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4年,山西省文水縣武士鑊的家中,一位女嬰呱呱墜地,她的出生并未給這個家庭帶來過多的歡喜。
不過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落到水面之上,激起了一道稍縱即逝的漣漪。
武士鑊此時已有兒有女,他更希望妾室楊氏為生下一位男丁,以更多地為楊家開枝散葉。
待聽到嬰兒為女孩的小孩后,武士鑊直接隨便為其取了一個名字。后來入宮后因長相出眾被皇帝取名媚娘。
一個普普通通的名字,預估當時與之重名的女孩不下十萬。
按照一個女孩的成長軌跡,這個女孩會嫁給一位門當戶對的公子,相夫教子直到終老。
不想一位道士的出現,打破了這一條沿襲了千年的規矩。
預言女子登基
此刻廣元城的一條街巷里,一位名喚袁天罡的年輕道士正在吃飯,忽地遠方出現了一團耀眼的紅光,光芒殷紅,迷得人幾乎睜不開眼睛。
袁天罡自幼愛好想星相命理之學,后入深山,得遇仙翁,傳授其經書三卷,經過數年精讀,他自認為已參悟透七分精髓。
世間凡人,能悟透七分,已是不易,袁天罡決定云游天下,在實踐中體悟另外三分。
仙翁交付經卷前,曾耐心囑咐,若參透此書,古往今來千年歷史,再不是秘密。
抱著這樣的想法,袁天罡踏上了形成,四川乃道家興盛之地,他第一站來到了四川。卻不想意外在廣元看見天降異象。
他立刻施展平生所學,開始推斷,紅光所在之處,竟然有雌龍騰飛之兆。
他懷疑自己所算有誤,自古以來,從未見過女人位登九五。他決定親自前往事發地一探究竟。紅光所在之地,是一座豪華的府邸,府邸的上頭掛著一面檀木做的木牌,木牌上雕刻著兩個金色的字體:武府。
武家曾在唐高祖李淵起兵之際,捐獻過物資軍費,被納入了開國元勛的行列,由商人階層一躍而躍入官場。
袁天罡招呼了管家,請求入內。古人迷信,在他們看來道士和尚之流,肩負著交流上天和人間的重任,輕易不會得罪他們。
管家急忙報給給老爺武士鑊,武士鑊見到袁天罡后,詢問他所來何事?
袁天罡自己的預測一五一十道出:“今日所生之人,將來必登九五?!?/p>
武士鑊哈哈大笑,滿含嘲諷地回道:“小道士,你道行還沒有修到家呢!女孩子登九五,亙古未有,簡直是天外奇談?!痹祛覆辉俳忉專D身離開了武府。
初出茅廬的他也曾懷疑過自己的預測,但隨著時間的推進,他愈發地相信天書中占卜之道。
精準預測大唐國運
后經過數年云游,袁天罡名聲大震,連當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都耳聞過他的聲名。
此時的袁天罡也掌握了預測國運的法門,但已過而立之年的他,早已深諳人情世故,不再輕易對人吐露實話,也不再輕用其鋒,而是深藏若拙。
他明白有些話必須說得像天上的彎月,彎月還有盈滿的機會,而滿月則只剩下盈虧。
接到李世民的詔令后,他并沒有立刻動身,而是遲疑了數十日,才緩緩出行。
長安城的繁華令人目不暇接,于他而言,不過是一場絢麗的夢境,他不愛這夢幻泡影,雙目緊閉地進入了皇宮內院。
李世民沒有任何溫婉的表述,直接開門見山地問道:“先生可能預測大唐的國運?”
袁天罡不是江湖騙子,沒有故作高深的樣子,只是簡單地點了點頭。
他知道李世民乃當世之明君,雖然有玄武門弒兄殺弟的罪過,但惠澤蒼生的德行足以洗刷這部分污跡。
他決定為大唐占卜兩卦,但師傅曾明確告知自己,天下萬事萬物都講究一個平衡,不能厚此而失彼,也就是說李世民必須先行付下卦金。
李世民自十二歲起兵反隋,見過的人物成千上萬,眼見袁天罡陷入沉默,早就看出端倪。
便命令太監們端來十盤金,十盤銀,十盤珍珠。
金銀珠寶的閃耀的光芒充斥在殿宇之內,使得屋內更添奢華之氣。
然而,袁天罡依舊不為所動。李世民明白,眼前之人,并非是世俗貪金愛銀之人,于是又拿高官厚祿引誘他。
袁天罡言說自己是方外閑人,受不了官場的束縛,統統選擇了拒絕。
這下李世民做了難,他無奈地盯著眼前的道人,不知此人到底要些什么?
袁天罡見時機已到,慢悠悠地說道:“為天下蒼生減免一部分的稅負如何?”
一個合格的君主最優先考慮的就是朝代的興亡,為蒼生減免稅負,既能換取民心,又能得到未來的信息,以提前避免禍患的發生,何樂而不為呢?李世民當即表示了同意。
袁天罡這才緩緩地拿出兩張事先準備好的紙條。
李世民緩緩展開紙條,只見一張紙條上寫著八個字:帝傳三朝,武代李興。
不解,先擱置一旁,或許第二張紙條上寫著答案,他打開第二章紙條,只見上面寫著十六個字:浩浩中原,八牛橫行,泅水不滌,有血無頭。
待李世民再要問時,袁天罡以一句“陛下天縱英才,自能明白其中意思。”直接堵住了唐太宗的嘴巴。
第一條預言容易理解,即武姓人士將會取代李姓。
第二條預言有些難以理解,直到歷史切實發生之后,才得以破解。
公元906年,朱溫篡奪唐朝國祚,延續了288年的大唐王朝至此畫上句點。
預言中的“八牛橫行”,謎底就是一個“朱”字,而“有血無頭”指的“有”和“血”兩個字沒有腦袋,再加上“泅水不滌”里的三點水,恰好就是一個溫字。
前一條預測唐太宗天真地認為自己看懂了,于是,開始大肆屠殺與“武”相關的人物,武則天也因此時受到了波及。
武則天與袁天罡
正是因為第一條預測,袁天罡為自己的未來埋下一個隱患。
熟悉唐朝歷史的人都知道,后來的唐太宗并沒有躲開第一條預言,武則天還是登臨大寶,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而當年袁天罡留下的一句“武代李興”為自己帶來的多少災難。
武則天是一個復雜的人物,在位期間,他既重用了像狄仁杰、宋璟這樣的賢能之士,又起用了一批類似來俊臣這樣的酷吏。
對于人才,她向來不吝惜溢美之詞。
駱賓王一篇《討武曌檄》,將她罵得狗血噴頭,她也只是微微一笑,責怪臣子察舉疏漏,致使自己錯過了這樣一位大才。
而對于曾經傷害她的人,他又向來不心慈手軟。
十三歲時,同父異母的兄長曾調戲其母楊氏,掌握大權后,她六親不認,悉數懲罰了他們。
這些難道能掐會算的袁天罡不知嗎?
他當然知道,他早已提前預測過自己的命運,不會折腰在一代女皇的手中。
況且此舉又非是為自己謀福利,只不過透露些許的消息為蒼生謀些福祉。
因此,當武則天召喚他進入宮時,他并沒有選擇逃避,也沒有慌慌張張,而是坦然面對女皇的召見。
同樣的宮殿,坐在龍椅上的人卻變了,想到自己年少時期的預言成真,他不禁懷念起少年時期的稚嫩。
那時候的他初出茅廬,但對這個世界充滿無限的遐想。如今,他失去了那份美好的遐想,每日里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著書立說。
然而,卻有不敢在書中明明白白的告知后人具體事宜,天機泄露不得,他只是希望后世能有真正懂他的人物出現。
武皇看著殿下仙風道骨的道人,殺意頓消,但又不能輕易被他人窺去心事,便按照原來的設計,將其陷害自己的事情說出。
袁天罡默默地望著吾皇,接著口中吐露出十一個字:“陛下,您成也洛水,敗也洛水。”
武則天心下極為震驚,方知世間真有通神的人物存在。
此時的她正在籌謀另建都城的事宜,尋找良久,最終選擇將都城設立在洛水之畔的洛陽。
洛陽位于洛水之北,以形而勝,歷史上多個朝代曾在此建都。
她之所以選擇另建東都洛陽,主要是因為長安城的各方勢力盤根錯結,不利于自己推行新政。
饒是如此,她的心中還是有些忐忑,萬一此舉失敗,招致朝中重臣聯合反對,結果不堪設想。
袁天罡的“成也洛水”恰好給她吃了一顆定心丸,她的臉上不禁露出了微笑。
武則天是位睿智的君主,沒有追問“敗也洛水”的真正寓意。
而是安排給袁天罡另外一項任務,即安排他為自己尋找一處風水絕佳的墓地。
表面上是看是任務,實際上不過是給他足夠的經費,讓其游山玩水,畢竟,對于袁天罡而言,尋找一塊風水寶地如探囊取物。
接下來的發生的事情,也果真如袁天罡所料,移居洛陽后,武則天推行的政令少了阻力,順利推向全國,隨著她政治才干不斷得到證明,朝中反對的聲音漸漸小了起來。
身在權力之中,尤其是腳下有了足以傍身的功業后,人難免會迷失,這是人之常情。
武則天也不例外,漸漸地她覺得自己的兒子皆無能力接替帝位。
她想將帝位傳給自己的侄子,幸好狄仁杰從中周旋,及時提出箴言,武則天才放棄了這一想法。
除卻她本人之外,圍繞在她周圍的各方勢力,見其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全都開始了自己的謀劃。
畢竟,那把能給人以至高無上權力的椅子太過于迷人。連她的男寵張昌宗、張易之也開始行動,他們兩人按照自己的心意,隨意發號詔令,殺害自己的政敵,在朝中勢力逐漸強大。
武則天深知自己將命不久矣,她在等待自己的兒子李顯。當年之所以將他從皇位上趕下,實在是因為他太過于懦弱。
這樣人,又豈能駕馭群臣,統領大唐呢?
她故意讓張氏兄弟如此放縱,為的就是逼迫兒子李顯動手,這是她為其準備的最后一堂課。
遺憾的是遲遲不見兒子行動,就在他快要失望的時候。
公元705年的2月29日,洛陽城柳樹吐芽的季節,紫薇宮城傳來打斗的聲音,大臣張柬之以張氏兄弟謀反為由,帶領士兵殺入內廷,在朝堂之上,他們擁護李顯為大唐的第五任君主。
躺在病榻上的武則天露出一個滿意的微笑。
這個事件因發生在神龍元年,故而被稱呼為神龍政變。
神龍政變也恰好應驗了袁天罡所說的“敗也洛水”的預言。
武則天從君主,重新又變成了皇太后,不過她沒了遺憾,這正是她最想看到的情景。
只是她的心中還有些許的擔憂,李顯本性懦弱,而他的皇后韋氏強悍,若兒子為后宮所轄制,大唐的江山必然不穩定。
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她又預備了一條后路,臨死前她找來女兒太平公主,給了其一個錦囊,并且告訴她,若將來天下有變,務必立刻按照錦囊的安排行事。
不久之后,武則天撒手人寰,她拿掉了自己的皇帝稱號,和自己的丈夫合葬一處。
可是紛紛擾擾的世間,爭斗還在繼續,袁天罡早已不知所蹤,不會再出來做出什么預測。
但武則天臨別遺言,卻一語成讖。韋皇后亦想效仿武則天,登基為帝,便在杯中下了劇毒。宮廷中傳來了皇帝突然駕崩的消息。
太平公主早就知道這一消息,她本可以選擇阻止,但她卻蓄勢不發。
在她看來,李顯之所以能登基為帝,靠的不過兩個優勢,第一他的嫡長子,第二他的男性。她相信,若自己為帝,定然能直追母親,與母親一樣,成為歷史上又一著名的女皇。
母親在其錦囊里已經又了交代,若宮廷有變,自己可以隨意出手。李顯去世,不正是自己出手的時機嗎?
她與自己的侄子李隆基,聯合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唐隆政變,蕩平了韋后集團。
之后便開始謀劃個人的霸業,誰成想李隆基亦是歷史上百年難得一遇的政治家,提前預知了姑姑太平公主的計劃,將其行動扼殺在萌芽之中。
據野史記載,太平公主謀反的消息之所以泄露,是因為她暗中一直派人尋找袁天罡的足跡。
她想讓袁天罡幫自己占卜一下,自己是否有坐上龍椅的機會。
奈何袁天罡早就厭倦了人間無休無止的紛爭,早就隱居在一處無人打擾的深山,開始了個人悟道修仙的生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