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9日—6月20日,“生而全球·共融共建”第二屆出海全球峰會,與1500+企業出海掌舵人獅城再聚,探索中企出海從“產能遷徙”到“文明共生”的新路徑。
“越南已將202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從6.5—7.0%上調至8%,目標是到2045年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
文/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我們在東南亞最大的貿易伙伴——越南,正在發動一場四十年來的大變革。
兩個動作,可謂“大刀闊斧”。一是把省級行政單位數量減少50%左右,地方機構數量減少70%以上,這意味著越南將有10萬公職人員失去“鐵飯碗”,而省下來的財政支出將用于基建和教育。另一個動作則瞄準教育,從今年9月開始在全國推行15年免費教育,覆蓋幼兒園到高中的所有學段。
實際上,越南的改革,是其在全球經濟格局重塑以及科技浪潮沖擊下的關鍵一搏。
一方面,在中美貿易摩擦以及中國企業大規模出海的背景下,越南迎來了承接轉移產能的絕佳時機。另一方面,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和機器人技術的逐漸成熟,在未來十年內,產業轉移的“低成本邏輯”可能逐漸失效。
這意味著,產業鏈的完整性、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以及營商環境的優劣,將成為決定越南能否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的關鍵因素。越南的改革,正是基于這一底層邏輯。
而且,越南的雄心不止于此。越南已將202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從6.5%—7.0%上調至8%,并提出了“三步走”戰略,目標是到2045年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這意味著在未來20年,越南需要保持6%—8%的GDP年均增速。
可以說,越南猶如世紀之交的中國,正處于經濟騰飛的黃金期。
在這樣的背景下,越南已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目的地。據越南計劃與投資部統計,2024年中國對越南直接投資28.4億美元,占外商對越投資協議總額的14.4%,在對越投資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三,主要投向制造業。
具體來看,2023年以來,中國企業在越南的建廠產業種類不斷增多,涵蓋了光伏、消費電子、家電、汽車等領域。尤其是電子領域,投資金額持續攀升,投資數量在所有產業中位居首位。
與此同時,越南始終將發展對華關系作為對外政策的戰略選擇和頭等優先。作為一個正在成長中的經濟體,越南仍是中國企業出海,尤其是走向東南亞的最佳選擇之一。
由此,吳曉波頻道曉報告團隊發布《2025出海越南專題報告》,梳理分析了越南經濟的發展態勢、營商環境以及出海越南的機會點。
我們正面對一個怎樣的越南?
越南國土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差不多相當于中國的云南省。不過,和云南不同的是,越南三面環海,擁有長達3000公里的海岸線和43個主要海港,物流能力相當給力。
2024年,越南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4763億美元,同比增長7.09%,增速全球領先。人均GDP達到4700美元,增速超8%,相當于中國2010年左右的水平。
人口方面,越南正享受著“人口紅利”的黃金期。2023年,越南人口突破1億大關,成為繼印尼和菲律賓之后,東南亞第三個、全球第15個人口破億的國家。細分到年齡結構上,越南的人口年齡中位數只有33歲,年輕人比例達到歷史新高。這意味著越南不僅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還有充足的勞動力儲備。
數據顯示,2023年越南的勞動力占總人口的56%;2024年前9個月,15歲及以上的勞動力達到5250萬人,勞動力參與率為68.5%;就業人數為5150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2萬人。
越南的勞動力不僅充足,而且成本相對較低。2024年上半年,越南工人的平均月收入約2143元,同比增長7.4%。雖然工資在逐年上漲,但相比中國,越南的勞動力成本仍然具有顯著優勢。2022年,中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制造業就業人員的平均年薪為97528元,而越南的平均稅后工資僅為中國的三分之一左右。
不過,越南也面臨著一個潛在的挑戰:生育率逐年下降,開始出現“未富先老”的苗頭。這也是越南政府下定決心推行15年免費教育的原因之一,希望通過提高人口素質和刺激生育率來應對這一挑戰。
總體而言,越南經濟發展快速平穩,人口紅利尚在。
而資本市場的熱情高漲,也印證了越南經濟平穩增長的景象。近兩年,越南的股市表現亮眼,胡志明指數在2023年上漲12%(以美元計價上漲11%),2024年上半年上漲13%,考慮匯率因素后,以美元計價的漲幅也有11%。
另外,要說未來的國家競爭力,越南也正在謀劃中了。過去十年,越南的出口產業結構逐步轉型,從起初的紡織服裝、鞋業、漁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或煤炭、石油等礦產業,到后來的手機、電腦、機器等高科技產品加工產業。
越南提出的《至2030年創新與科技發展戰略》,要求到2030年高科技工業產品價值占越南加工制造業的比重至少達到45%。可見,這些科技創新型產業未來的潛力空間非常可觀。
越南,對中國意味著什么?
越南是一個典型的外向型加工貿易經濟體,GDP出口依賴度高達80%,妥妥的“出口導向型選手”。
根據越南中央情報局數據,越南最重要的進口貿易伙伴分別為中國、韓國和日本,最重要的出口貿易伙伴則分別為美國、中國和韓國。
而且,越南是全球產業鏈共振的關鍵中介市場。
如何理解?根據Wind數據,越南2023年進出口TOP10的國家中,中國是典型的逆差國,美國是典型的順差國。越南通過與中國大陸、韓國、中國臺灣及日本在生產和貿易環節的分工協作,最終實現在對美國的大規模出口和貿易順差。同時,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需求也會通過越南傳導至中國,從而形成了一個“全球產業鏈共振”的格局。
加上當前全球部分國家在供應鏈方面采取“去中國化”戰略,中國商品高度依賴越南出口至其他國家從而規避關稅,這也是未來中企出海越南的主要邏輯。
這里的核心方式就是中國通過出口、海外建廠等方式進行產能轉移,主要集中在電子、服裝、電力等中游產業鏈,同時會向上傳導至化工產業鏈。
我們可以從數據中找到這一趨勢。2024年,中國對越南進出口貿易總額約2612.2億美元,為近三年來新高。其中,出口額1622.8億美元,進口額989.4億美元。而且中國對越出口額仍在快速增長,據海關總署最新數據,2025年1—2月,中國對越南出口248.62億美元,同比增長14.4%。
在越南建廠的中國企業,也已在海外形成規模收入。根據代表性A股企業年報,部分風電光伏企業海外收入占比超過50%。廣發證券調研數據還顯示,與國內制造業企業正在經歷資本開支收縮不同,出海越南的企業普遍反饋在手訂單飽和,產能利用率較好,有明顯的擴張意愿。
此外,中越雙方的在地化合作在進一步加深。目前,中資企業在越南投資建設的經貿合作區(工業園區)共6個,如龍江工業園、深圳—海防經貿合作區、鈴中加工出口區、海河天虹工業區、越南仁會康洋工業園等。
其中,龍江工業園是中國在越南唯一的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享受越南政府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入園企業自有營業收入之年起享有15年的所得稅優惠期,優惠稅率為10%(企業所得稅正常稅率20%);自盈利之年起前4年免企業所得稅,之后9年稅率減半。目前,入園企業35家,中國企業占比約60%。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越南不僅是一個“出海”的跳板,更是一個連接全球市場的戰略要地。
出海越南,存在哪些機會點?
基于越南市場增量特點和中國企業出海邏輯,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進行機會點的挖掘。
第一類,供給側產能轉移型,如電子、化工、紡織等產業。
以電子產業為例,自1970年代起,全球半導體產業經歷了從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中國大陸→東南亞的遷移路線。
越南目前主要參與產業鏈的部分環節,比如在半導體領域,以后道封測和IC設計研發為主,代表企業有英特爾、三星等;在消費電子領域,則以整機組裝和零部件業務為主,代表企業如富士康、環旭電子等。
越南本土對電子產品的需求并不高,因此電子產業主要以“進口再出口”的模式發展。Wind數據顯示,2024年3月,越南電子產業進口83.3億美元,出口130.2億美元。這意味著越南在全球電子產業鏈中扮演著“加工中轉站”的角色。
中國企業出海越南,尤其是建廠,可以積極融入蘋果、三星等全球供應鏈。根據三星官網數據,2023年,越南生產的三星手機占三星全球手機產量的一半以上。然而,三星供應鏈中位于越南的中國企業并不多,目前僅有歌爾股份和瑞聲科技兩家,未來仍有大量進入機會。
第二類,需求側產能擴張型,如家電、光伏、基建、新能源車等產業。
尤其是家電產業,越南40%的進口家電來自中國,其市場競爭格局類似中國上世紀90年代,小家電具備增量空間。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傳統家電產業成熟度高,但出現消費分化。傳統家電如冰箱、洗衣機等普及率較高,市場集中度也較高,已進入越南市場的中國企業如TCL、格力、美的、蘇泊爾、海信等有望持續受益。然而,新進入者只能通過并購模式切入市場。近年來,傳統大家電的銷售量和銷售額均出現下滑,而生活電器等小家電表現亮眼。
第二,小家電競爭格局未定,增量空間廣闊。廣發證券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25年越南小家電市場規模將超過200億元。處于發展期的小家電如吸塵器、空調、烹飪鍋等,市場集中度較低,中國企業有機會憑借自有品牌并搶占市場份額。
第三類,商業模式出海型,如跨境電商、手游等。
在跨境電商在越南增勢迅猛,已成為重要的新興市場。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越南電商市場的價值從37.98億美元增長至56.45億美元,同比增長48%。根據Wind數據,中國對越南的跨境電商出口金額快速增長,居東盟國家首位。
越南的年輕人口的增長和城鎮化率的持續提升,為跨境電商帶來了巨大的機會。未來,美妝護膚、3C產品、家具家電等品類的跨境物流消費將大幅增長。此外,越南0—14歲年齡群體占比較高,且出生率保持較高水平,母嬰品類也存在較大的市場需求。
從網購頻率來看,越南消費者的網購習慣正在快速養成。越南Q&Me數據顯示,每周消費一次及以上的消費者對比例已從2020年的22%提升至2024年的54%。
從消費偏好來看,美容、家居與生活方式、家用電器是越南市場網購品類的TOP3,占據了市場份額的一半。其次是母嬰、手機和平板電腦、健康和食品雜貨等品類,而運動及旅游、電腦及辦公設備、時尚配件等品類的需求相對較小。
如今的越南不僅重塑了自身“世界工廠2.0”的定位,更成為中企全球化布局的黃金試驗田。
對于出海到越南的中國企業而言,從地理意義上的“走進去”到戰略層面的“融進去”,它們參與書寫的更是一個新興市場轉型升級的東方范本。
本篇作者|曉報告|責任編輯|何夢飛
主編|何夢飛|圖源|VC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