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當正教授?武漢大學開出60萬年薪以及200萬安家費",這讓很多人都羨慕不已,有人算過一筆賬,說這筆錢夠自己活三輩子,也有人調侃"原來我和天才之間隔著的不是學歷而是光年",武大已經用實際行動,來了一場“學術圈的搶人大戰”——29歲的海歸博士趙莽,畢業僅一年就被直聘為教授,創下武大史上首個年輕教授紀錄。
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官網的教師名錄里,在高校普遍要求"35歲以下青年"的當下,趙莽的破格晉升讓大家覺得的不可思議,但更多人好奇:這小伙子到底憑啥?是學歷鍍金,還是真材實料?
爭議焦點集中在兩個數字:60萬年薪和200萬安家費。按照武漢2023年社會平均工資8183元來計算,這筆安家費相當于普通工薪族不吃不喝干20年。但翻開趙莽的履歷表,或許能理解武大為何敢下血本?
2024年博士畢業時,趙莽本就能在歐洲輕松拿到高薪職位,但他卻選擇了一條更難的路——回國發展。這位年輕博士在讀期間就在IEEE/ACM ToN、IEEE TIFS等頂級期刊發表5篇論文,其中關于后量子密碼的研究被列為領域必讀文獻。他主導的"開發后量子安全身份服務"項目,直接對接微軟安全響應中心,研究成果正在改寫全球數據加密標準。
在人工智能可能破解現有密碼體系的危機下,趙莽的研究方向恰好卡住了數字時代的命門。武大計算機學院院長李兵在采訪中透露,學院為引進趙莽籌備了半年,期間還要與麻省理工、劍橋等國際名校搶人。成功打動這位青年才俊的,除了優越的待遇,還有組建8人科研團隊的承諾和雷軍獎學金的30萬科研啟動資金。
事件持續發酵一周后,武漢大學官微發布《關于高層次人才引進的說明》,首次披露人才引進評估體系:基礎年薪60萬屬于"戰略科學家"檔,需滿足"國際頂尖期刊論文3篇以上""主導重大科研項目"等7項硬指標。而趙莽的引進流程顯示,其材料經過3輪校外專家盲審,學術委員會全票通過。
當事人趙莽近日接受《新京報》專訪時,首次回應年齡質疑:"密碼學是年輕人的戰場,GPT-4破解RSA-2048密鑰只需4小時,我們沒時間等資歷。"他透露入職后立即啟動"抗量子人工智能加密"項目,團隊已收到小米、華為等企業的合作邀約。
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相繼調整青年人才引進政策,中科大更是在官網掛出"35歲以下正高特聘崗位"。學術圈流傳的微信截圖顯示,某985高校工作群連夜討論"是否要跟進武大模式"。而普通網友的關注點逐漸轉向現實層面——在武漢房價2萬/㎡的光谷核心區,200萬安家費確實能全款拿下百平住宅。
當我們在為"29歲正教授"驚嘆時,頂尖人才的定價權早已突破傳統認知。趙莽的案例與其說是特例,不如看作高校面對科技競賽的應激反應。畢竟,能破解量子計算機的密碼學家,某種程度上比某些專家更稀缺。
破格晉升會不會造成學術浮躁?天價待遇是否擠壓普通教師資源?好在武漢大學給出了透明的人才評估流程,用制度保障了公平性。當我們在羨慕"別人家孩子"時,也要清醒的看到別人的價值,畢竟,與其讓歐美用更高代價挖走人才,不如我們主動出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