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新能源政策的推動下,四輪電車與兩輪電車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發展態勢。
四輪電車因政策紅利、補貼支持及產業升級需求而蓬勃發展,而兩輪電車卻面臨嚴格管制、技術限制甚至“一刀切”管理,形成了“同電不同命”的鮮明對比。
從我國的國情來看,無論是治理城市擁堵,還是綠色出行節能減排,兩輪電車均優于四輪電車。
然而,諸多政策對四輪電車提供購車補貼、免稅政策及充電樁建設支持,但對兩輪電車卻沒有同等級的扶持,不少地方還對兩輪電車嚴厲打壓。
出臺兩輪電車新國標,以及部分城市禁止電動自行車進入主城區或特定路段,甚至對超標車輛直接沒收或罰款,這些做法嚴重壓縮了兩輪電車的路權。
可以說,政策是扶持四輪電車,同時,打壓兩輪電車。
在輿論上,兩輪電車不安全已經是共識,不允許進電梯,一些地方開始禁止2輪電車進入小區地下室、架空層和城中村。
華南某城中村在禁止兩輪電車入內后,還發生了大量租客逃離的情況,由于人口外流,直接導致當地的商鋪大批量棄租,進而倒逼管理者以許可證的方式在特定時間內對兩輪電車開放,但終究于事無補,該城中村無法回到禁止兩輪電車使用前的煙火氣。
同樣是使用鋰離子電池,四輪電車的鋰離子電池規模更大,反而有專家學者給四輪電車涂脂抹粉,聲稱四輪電車非常安全,形象生動的演繹了指鹿為馬。
就我國的實際國情來說,由于城市普遍是高樓大廈,人口密度高,城市土地空間拮據,四輪電車依賴大量停車位與充電樁,加劇了城市土地資源緊張。
相比之下,兩輪電車能耗低、占用空間小,符合綠色出行理念。
更何況兩輪電車價格低廉、使用成本低,是低收入群體的主要出行選擇,是短途通勤的最佳載具,甚至是快遞外賣等行業的生產工具,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比之下,四輪電車的補貼政策主要惠及中高收入群體,低收入人群難以享受政策紅利,某種程度上是劫貧濟富。
何況,就環保而言,由于四輪電車搭載的電池數量遠遠超過2輪電車,電池的生產與報廢環節污染問題同樣遠遠超過2輪電車。
就實用性而言,三個輪的電瓶車最適合家用,加個頂棚,防風防雨,而且三個輪胎不容易翻車。這種車不比送外賣那種加寬電瓶車寬多少,最為實用,通勤接娃很方便,小區里停車容易,可惜政策限制這種三輪電瓶車。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2輪、3輪電車被政策打壓,一度還滿大街收繳小電驢,但4輪的電車就成了新能源,并享受一些列優惠政策。
既然如此,為何政策會打壓兩輪電車,扶持四輪電車,根源還在于政策制定者對產業升級、發展經濟與民生需求的權衡。
當下,四輪電車被上位者視為替代房地產的工具,兩輪電車根本就沒有這個體量來接盤房地產。四輪電車被視為拉動經濟和產業升級的工具與載體,必然全力為其保駕護航。
兩輪電車的普及就意味著削減四輪電車的潛在用戶。
舉例來說,對于那些5公里以內通勤市民來說,雅迪C16顯然會比五菱這種微型電車更方便,使用和持有成本更低,如果給予雅迪C16和綠牌車同等政策優惠,那么,必然有一批消費者被分流去購買C16,海鷗、五菱、星愿等微型電車的銷量就會下跌。
如今,對兩輪和三輪電車做一些限制,必然會有一部分市民為了出行買四輪電車,進而推動經濟增長。
對于油和電,鐵流的態度是那種車能夠老百姓帶來實惠,就是優質交通工具。
就2輪電車而言,非常契合老百姓短途需要,而且出行不容易堵車,電價便宜,是城市代步最佳工具。特別是2輪和3輪的鉛酸電池車,既安全,又方便,還廉價,是老百姓城市代步的首選。
4輪電車中用埃安這類的電車當運營車,6年內拼命跑,可以省錢。
就家用而言,大部分人1年也就幾千公里、1萬公里出頭,除了類似五菱這種微型電車具有一定經濟性之外,那些動輒幾十萬的電車其實都是韭菜車,車輛的價值會在6-8年的時間里貶損殆盡。
油車6年剛剛過磨合期,電車6年國家就開始引導報廢了。
幾十萬的電車可以作為富人的玩具,工薪族試錯成本高,還是買成熟的全球車型靠譜。
基于我國國情和民生角度,應給予兩輪電車更多政策空間,避免“一刀切”管理,政策制定應兼顧不同收入群體的出行需求,特別是要注重幫扶保護弱勢群體和低收入人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