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學不好數理化”,就如孔圣人當年硬給女子們上的一道枷鎖一樣:“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種言論會傷害多少中國女性。
男性和女性的數學能力,到底有沒有差異?這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問題。
被打破的'數學天花板'
這位來自廣西桂林的“數學天才”王虹,剛剛和合作者攻克了困擾數學界百年的難題,她要向世界證明:女性也能在數學的巔峰起舞。
王虹教授解決的是三維掛谷猜想。這個問題從1917年提出后,無數數學家前仆后繼都沒能徹底解決。
簡單來說,這個問題就像在問:一根筷子在三維空間里旋轉時,最少需要多大的“舞臺”才能讓它轉個圈?
王虹女士與同伴合作,提交了一篇長達127頁的論文,宣告攻克了困擾數學界一個多世紀的三維掛谷猜想,引發了全球數學界的強烈震動。
她的成長經歷更是傳奇:16歲考上北大,28歲拿到麻省理工博士學位,32歲成為紐約大學副教授。
現在,她和愛因斯坦、丘成桐等大數學家一樣,成了菲爾茲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
實不相瞞,現在社會環境中,還有許多人都會認為,女性天生學不好數理化。
社會上有個特別坑的 性別詛咒”叫刻板印象威脅。就像女生考試前總被暗示“女生數學不行”,結果真的考砸。
科學家做過實驗,當女生被提醒性別差異時,數學成績直接掉15%。
這種偏見從娃娃時期就開始了,一些研究發現,家長給3歲小女孩講數學時,鼓勵的話比男孩少三分之一。
結果呢?全球女工程師只占 12%,STEM領域女科學家不到三成。更魔幻的是,當某個行業女性少于 20%,其他女生就會覺得“這行不適合我”,自己主動退出。
最氣人的是這些歧視還披著關心的外衣。七大姑八大姨總說“當老師多好,方便帶娃”,潛臺詞就是女性的價值在家庭。
劍橋大學研究發現,女科學家要多發兩篇頂刊論文才能拿到同樣經費,諾貝爾獎得主里女性只有5%。
這種系統性打壓讓女生陷入兩難:要么當賢妻良母,要么做滅絕師太。
為何性別一換,女性要成為一名科學家,就不得不面對那么多雜音和障礙?
難道婚姻和生育的框架里,容不下一個女科學家的身影?
女性最適合數理化?
女性不適合數理化嗎?
不是的。
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全美高校授予的本科學位中,女性占比達到58.3%,其中生物醫學工程、環境科學等新興學科的女生比例持續攀升。
在大西洋彼岸,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報告顯示,2025年理工學科注冊學生中女性占比達52.7%,高分子材料領域更是出現86%的女性從業者。
2000-2016年從事科研工作者的性別差異變化趨勢
中國也不例外。
女性科研人員占比已達40%,遠超全球33%的平均水平。
在近零排放研究領域,女性科研人員占比高達56%,產出效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4 倍。
她們都是打破科學玻璃天花板的女性,在科學研究領域都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Natalia Zanchevskaia
女性在科研、理工上的數量多,結果和質量也非常高。
美國西北大學2019年《PNAS》研究顯示:女性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被引次數平均比男性高6.6%。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2020年分析發現:女性主導的臨床試驗研究設計更嚴謹,數據報告更完整。
這些數字背后,是全球教育體系對性別平等理念的制度性接納,更是科技革命浪潮中女性認知優勢的集中釋放。
Marie Doerfler
古往今來,杰出的女性科研工作者層出不窮。
2024 年 “科學探索獎” 女性獲獎者占比達 14%,創歷史新高,其中清華大學單芃成為首位女性數學家。
回溯計算機科學的起源,ENIAC計算機的首批程序員正是女性。
當我們站在科技革命的新起點回望,這些跨越時空的女性科學家群體構成了人類文明的精神坐標。
她們的存在不僅改寫了科學史的敘事結構,更揭示了知識生產的本質規律。
真正的創新從來不受限于生理特征,而是源于人類對未知世界永不停歇的探索欲望。
女生學不好數理化?
這鍋我們不背!
當17世紀法國科學院的大門對女性說“不”時,他們可能想不到三百年后,2025年的天宮空間站里,王亞平正帶領團隊調試著全球最先進的空間冷原子鐘。
歷史像個愛開玩笑的段子手,把曾經的偏見變成了今天的科幻場景。
畢竟誰能拒絕看姐姐們在太空做實驗的颯爽英姿呢?
Natalia Zanchevskaia
社會傳統上認為男性更適合從事理工科領域的工作,而女性則更適合人文社科或護理等領域。
在工業革命前后,體力勞動和技術工作主要由男性承擔,而女性則被限制在家庭或服務性行業中。
這種分工模式逐漸被內化為社會規范。
甚至在后續的的媒體傳播中,理工科領域的成功人士也多為男性。
這就慢慢的累積起了大眾對于“女性學不好數理化”的刻板印象。
Marie Doerfler
哈佛大學2008年的腦科學研究顯示,男女數學推理腦區激活模式的差異比同性別個體間的差異還小。
這意味著,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男女在數學能力上并無顯著差異。
這一發現直接挑戰了女性學不好理工科的刻板印象。
非要給大腦貼性別標簽,就像在奶茶店爭論珍珠奶茶該加奶蓋還是冰淇淋,根本不是核心矛盾嘛。
Marie Doerfler
居里夫人那句“科學沒有性別,只有對真理的追求”,放到今天依然像剛出爐的熱面包般溫暖有力。
科學的星辰大海里,從來沒有女性專屬航道,只有探索者共同揚起的風帆。
參考文獻:
1. 《The gender gap in science: How long until women are equally represented?》(PLOS Biology 2022)
2. 《Gender differences in research productivit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Elsevier 2023)
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Cracking the code: Girls' and women's education in STEM》
4.第四次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報告(2017)[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作者:智妍
責編:律也人
hi~inker
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社群
這個多彩的世界并不缺乏美,缺少的是發現它們的雙眼和勇氣~
本群0元起拍,包括首飾飾品、文創周邊、穿搭配飾、生活好物~當然還有店鋪內沒有的“小藏品”~
最最最重要的是,印客美學有的遠不止這些,甚至有機會成為印客的好物甄選官,賺點零花錢~
歡迎入群。拍賣活動上的成交,就是開啟新篇章的鑰匙~
- 歡迎關注少禾成長視頻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