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字的繼續以《興亞乃光》這個畫集為主,介紹日軍眼中的所謂的‘武功’是什么樣的。
梢瓜
突破哨瓜陣地
哨瓜應該是梢瓜(菜瓜)的誤寫。
碼字的沒在上海找到有這么一個地名,可能是因為國軍陣地形狀像是梢瓜,因此日軍如此命名了這個陣地。
突入陣地
看鋼盔和武器,日軍顯然是沖入了國軍中央軍德械師的陣地,雙方爆發了肉搏戰。
刺刀的造價很高昂,所以德械師也在用大刀?
國軍軍官手中那個神似王八盒子(大正十四式)的手槍,是德國的魯格P08手槍,王八盒子就是它的日本的仿造品。原版的魯格P08手槍好評如潮,可是王八盒子連中國的民兵都不喜歡用。
自爆六勇士
日軍六人,三人一組,拿著大爆破筒沖進了國軍的重機槍陣地,摧毀了國軍的這一處重機槍陣地。
繞到敵后發起攻擊
國軍把士兵鎖在陣地上避免逃跑的傳聞,可能就是來自于這幅油畫。至于是不是真有這樣的事情,還是只是日本宣傳編造的,這個不得而知。
碼字的一直沒能找到這幅油畫的全圖,只能將兩張都缺了一部分的畫作一起放給大家看了。
下一幅畫作中,開槍射擊逃兵的國軍軍官手臂下那好像是個易拉罐,可易拉罐1959年才發明啊。
可能是一個外國的罐頭吧?
勇猛的炮兵
畫中的是日軍山炮第11聯隊,使用的應該是1911年定型的41式山炮(明治41年即1908年研制)。
從畫面判斷,日軍是將這種山炮推到了前沿陣地,甚至進入了國軍的機槍射程內,然后直接進行自瞄射擊攻擊國軍的堅固火力點。這行動對炮兵來說確實非常危險,但這也是欺負國軍沒有火炮支援。
按理國軍并不缺迫擊炮,日軍這么做應該是確信國軍迫擊炮陣地被摧毀了吧。
大戰中國軍坦克
這幅畫常常被人誤認為是日軍跟蘇軍作戰的畫面,因為這里面的坦克手看起來像是歐洲人,其實這幅畫也是淞滬會戰日軍系列宣傳油畫之一。
近處這輛坦克,碼字的對比了一下,外型很像是Ⅰ號坦克??赡墚嫾覟榱水嬈饋矸奖悖÷粤艘恍┘毑刻卣鳎ㄗ⒁馄渑诠苊黠@很細)。
淞滬會戰中日軍繳獲的Ⅰ號坦克
昭和12年(1938年)日軍修改了《步兵操典》,在附錄中加入了對戰車進行肉搏攻擊的介紹。書中特別指出,在缺乏武器彈藥的情況下,應使用木棒、鐵鍬、工兵鏟、鶴嘴鎬等裝備破壞坦克的行走裝置,或利用石灰、黏土等附著物遮蔽坦克的觀察裝置。
最終,迫使敵方車組成員下車進行白刃戰!
這幅畫完美地詮釋了日軍理想中的步兵反坦克是什么樣的。
爆發的戰車
這幅圖常常被誤認為是八路軍在攻擊日軍坦克,而它確確實實是日軍隨軍畫家描繪的,淞滬會戰時國軍圍攻日軍履帶被打斷的坦克的情形。
圖上的是94式超輕型坦克,雖然叫坦克,其實它只裝備了一挺機槍而已,比淞滬戰場上的國軍Ⅰ號坦克火力還要羸弱。94式超輕型坦克重量僅為3.4噸,車高僅為1.6米,最厚處裝甲也僅有12毫米的裝甲。
這種坦克實際上就是一種裝甲車,裝備了穿甲彈的重機槍就可以輕易打穿它。也就是在中國戰場,它能欺負下缺乏穿甲彈的中國軍隊。
本篇就到這里了,下一篇各位再見。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