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提到污水標準就會想到一刀切問題,近年來各地為了“治理”大幅提高污水處理排放標準,使得大家都叫苦連連。
近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堅決反對各類簡單粗放、一刀切式的環保治理,堅決反對各類脫離實際、層層加碼的環保整改,堅決反對各類弄虛作假、走過場的環保形式主義。
據了解,黃潤秋部長在多個場合強調過生態環保工作要避免“一刀切”,污水排放標準要因地制宜。例如,他曾指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優先選用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治理模式,堅決反對形式主義,不搞“一刀切”。
污水處理標準的一刀切,白白浪費了多少錢?
在廣西某城市,對市區內所有污水處理廠統一要求出水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然而當地污水處理廠大多原本按照一級A標準設計建設,提標改造工程使得眾多污水處理廠總投資增加了約5億元。改造后,為維持高標準水質,需要消耗大量電力用于曝氣、提升泵運行等,化學藥劑的使用量也大幅上升。
在河南某城市,城市的污水處理廠面臨著處理含大量煤粉、重金屬離子以及高礦化度的礦井水和工業廢水的難題。但當地在制定污水處理標準時,未針對礦井水等特殊水質制定差異化標準,而是采用常規城市污水排放標準。污水處理廠為滿足標準,購置了大量進口的離子交換設備、反滲透裝置等,總投資超過3億元。在運行過程中,設備維護難度大、成本高,且由于礦井水水質波動大,頻繁出現處理效果不穩定的情況,導致處理成本飆升,一度使污水處理廠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
在浙江某城市,當地的紡織印染產業發達,但在污水處理標準制定上,未充分考慮產業特色與實際水質狀況,直接套用與其他地區類似的綜合污水排放標準。紡織印染企業為了達標,在污水處理提標改造上的總投入就超過了8億元。然而,由于標準與實際廢水特性適配度低,部分企業即使投入大量資金,處理后的水質仍難以穩定達標,還因復雜處理工藝導致運行成本大幅增加,企業經營壓力劇增,甚至一些小型印染企業不堪重負而倒閉。
在山東某城市,當地污水處理廠原本執行一級A標準,然而當地未充分考量受納水體環境容量以及實際處理技術的經濟性,就強行要求污水處理廠出水達到準Ⅲ 類標準。這一決策使得污水處理廠不得不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改造,改造后每噸水的處理成本從原本的2元左右急劇攀升至4元多,當地財政因此背負了沉重的壓力。
然而“一刀切”的案例還有很多,這么多案例的背后是國家沒有出手,還是地方在搞形式主義。
污水處理標準要因地制宜,地方應該以何為準?
2022年,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推進建制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管理的實施方案》,要求科學確定污水處理標準規范,鼓勵各地根據建制鎮的區位特征、生活污水的水質水量特點和排放去向,兼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依法依規制定地方排放標準。
2023年,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推進污水處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基于地區經濟社會情況、流域水環境容量、污水水質等因素統籌考慮,因地制宜制定污水排放地方標準。
2024年,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不搞“一刀切”。
在此政策下,地方制定合理的污水處理標準需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
當地水質特點
對當地污水的水質進行全面監測和分析,了解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種類、濃度和變化規律。如工業發達地區,污水中可能重金屬、難降解有機物含量較高;生活污水占比較大的地區,則重點關注氮、磷、有機物等指標,根據這些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標準。
經濟水平與財政承受能力
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和財政收入水平,評估實施不同污水處理標準所需的資金投入,包括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改造和運營成本等。經濟發達地區可適當提高標準,而經濟相對落后地區,要在確保基本環境質量的前提下,制定合理可行、符合財政負擔能力的標準,避免因標準過高導致財政壓力過大。
污水處理技術與設施條件
了解本地污水處理廠現有的處理工藝、技術水平和設施運行情況。若當地污水處理技術先進,設施完備,可制定相對較高的標準;若技術和設施相對薄弱,則需逐步提升,制定分階段實施的標準,同時鼓勵引進和研發適合本地的污水處理技術。
產業結構與布局
分析當地的產業結構,如工業、農業、服務業的占比和特點。工業主導的地區,要針對不同行業的污水排放特征制定行業針對性標準;農業產區則重點關注農業面源污染相關指標。同時,考慮產業布局與污水處理設施的配套情況,確保污水處理標準與產業發展相適應。
多地帶頭推動因地制宜,為污水廠注入強心針!
在《關于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提出要求結合本市農污治理工作評估結論,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在《臨川區因地制宜多舉措探索農村污水治理途徑》中,指出臨川區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應治盡治、利用為先”的基本思路,多舉措積極探索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新途徑。
在《重慶市污水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中,提出要系統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及利用,合理布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注重因地制宜。
在《關于加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通知》中,指出堅持“系統思謀、梯次推進,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試點示范、建管并重”基本原則,因地制宜推進治理和管控,強化設施建設運維,積極探索符合巴中市情、具有巴中特色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同時針對這些地方出臺政策,環保人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認為,一刀切的標準確實給污水廠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并且給地方財政資金也帶來了很多困難。
有人認為,過度提高排放標準,過度治理只會增加化工原料的過量使用,產生的副作用更大,也增加了污水處理廠的運營成本。還是應因地制宜,制定排放標準。
有人認為,沒有一套萬能的環保設備和萬能的環保工藝,也沒有萬能的藥劑配方,必須因地制宜,因水施策,對癥下藥,才能達到環保指標要求。
結語
未來隨著更多的方案政策出臺落地,因地制宜將成污水治理的一劑良方。同時,從“一刀切”到因地制宜,也給污水廠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來源:“環保水圈”微信訂閱號,僅供分享交流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和原作者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排版:《凈水技術》編輯 李濱妤
審核:《凈水技術》社長/執行主編 阮辰旼
推薦閱讀(點擊標題跳轉)
《凈水技術》2025年活動計劃
《凈水技術》刊務理事會歡迎廣大水務企業加盟合作
詳情可咨詢市場部 :孫編輯 159008782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