,用歐洲二十世紀后期歷史和社會變遷對希臘人的影響,來敘述希臘的歷史,《時光之塵》由此而來。
該片講述的是一對歷經紛飛戰火的生死戀人在大動蕩的歷史背景下悲歡離合的動人故事。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點個“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