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注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東升西降,風向轉(zhuǎn)彎,如何熬到最后,成為通吃的那個?》
那天聊宏觀經(jīng)濟基本面的時候,我談到了西大,東大,都是有底的。
有讀者站在房價收入比的角度,留言問了我許多問題,我想可能別人也有此疑問。
所以專門寫一期。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價值和價格是兩件事。
如果你承認共識價值是價值的一部分,那么天底下所有東西都有價值。
今天你畫一幅畫,所有人嗤之以鼻,那它就沒價值。
趕明兒,有些人說你這畫好,比梵高還好,而且肯買單,那它就有價值,共識價值。
梵高的畫的價值本就這么來的,可能你真不覺得他好,我也真不覺得他好,但咱倆說話沒用。
有人覺得好,他就是好。
這個有人不需要是所有人,一部分人愿意買單,共識價值就可以形成,哪怕其余人都反對,也無效。
那么如果你不承認共識價值是價值,那么狹義的價值定義很簡單,就是有沒有使用價值。
能當吃,能當喝,這就叫使用價值。
房子當然有使用價值,你住在核心城市,你容易找工作,找到工作的薪水也更高。
你住在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相較于你住在非核心地段,每天省倆小時通勤時間。
你上學,購物,求醫(yī),樣樣來回都省倆小時。
扣除不出門的日子,你的有效生命也至少增加了1/10。一套房子住3口人,多3/10條命,這就是使用價值。
使用價值是什么決定的?
就是你這條命決定的。
我們平日里總說,命是無價的,那個聊的是生死話題,但如果不牽涉生死,把命定義成時間支配權(quán)的話,所有人的命,都是有價的。
否則就沒人愿意去給別人工作了。
你愿意給別人工作就是出售了時間支配權(quán),你的命,你老板來作主。
只要不影響你的健康與安全,你的時間,他說了算。
換句話說,你想知道命值多少錢,或者說,時間值多少錢,你看下每座城市的收入統(tǒng)計分布就清楚了。
你一年推出1萬套,套均價格在5000個的豪宅,那也得這座城市真的有1萬個掏得起這個價的人,不是么?
每個檔次的,3000的,2000的,1000的,800的,500的,都能算出來。
對齊就叫使用價值。
好比一座城市,有1萬戶掏得起800的,結(jié)果你供應(yīng)了1萬套1500的。
這就叫沒對齊。
明明沒對齊,結(jié)果這1萬套新房,套均1500的,還賣出去了,只能說明什么?
說明買家里面一定有相當一部分,不是為了住。
1500-800,多出來的700,是你認為有人會接盤,這個你認為就是共識價值。
那么你就無法從房子的價格上看出它的使用價值部分,你只能轉(zhuǎn)頭去看房租。
租房的人他一定不是為了共識價值,他只愿意為使用價值付費。
正常來講,25年的租金等于房屋價格,如果你發(fā)現(xiàn)這個數(shù)據(jù)放大到了70年。
說明45年的租金都是什么?都是共識價值,而非使用價值。
所以那天聊宏觀經(jīng)濟的時候,我也講到了房地產(chǎn),有讀者問我價值什么時候能穩(wěn)。
價值很好計算,你參考巴菲特就行了。
一個東西,7年的租金能回本,巴菲特就覺得這是好生意,要搶。
10年的租金能回本,他就愿意買入。15年的租金能回本,他覺得便宜,但未必會買入,他會繼續(xù)尋找好生意,除非沒有,他會考慮買入。
20年~30年之間的租金能回報,他都會覺得這是正常的價格范疇。
超出,他就覺得貴。
非常簡單的價值估值法,什么都是一樣的,不只有房子。
但這里面是不含共識價值的。
你用這種估值法去估值黃金,價值等于0,估值大餅,價值等于0。
是價值估值法出問題了么?不是的,是人家本來就在給你評估使用價值,沒有給你去評估共識價值。
各國儲備黃金,不是儲備使用價值,是儲備共識價值。
美元是老爺,黃金就是大太太,大餅這東西從誕生起,它的目標就是希望成為二姨太。
大太太沒有任何價值,她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萬一老爺掛了,兒子成為新老爺之間的那段時間,她有過渡價值。
所以你看到了么?這里面有兩個話題,兩種價值。
你講房子狹義的價值就是使用價值,就是人的時間決定的,人力成本上不去,房子的使用價值就是上不去。
俗稱你不值錢,你的時間就不值錢,那房子對你而言,它也就不應(yīng)該值錢。
不應(yīng)該值錢的,結(jié)果很值錢,why?
因為它有共識價值呀。
它的共識價值體現(xiàn)在,它是有錢人的想象力,它是沒錢人的福利。
你注意,我指的是核心城市核心地段。
脫離這個范疇,它沒有共識價值的,之所以你此前在16,17,18年,看到那些地方也出現(xiàn)了70年的租售比,那不是想象力,那是幻想。
我給你蓋個樓,指著旁邊一望無垠的農(nóng)田,跟你說這是未來的宇宙中心,這是你自己的幻想。
周圍連坑都不帶挖的,連地基都不帶打的,這你都信?那只能說你太輕信。
反之,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共識價值是真的存在的,因為地鐵在運行,醫(yī)院學校在運營,綜合體里面真的有人,四處開著的公司確實有高薪崗位在招聘。
現(xiàn)在唯一的問題就是你覺得相對于你這個人的時間價值而言,它本該賣你800的,結(jié)果它賣1500。
那多出來的700是什么?
是福利。
你要支付這多余的700,其余人,那些踮起腳也買不起的人,他才能享受福利。
你對比下發(fā)達國家就會覺得以我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我們享受的配套,完全對不上。
美國的人均收入是我們數(shù)倍之高,美國的貧困線都定在年收入低于11萬RMB。
即便如此,美國有很多人貸款買菜,美國人大學畢業(yè)后還助學貸款要還到40多歲。
你可以看下美國的地鐵,美國的醫(yī)療賬單,美國的水電燃氣通信網(wǎng)絡(luò)。
答案只有一個,美國無地可賣,我們有地可賣。
你掏了1500,多出來的700,補貼給了那些租房的人,他們的孩子也可以以每年幾千塊學費而非十幾萬的價格去讀大學。
說到底,錢終歸有人出,無非是你這個買房人承擔了所有。
這是對于中產(chǎn)來說,那么對于富人也是一樣的。
富人也清楚,除非以后讀大學每年十幾萬,否則它的價格里面一定含有一部分的共識價值。
因為要提供福利。
于是這就可以成為富人的資產(chǎn)錨定物。
這就是為啥有時候你覺得挺奇怪的,核心城市核心地段高改善的樓盤的入住率,并不高。
按說最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很多是空的,甚至都不出租。
因為它實際上變成了資產(chǎn)包的一部分。
金庸先生生前買套別墅,要和瓊瑤女士當鄰居,但倆人一輩子都不會去住,始終都只是在他們的財報上,靜待他們?nèi)ナ溃艜俅伪慌馁u,轉(zhuǎn)移到另一個不會住的人的財報上。
所以這個游戲的本質(zhì)就是拿富人對遠期共識價值的展望,折現(xiàn)到當下,去補貼了普通人對求學,求醫(yī),配套的需求。
使得你明明還在發(fā)展中的階段,就已經(jīng)在很多方面的體驗,提前享受了超過發(fā)達國家的配套。
你注意,我始終講的是核心。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共識價值是這么來的。
如果非核,你在小縣城里非自住需求的投資買房,實際上是因為你善良。
你知道你們縣城光靠轉(zhuǎn)移支付不夠,你想要補貼當?shù)氐倪\營經(jīng)費,讓縣城里也享受宇宙中心的配套,這個當然要鼓勵,要表揚。
但僅限于此,你想要共識價值,想要別人接盤,那你想多了。
因為你想要在做好事上面凝聚共識,就太難了,太不符合人性了,太不符合孔子說的吾未見有好德如好色者。
我們回到讀者的問題,那天聊宏觀經(jīng)濟的時候,讀者問我的意思實際上是指,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使用價值什么時候能夠穩(wěn)?
使用價值能穩(wěn),就是指25年租售比。
價格一旦和福利綁牢了,它就是有底部的,觸碰福利的運營底線,它就沒法繼續(xù)往下了。
如果你還要讓它回歸使用價值,那只能怎么樣?除非勞動力價格往上走。
就是人的價格,租金的價格往上漲,去湊房的價格。
對于出口型社會時期,這事兒是做不到的,人貴成本高,不利于出口。
但未來如果明確要,或者說只能進入消費型社會的話,這就是必然發(fā)生的。
人貴了內(nèi)部消費才能拉動,才能減少對出口的依賴。
同樣,人貴了,才能說真的像那天第四個話題講的,從磚頭,到人頭,不再依賴賣地,而是直接可以運營人。
因為你有錢了呀,修個空調(diào)一次可以收3000塊,做個護工一個月賺幾萬,那你自己掏每年十幾萬的學費,是不是很合理呢?
就不用那些買房的人去補貼了呀。
到那時,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的共識價值自然會逐漸消散,它最后就徹底回歸使用價值了。
它給你節(jié)省時間了呀,它給你帶來便利了呀,它的稀缺性明擺著,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平均分配。
那自然價高者得,誰的時間更珍貴,誰得嘛。
但這個價值回歸的過程需要時間,我們不可能一年之內(nèi)從出口型社會變成消費型社會。
這個過程也許二十年,也許三十年,所以我那天講宏觀經(jīng)濟時,我說因地而異,這個過程,是各地運營成啥樣決定的。
關(guān)注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東升西降,風向轉(zhuǎn)彎,如何熬到最后,成為通吃的那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