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媽媽帶娃有各種高科技產品輔助,比起老一輩帶娃,輕松了不少。
像紙尿褲的發明,就是咱們媽媽的“救星”。
我自己有兩個孩子,老二從小“高敏感”,晚上容易驚醒、哭鬧,再加上尿醒,基本上我晚上都睡不好。
但有了紙尿褲就不用擔心了,晚上給孩子一裹,娃睡得賊香,我也能跟著睡個安穩覺。
出門更是方便,不管是去公園瘋玩,還是商場閑逛,完全不用擔心他們突然尿急,找個角落,分分鐘就能換好,別提有多省心了。
但隨著孩子長到一歲多,他會走、會跑、會跳了,紙尿褲又沒那么方便了,反而可能成為孩子活動時的累贅。
有時候看著孩子的大腿被勒出深深的紅印子,真的很心疼。
從那時候起,我就知道,是時候該考慮給孩子戒紙尿褲了。
為了這事,我沒少下功夫,咨詢了身邊當醫生的朋友,還查閱了一堆專業資料。
你猜怎么著?大多數專家都建議在寶寶1歲半到3歲之間戒紙尿褲比較合適,最晚也別超過 36個月。
美國兒科學會(AAP)研究指出:孩子的排泄控制肌肉在12-24個月達到成熟,平均年齡在18個月。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也曾建議:孩子到快2歲的時候,家長可以為孩子自主如廁做好準備。
為啥是這個時間段呢?
從生理上來說,寶寶到了1歲半左右,膀胱和腸道控制能力逐漸增強,能憋住尿,也能有意識地控制排便。
從心理層面講,寶寶能聽懂大人的話,也愿意配合進行如廁訓練。
要是超過3歲還不給娃戒紙尿褲,對他的負面影響可不小!
首先,從身體健康方面來看,長期穿紙尿褲并不好。
兒科醫生指出:紙尿褲透氣性通常沒那么好,像寶寶排出的尿液和糞便如果長時間接觸皮膚,很容易引發尿布疹,也就是咱們常說的“紅屁屁”。
一開始可能只是有點泛紅,但要是沒及時處理,寶寶嬌嫩的皮膚很容易破損、感染,到時寶寶疼得直哭,家長看著也揪心。
相信帶過小娃娃的家長,對于這一點深有感觸,有的寶寶紅屁屁是如何都好不了,反反復復的,真鬧心呢。
而且,紙尿褲穿久了,對寶寶的臀部和腿部施壓也比較大。
特別是在寶寶學走路的時候,厚重的紙尿褲就像給腿上綁了沙袋,走路姿勢容易受影響,長期下去,還可能影響腿部骨骼發育。
我鄰居家的小朋友,3 歲多了還天天穿著紙尿褲,走路外八字特別明顯,去醫院檢查,醫生說跟長期穿紙尿褲脫不了關系。
其次,從心理健康方面來講,可能會傷害寶寶的自尊。
寶寶越大,自尊心越強。
你想啊,別的小朋友都不穿紙尿褲了,就你家娃還穿著,出去玩的時候,保不準就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我認識一個寶媽,她家孩子上幼兒園了還穿紙尿褲,結果在幼兒園被同學笑話,變得特別自卑,都不愿意去幼兒園了。
而且,長期依賴紙尿褲,寶寶可能會形成依賴心理,以后遇到其他事情,也習慣性地依賴別人,缺乏獨立和自主能力。
那到底該怎么幫寶寶戒掉紙尿褲呢?
方法一:平常跟寶寶聊天的時候,要多把上廁所相關的詞掛在嘴邊。
比如我家大寶小時候,我就經常問他:“寶貝,你想不想尿尿呀”“肚子有沒有咕嚕咕嚕叫,是不是該拉粑粑啦?”
時間長了,寶寶自然就明白這些詞的意思,也能學會跟大人表達自己的需求。
方法二:利用繪本、動畫片,指導寶寶如何學會自主上廁所。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關于寶寶自主上廁所的繪本,像《小熊寶寶繪本》里就有相關內容,畫面可愛,情節簡單,寶寶看得津津有味。
我家小寶就特別迷這套繪本,每天都纏著我給他講,講著講著,他對上廁所這件事就有了概念,也沒那么抗拒了。
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方式,能激發寶寶的好奇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他們的如廁意識。
方法三:給寶寶選個合適的如廁工具。
媽媽們可以去母嬰店挑一個好看可愛的兒童馬桶,寶寶一看就會喜歡上廁所。
要是覺得買兒童馬桶占地方,也可以給家里的成人馬桶配上一個兒童座墊。
除此之外,還可以把寶寶上廁所的環境布置一下,在墻上貼上寶寶喜歡的卡通貼紙,放個他平時愛玩的小玩具在旁邊,讓廁所變成一個充滿樂趣的小空間。
總之,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是一個比較緩慢而且又反復的過程,咱們要多點耐心,多給寶寶們一些鼓勵和表揚。
遇到寶寶偶爾尿褲子,也不要批評,相信他會在控制這一塊會做得越來越好的。
寶爸寶媽們,紙尿褲在寶寶小的時候確實讓咱們省了不少心,但到了該戒的時候,咱也不能含糊。
互動話題:你家寶寶多大戒的紙尿褲?如何戒掉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