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廣輝
在全球數字化浪潮洶涌、金融與信息科技深度融合的新時代背景下,金融司法領域的協同創新及數智化變革刻不容緩。3月13日,長春互聯網法庭與中國人民銀行吉林省分行法律事務處開展專項座談,旨在深入推進數字技術、金融實踐與法治建設的無縫對接,共同探索金融法治現代化之路。
聚焦科技賦能,提升審判效率
長春互聯網法庭以科技賦能,積極應對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處理中的挑戰。通過推動“銀院金融智慧訴訟項目”的試運行,實現了立案材料的批量自動化審核,極大地減輕了人工操作的負擔。同時,法庭還精心制定了要素式審判流程的詳細規范,基于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的典型特征,梳理出核心要素,法官在審理過程中緊密圍繞這些關鍵要素展開,從而實現了審判流程的極大簡化,提高了審判效率,降低了金融債權實現的時間成本。
推動雙鏈融合,構建可信生態
在區塊鏈技術的推動下,長春互聯網法庭與中國人民銀行吉林省分行法律事務處將共同致力于構建可信金融生態。通過司法鏈與三方存證鏈的無縫對接,從信貸合同的簽署到資金流向的監控,實現全流程數據實時上鏈,確保金融交易數據的不可篡改性與可追溯性。一旦發生金融糾紛,法院可直接從區塊鏈上獲取可信電子證據,大幅提高電子證據在司法程序中的采信度,為案件的快速、公正審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強化職能協同,筑牢安全防線
雙方基于各自的專業職能與使命擔當,積極探索并構建高效協同的合作機制。在共同防范金融風險方面,決定攜手開展法治宣傳活動,通過整合優勢資源與宣傳渠道,廣泛普及金融法律知識,提升金融消費者的法律意識與風險防范能力。同時,針對新型涉金融侵權案件及“預查廢”制度在實際應用中的復雜問題,雙方決定建立聯合研究機制,共同探索解決方案,為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精準司法建議,助推行業治理
長春互聯網法庭憑借審判實踐,深入剖析審判案例,針對行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將精心制定一系列專業、精準的司法建議,廣泛覆蓋金融機構內部管理、業務流程規范化、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等多個核心領域。這些建議旨在從源頭上提升金融行業的整體運營效能。雙方已就構建司法建議及回復機制達成共識,希望通過這一機制的建立與運行,有力推動法律法規的改革,為金融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強大動能。
此次專項座談標志著長春互聯網法庭在金融司法協同領域步入了“智能驅動、數據互信、生態共治”的新階段。未來,長春互聯網法庭與中國人民銀行吉林省分行法律事務處將持續攜手探索金融司法協同新模式、新路徑,為吉林經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初審:廣輝
復審:韓蕊
終審:謝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