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55屆國際物理競賽(英文名稱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縮寫IPhO)國家隊名單中,共有5名中學生入選,來自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以下簡稱:成都七中)的郭子健是其中唯一的川籍選手,也是繼成都七中2024屆學生孫镕希之后,近30年來四川物理競賽史上第二位入選IPhO國家隊的選手。目前,郭子健已獲得北京大學的保送資格。
今年7月,他將與其余4名入選的同學一同代表中國,前往巴黎參加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作為四川物競賽史上的又一位IPhO選手,郭子健的物競賽之路是怎樣的?他在學習上的秘訣和方法是什么?近期,成都商報教育發布走進成都七中,與郭子健及其教練黃魏、班主任鄒旭展開了一場對話。
郭子健就讀于成都七中林蔭校區高2022級9班。初見郭子健時,他剛從家中返校,正為7月份遠征巴黎的賽事做準備。
回想今年1月在南開大學參加集訓與比賽的日子,郭子健充滿了感慨,賽前雖經過一個月的集訓,但連續4天、每天6小時的考試,堅持下來還是有一些難度,“參賽的選手實力均在伯仲之間,但考到最后更多的是考‘心態’。”
如果說比賽考驗的是心態,那么郭子健在物競賽的征途中,不僅僅是在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更是在不斷錘煉自己的心態。
成都七中2022級物理主教練黃魏用“屢挫屢戰”“不屈不撓”8個字概括了郭子健物競賽路中的坎坷與不易。
左一成都七中物理競賽實驗主教練劉滪顥 、左二黃魏、左三郭子健、左四鄒旭
黃魏回憶道,高一時,郭子健就是班上最拔尖的物競生之一,競賽成績非常穩定。但在高一第一次參加復賽時,班上其他幾位同學都拿到了賽區一等獎,但郭子健只拿到了二等獎;在半年后的泛珠綜合試中,參賽的同班同學基本都拿了一等獎,他僅得了二等獎;參加北大卓越計劃時,郭子健在專業能力測試時沒能通過。而其他一起參賽的同學則順利通過,面對這一連串的挫折,郭子健并沒有選擇放棄。
黃魏說,如果換作別人,可能早就放棄了,但他在郭子健身上看到了一股“韌勁兒”。如今,經過3年的不懈努力,郭子健從過去屢遭挫敗的競賽新手,一步步蛻變為躋身物競國家隊前5名的佼佼者,這在黃魏看來,郭子健算不上絕對的天賦型選手,但他一定是自己所帶選手中“最有韌勁兒”的一個。
小學時,郭子健因為好奇心強,在探尋一些現象背后的原理時,開始接觸物理科普類書籍,逐漸對物理產生了興趣。初中正式學習物理后,郭子健最大的感覺是,課堂上的物理知識無法滿足他的求知欲,也是打那時起,他對物理愈發著迷。
其實,從萌發興趣到邁向競賽道路,一直以來郭子健的各科成績都很不錯。比如,選定競賽方向后,郭子健的文化課在七中仍保持在年級排名前列。
當被問及從決定踏上競賽之路至今,自己是如何平衡文化課學業與競賽之間的關系的,以及他在物理學習和其他科目上有什么獨道的方法時,他給出了以下回答。
理科方面,郭子健注重的是對知識的理解和總結。他說,首先要認真聽講,把握老師講解的核心知識點,在形成初步思路框架后,再依據自己的理解寫下筆記。最后,通過做題來深化理解,梳理出知識點中的細節和考試中的易錯點及重點。
文科學習方面,郭子健認為練習和總結至關重要。就拿語文來說,他尤其重視閱讀方面的練習;對于英語,他則注重聽力和閱讀的積累,他說,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水到渠成了。至于歷史、政治等學科,他選擇的是投入時間認真做筆記,將自己不熟悉或認為重要的內容列成清單。在日后的復習中,依據清單進行針對性復習,“根據清單復習比重新看一遍書要有效得多。”郭子健說。
郭子健
最后,郭子健還分享了兩個有效的學習方法。首先,他認為學會專題式整理尤為重要。“比如我之前對氣缸噴氣類問題總是似懂非懂,做題時對時錯。于是,花時間去研究、計算各種不同的情況,比如講絕熱、等溫等過程分門別類地進行計算。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規律和問題的本質。”他舉例說,這些問題背后其實都有一個通用的解法或者底層邏輯。一旦理清這個邏輯,就不容易在這類題上犯錯了。而遇到專題難題時,就可以采用專題式整理的方式來進行各個擊破。
此外,郭子健特別強調了主動學習思維的重要性。他說,物理學習中有很多公式需要推導,課本上通常會展示推導步驟,但僅跟課本一步步推算出來是不夠的。他的學習方法便是合上書本,在腦海中迅速回顧整個推導過程。他說,知識的強化是在這個深入理解和回顧的過程中實現的。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做的是真正理解每一步推導的意圖和意義。
當被問及競賽學習過程中最難克服的是什么時,郭子健回答道,最難的是保持堅定的信念和持續競技的狀態。他說:“競賽學習到后期往往會感到枯燥,特別是臨近考試的時候,幾乎整天都沉浸在物理的世界里。”
在競賽學習中,郭子健是如何持續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他究竟有何獨門秘訣?采訪中,郭子健向我們透露了他的秘訣:他把對自己的正向反饋融入到每日的學習計劃中。具體來說,他會每月制定一個詳細的學習計劃,明確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務,一旦完成,便會在計劃上打個“勾”。這種按計劃行事的方式讓他成就感滿滿,進而轉化為其不斷前進的動力。
郭子健在談及物競賽學習的經歷時,坦言自己確實遭遇了不少困難,甚至在接連的挫折面前有過動搖。他還注意到,周圍有些人對競賽的結果持懷疑態度,有人覺得競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還有人認為,選擇競賽這條路,最終的成敗,還是要看那一場關鍵的考試。“有時我也會擔心自己付出那么多的努力,萬一考試時一時失誤,是不是就無法走出去。”郭子健說,面對這樣的情況,自己的應對方法是讓自己忙碌起來,把生活過得充實一些,“這樣就沒有太多時間去陷入內耗的情緒中。”
郭子健入圍IPhO國家隊的消息傳開后,成為繼孫镕希之后又一被關注的選手。在南開大學集訓的一個月時間里,黃魏曾前往南開大學探望郭子健。黃魏提到,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里,他不僅在學業上刻苦努力,還與一起集訓的同班同學張洲瑞互幫互助,相互督促,在繁重的學習之外,還強化了自己整理內務、洗衣物等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說生活獨立是郭子健的一個優點,在他的班主任鄒旭眼中,郭子健的優點遠不止于此。鄒旭特別贊揚了郭子健的執行力,作為9班的團支部書記,郭子健在班級工作中的表現,讓老師十分省心。“他是我得力的小助手。”鄒旭說,“把工作交給他,我完全可以放心,無需催促,他甚至還會主動提醒我哪些工作還有待完善。”
左一成都七中物理競賽實驗主教練劉滪顥 、左二黃魏、左三郭子健、左四鄒旭
在鄒旭看來,郭子健不僅執行力強,還具備出色的領導能力,深受師生們的喜愛和欣賞。鄒旭補充道,郭子健可能不是一個天賦型物競生,但他一定是很優秀的學生,而且很有主見。
選擇物理,未來是選擇學術研究路線,還是偏物理應用?郭子健更傾向于做學術研究。這個寒假,他也從1月10日剛接到入圍IPhO消息的驚喜與激動中很快恢復了平靜。他說,在之后的學習中,除學校學習外,想提前接觸一些科研方面的知識,為未來的學術研究道路做準備。也因此,他在獲取清北保送資格后,在大學選擇了物理專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