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淘到兩本書,一本是署名“青蓮室主人輯、新鐫施耐庵先生藏本《后水滸全傳》”,另一本是1983年版的《水滸外傳》。
古代托名假冒出書者甚多,《后水滸全傳》肯定不是施耐庵先生原著,青蓮室主人跟蘭陵笑笑生一樣,肯定都是“自號”或“筆名”——他們不署真名的原因很復雜,不是怕被達官顯貴對號入座打擊報復,就是自己也覺得文字太過香艷,子孫后代看了會說老祖宗不正經。
在《后水滸全傳》中,宋江轉生成為楊幺,并在洞庭湖被岳飛擊敗,這兩件事一真一假:宋江轉生為楊幺是不可能的,楊幺被岳飛擒斬,確實有史料可查。
楊幺在很多人眼中是農民起義領袖,但是在《宋史》中,他卻有叛國投敵之嫌疑,岳飛滅楊幺,也是為國鋤奸為民除害:“偽齊遣李成挾金人入侵,破襄陽、唐、鄧、隨、郢諸州及信陽軍,湖寇楊么(楊幺)亦與偽齊通,欲順流而下,李成又欲自江西陸行,趨兩浙與么會。帝命飛為之備……么技窮,舉鐘子儀投于水,繼乃自仆。皋投水擒么,飛斬首函送都督行府。”
楊幺是被岳飛部將牛皋生擒而被宋江下令斬首的,宋江是不是被高俅潼關下毒害死,史書沒有記載,但他的死亡時間不會早于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卻是有據可查的——宋江接受招安后,還參加了征方臘之戰:“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禽其副賊,江乃降。方臘反睦州,以童貫為江浙宣撫使,領劉延慶、劉光世、辛企宗、宋江等軍二十余萬討之。宣和三年六月辛丑,辛興宗、宋江破賊上苑洞?!?/p>
公元1121年宋江還活著,《后水滸全傳》說他轉生為楊幺,那就不能自圓其說了:楊幺是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被岳飛擒斬的,如果宋江在1121年就死掉并變成楊幺,那么楊幺被擒斬時頂多十四歲,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后水滸傳》中宋江和盧俊義轉生為雙胞兄弟楊幺和王魔,而且妖兒魔兒之名還是入云龍公孫勝給取的,浪子燕青就是旁證——他也看到了出生時兩團黑氣入室的楊幺王魔。
宋江不可能轉生為楊幺,因為宋江還沒死,楊幺就已經挺大了:有史料記載,楊幺生于1108年。
我們細看相關史料就會發現,岳飛年紀確實比宋江小,但韓世忠卻可能比宋江年紀還大——征方臘之戰,韓世忠也參加了,方臘就是韓世忠擒住的:“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險數里,搗其穴,格殺數十人,禽臘以出。辛興宗領兵截峒口,掠其俘為己功,故賞不及世忠。別帥楊惟忠還闕,直其事,轉承節郎?!?/p>
如果宋江沒有歸隱,是完全有機會參加抗金作戰的,這一點我們看看宋江招安、方臘被斬和靖康之難的間隔時間就知道了。
宋江被朝中大佬陷害致死,是極有可能的,因為他當年橫行齊魏、轉掠十郡,沒少殺朝廷軍將,被仇家報復合情合理。
宋江從史料中消失,但是另外幾位梁山好漢卻一直在戰斗,比如《宋史》中那個在四川稱帝的史斌,就是“宋江支黨”,也就是九紋龍史進的歷史原型,李逵在當密州樂將節級的時候,殺害了長官叛宋投金,在《宋史·本紀第二十五·高宗二》中也是有記載的。
除了《宋史》中的史斌、李逵,還有楊志、呼延灼(呼延綽)等人的事跡在史料中也多有記載,活閻羅阮小七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在南宋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的綽號和名字都沒變:“地下閻羅,追魂攝魄。今其活矣,名喝大伯。”
按照施耐庵的描述,阮小七被免官后回了世界村,六十歲壽終正寢,那么按時間推算,他是有可能見過宋高宗趙構和金將完顏宗弼(金兀朮)的。
既然時間對得上,那么寫“趙構坑害”阮小七的《水滸外傳》就比《后水滸全傳》靠譜了。
《水滸外傳》不是袁闊成的評書,而是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搜集當地民間傳說、地方志和族譜整理而成的英雄故事匯編,比如晁蓋在鄆城南十里的晁莊就是有族譜,但族譜上的晁蓋名叫“晁盍”——繁體字的蓋就是盍字上面有一個草字頭,晁蓋變成晁盍,是說他犯了殺頭之罪,這在禮法上叫“砍頭入譜”。
晁蓋是東溪村人,阮氏三雄是石碣村人,阮小七免官回鄉,自然是要回到石碣村,他就是在那里遇到了南逃途中被金兵追趕的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康親王趙構。
趙構認為自己報出姓名,山寨主阮小七就會納頭便拜,沒想到阮小七怒發沖冠:“你就那趙雞(佶)的兒子、趙喚(桓)的兄弟?看來你趙家與俺梁山泊緣法未盡,老天將你送到這里來!站穩了,小的們,告訴公孫先生,申時開祭!”
阮小七果然是梁山第一歡樂英雄,他給趙佶趙桓取的綽號也恰如其分,那位公孫先生,自然就是入云龍公孫勝了。
公孫勝寫好祭文,阮小七正要將康王趙構剖腹挖心,卻不料須發蒼白的神醫安道全風塵仆仆趕來,要救趙構一命:“七兄弟,你只知道朝廷跟咱有不共戴天之仇,可不知那里面的人也分三六九等哩,這康王不但主戰難得,而且是愚兄的救命恩人(安道全在趙佶腳下當太醫,藥方犯忌差點被殺,趙構求情救了他)呢!”
阮小七出于大義,釋放了趙構并答應與其一同抗金,趙構卻想用他爹趙佶和奸臣蔡京高俅的伎倆坑害救命恩人:“金兵來了固然不好,那阮小七一旦成勢,與俺又有什么好處?引得二強(金兵與阮小七的梁山軍)相克,俺也坐獲個漁翁之利,現終將金兵栓到梁山寨上,此時倘不下手,卻待何時?”
趙構假意承諾與梁山軍前后夾攻金兵,卻在開戰前向完顏宗弼通報消息,又將梁山地形圖送上,還在開戰時帶兵逃走,于是阮小七被金兵抄后路攻下梁山大寨,陷入了四面合圍。
阮小七力戰殉國,康王趙構卻一路南逃,這就是所謂的“建炎南渡”,康親王變成了宋高宗,梁山好漢也被趙構借金兵之手殺害殆盡,這一手“攘外必先安內”,趙佶蔡京會,抗戰時期的蔣某人也會,看來古往今來的“昏君”,還真就是一個德行。
有人說梁山一百單八將,算得上英雄好漢的,除了魯智深武松史進,就是石秀和阮小七,那么在讀者諸君看來,阮小七的人品,是否比朱仝和李逵要高上許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