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有時運氣一旦降臨,便如洶涌潮水,難以阻擋。有這么幾位帝王,原本與皇位毫無交集,卻因 “天上掉餡餅” 般的機緣,被推上了權力的巔峰。他們究竟是誰?又有著怎樣意外獲得皇位的傳奇經歷呢?
漢文帝劉恒:從邊緣走向權力中心
劉恒的人生,充滿了戲劇性的意外。他的出生本就是個偶然,母親薄姬在宮中毫不起眼,劉邦一時興起的一次臨幸,便有了劉恒。在劉邦在世時,劉恒母子備受冷落,劉恒小時候更是沒少遭受其他皇子的欺負。然而,命運的齒輪在劉邦去世后開始轉動。當時呂后掌權,手段狠辣,不僅將戚夫人殘害成人彘,還對劉邦的多個兒子痛下殺手。
但呂后并非嗜殺無度之人,劉恒母子因不得寵且對呂后恭順有加,得以前往封地,逃過一劫。在眾人眼中,劉恒與皇位毫無關聯。但世事難料,呂后去世后,諸呂之亂爆發,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聯合劉姓宗室,一舉鏟除呂氏一族。彼時的小皇帝及他的幾個兄弟,因是呂后的孫子,與呂氏關系緊密,大臣們擔心他們長大后會為呂氏報仇,便將小皇帝和幾位皇子逐出皇宮,甚至宣稱他們并非漢惠帝的親生兒子?;饰痪痛丝杖?,國不可一日無君,經過大臣與宗室的一番權衡,決定擁立當時身為代王的劉恒繼承皇位。在他們看來,劉恒性格唯唯諾諾,易于掌控。
可他們沒想到,劉恒實則是個 “扮豬吃老虎” 的演技派。待他坐穩皇位,便開始在朝堂安插自己的勢力,隨后對功臣們出手。功臣代表周勃,不僅被趕出朝堂,甚至險些性命不保。掌權后的劉恒勵精圖治,為后來的 “文景之治” 奠定了堅實基礎。
漢獻帝劉協:被命運擺弄的傀儡帝王
東漢末年,局勢動蕩,皇位更迭頻繁,如同兒戲。到漢靈帝時期,漢朝已日薄西山,朝中大權被外戚與宦官兩股勢力牢牢把持。漢靈帝駕崩后,董太后與何皇后為爭奪權力,在立儲問題上產生分歧,董太后力挺皇子劉協,何皇后則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劉辯繼位。最終,何皇后在哥哥大將軍何進的助力下勝出,劉辯得以登基。然而,好景不長,何進與宦官很快陷入爭權奪利的漩渦。
在曹操、袁紹等人的慫恿下,何進決定與十常侍開戰,并采納了袁紹 “召董卓勤王” 的糟糕建議。結果,董卓尚未抵達,何進便被提前得知消息的十常侍誅殺。何進一死,京城大亂,宦官與大臣相互攻伐。走投無路的十常侍帶著小皇帝劉辯逃出京城,半路卻遭遇趕來的董卓。董卓不僅除掉了宦官,還趁機吞并了何進的軍隊,實力大增,進而把持朝政。
董卓是個粗人,看小皇帝劉辯橫豎不順眼。劉辯雖為董卓手中傀儡,但其心態不佳,表達能力也差,說話含糊不清,讓董卓極為不滿。于是,董卓打算行廢立之事,擁立劉協為帝。董卓選擇劉協,還有一個原因,劉協是由董太后一手撫養長大,董卓自認為與董太后都姓董,算是一家人,故而對劉協倍感親近。就因這些看似荒誕的緣由,劉協登上了皇位。
只可惜,此時的漢朝已病入膏肓,無力回天,劉協這個皇帝毫無實權,淪為諸侯們競相爭奪的 “人形玉璽”。最終,他落入曹操之手,并在多年后將皇位禪讓給曹丕,漢朝自此覆滅。
晉惠帝司馬衷:被權力欲望裹挾的特殊帝王
在古代眾多奇葩皇帝中,晉惠帝司馬衷堪稱獨樹一幟。其他奇葩皇帝大多只是性格有缺陷,智力并無問題,甚至有些還智商頗高。但司馬衷卻不同,他的智力明顯不達標,用高情商的說法是 “為人淳樸、憨厚”,直白點說就是 “存在智力缺陷”。照理說,這樣的人根本沒有登上皇位的可能,畢竟讓他當皇帝,對整個國家而言絕非幸事。
追根溯源,這或許要 “歸功” 于司馬懿,他奪取曹魏大權,還違背洛水之誓,仿佛因此遭到上天的 “懲罰”,安排了司馬衷這樣的曾孫,還助力其登上皇位。司馬衷是司馬炎與皇后楊艷的次子,雖是嫡子,卻非嫡長子,且下面還有親弟弟,司馬炎另外還有 23 個庶子,儲君人選眾多。然而,司馬衷的哥哥司馬軌早逝,他一下子從嫡次子變成了嫡長子。
司馬炎對這個兒子的智力十分擔憂,所以遲遲未立太子。此時,司馬衷的王妃賈南風登場,她權力欲極強,渴望司馬衷繼承皇位,以便自己把持朝政。于是,她私下為司馬衷找來諸多名士做老師,輔佐他爭奪儲君之位,同時想盡辦法籠絡司馬炎身邊的人,無論是宮中的宮女、太監,還是司馬炎的心腹,都受過賈南風的好處。司馬炎因不放心兒子,多次對其進行考校,而賈南風每次都能提前知曉考題,讓老師作答后,再讓司馬衷背誦。
幾次考校下來,司馬炎覺得這個兒子似乎還說得過去,再加上司馬衷是嫡長子,便冊立他為太子。結果,司馬炎一去世,司馬衷就原形畢露,甚至問出 “何不食肉糜?” 這般讓人瞠目結舌的問題。而賈南風趁機把持朝政,將朝堂攪得烏煙瘴氣,最終引發 “八王之亂”,致使西晉走向衰落。
唐宣宗李忱:從宮廷邊緣到中興之主
在這幾位意外登上皇位的帝王中,唐宣宗李忱與皇位的距離最初看似最為遙遠。他是唐憲宗第十三子,按照繼承順序,皇位根本輪不到他。實際上,繼承皇位的是他的哥哥唐穆宗。
唐穆宗去世后,唐敬宗繼位,但在位僅兩年便被宦官殺害,隨后其弟弟唐文宗登基。唐文宗不甘心做宦官的傀儡,謀劃誅滅宦官,卻反被宦官所害。之后,宦官又擁立唐文宗的弟弟唐武宗為帝。歷經四朝,李忱在宗室中一直是個默默無聞的小透明。他的父親唐憲宗在世時,他就不受寵,加之母親出身低微,母子二人在宮中的日子過得極為艱難,他常常遭受其他皇子的欺負。長期的壓抑生活,讓李忱養成了謹小慎微的性格,行事毫無皇子架子。
為求自保,他甚至裝出一副癡傻模樣,那些欺負他的皇子覺得無趣,便不再理會他。李忱深知在宮中得罪宦官的后果,所以對身邊的宦官都頗為友善。沒想到,他往日結下的善緣,日后竟有了回報。唐武宗性格頑劣,時常拿李忱這個叔叔取樂。有一次,唐武宗在宮中設宴,李忱也在座,飯吃到一半,唐武宗突然起了 “惡趣味”,竟命人將李忱扔進茅坑。一位名叫仇公武的宦官實在看不下去,暗中派人將李忱送出宮妥善安置,然后告知唐武宗,皇叔李忱已死在茅坑中。唐武宗對此只是一笑而過,并未在意。
后來唐武宗去世,宦官們商議擁立誰為皇帝,仇公武站出來推舉李忱。其他宦官,要么與李忱有交情,要么聽聞過他與宦官交好的名聲,于是紛紛贊同。就這樣,李忱被推上了皇位。和漢文帝一樣,李忱也是 “扮豬吃老虎”,很快便掌握了朝廷大權,宦官們也只能乖乖聽命。李忱在位期間,一度緩解了唐朝的內憂外患,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唐朝呈現出一絲中興的跡象,他也因此被百姓稱為 “小太宗”,即便在他去世后,百姓依然對他懷念不已。
永樂帝朱棣:從藩王到帝王的逆襲
朱棣對于大眾而言,并不陌生,街頭巷尾都能聽到關于他的故事。他原本與皇位無緣,作為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上面還有大哥朱標以及兩個哥哥,按照皇位繼承順序,根本輪不到他。況且,朱元璋將全部心血都傾注在朱標身上,根本不會考慮其他人做太子。
即便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也沒有選擇朱棣,而是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棣雖對皇位心懷向往,但也清楚以自己的實力,這不過是奢望,畢竟他手中的兵力與朝廷的百萬大軍相比,實在懸殊。然而,朱允炆繼位后的一系列舉措,卻給了朱棣機會。朱允炆剛一登基,便迫不及待地削藩,他的幾位叔叔紛紛被貶為庶民,朱棣明白,自己也將成為下一個目標。
為求自保,朱棣只能起兵反叛。朱允炆的削藩之舉,不僅逼反了朱棣,還失了人心,不少人認為朱允炆行事不妥,便或明或暗地支持朱棣。但即便如此,朱棣的勝算依然不大,雙方實力差距太過明顯??芍煸蕿捎?“貼心” 地重用李景隆,這個李景隆能力極差,率領數倍于朱棣的兵力與朱棣多次交戰,卻每次都大敗而歸。他的能力甚至不如朱棣的王妃徐氏,徐氏曾在朱棣外出時,率領城中百姓和老弱殘兵,成功抵御了李景隆的幾十萬大軍,還與朱棣兩面夾擊,重創李景隆的軍隊。
最終,朱棣繞路偷襲,成功奪取皇位,而朱允炆則下落不明。可以說,若不是朱允炆步步緊逼,朱棣根本不敢謀反,也不會有多少人追隨他;若不是朱允炆啟用李景隆,朱棣根本難以支撐到最后反敗為勝。朱允炆重用文臣、輕視武將,導致不少武將暗中幫助朱棣。歸根結底,是朱允炆親手將江山 “送” 給了朱棣,若不是他,朱棣絕無可能登上皇位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