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三分治七分養”的核心理念,源于對人體自愈力的深刻認知。如果將身體比作一座花園,治療如同修剪病枝的園藝師,而調養則是培育土壤、調節光照的生態工程師。
《黃帝內經》中“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論述,揭示了養護正氣(免疫力、代謝力)才是防病根本——現代研究證實,人體90%的疾病與免疫失衡相關,而免疫細胞70%的活性受飲食、睡眠等日常養護因素影響。
從生理機制看,“七分養”的科學性體現在三方面:
1、自愈系統的啟動閾值:針灸、中藥等治療手段通過外部刺激激活自愈系統,但若身體長期處于氣血虧虛狀態(如熬夜耗陰、久坐傷氣),自愈機制便如生銹的齒輪難以運轉。研究發現,深度睡眠時生長激素分泌量是清醒時的5倍,這正是“養”對細胞修復的決定性作用。
2、治療手段的雙刃劍效應:以中藥調理為例,茯苓利水需配合護脾飲食,否則可能加重電解質紊亂;艾灸補陽若遇陰虛火旺體質,反會耗損津液。這要求治療必須建立在體質調養的基礎之上。
3、慢性病的土壤改良:高血壓、糖尿bing等現代慢病,本質是臟腑功能失衡的“土壤”培育出的“惡果”。有醫療團隊追蹤發現,配合情志調節、食療的糖尿bing患者,胰島功能改善率比單純用藥組高31%,印證了“養病如養土”的中醫觀。
因此,北京勁松中西醫結合醫院好健康科普強調:養生的“食飲有節、起居有常”,是通過重建天人合一的節律,讓人體這臺精密儀器恢復出廠設置——這才是對抗疾病的終極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