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的姿勢有站、坐、跪、飛行等姿勢。其中,跪姿多見于供養人像,飛行僅見于護法神中的飛天。坐姿的講究最多,在使用上也有區別。
結跏趺(jiā fū )坐
結跏趺坐,亦稱“金剛跏趺坐”,略稱“金剛坐”。又以為佛禪定時常用之坐勢,故亦名“禪定坐”。如來佛多為此坐,又稱為“如來坐”。
結跏趺坐的姿勢是將左右兩腳的腳背置于左右兩腿上,足心朝上。這種坐姿又能再細分成兩種,即降魔坐和吉祥坐,降魔坐是先將右腳壓在左腿上,再將左腳壓在右腿上,雙手的上下順序也是左手在上,反之就是吉祥坐。
降魔坐
吉祥坐
如來佛多為結跏趺坐,佛教認為這種坐姿安穩,形象端嚴,不易疲勞,身心端正;現代瑜伽教練認為這種坐姿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強身體柔韌度。
半跏趺坐
半跏趺坐不同于結跏趺坐,一腳藏于下,一腳外露。
半跏趺坐
善跏趺坐
即身體端坐于座上,兩腳自然下垂。
交腳倚坐
兩腿下垂相交于座前。早期的彌勒菩薩像,都取交腳倚坐之姿。
半跏趺倚坐
左小腿放下,右小腿半跏趺坐。
半跏趺思惟倚坐
僅有一足上盤,另一足垂放而下,一手指頰、低首側身的冥想沉思狀。半跏思惟坐不見于印度,而流行于中國南北朝時期,其意義是佛為菩薩時思惟眾生疾苦的造像。
游戲坐
一般游戲坐姿多為菩薩像。
自在坐
右膝曲起,左足半趺,右臂直伸,置于膝上,左手撐于膝后;或有右膝曲起,左足垂下,右臂直伸,置于膝上,左手撫于座上,呈自在舒坦之姿勢。宋代以后成為菩薩像的流行形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