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一紙通告,“退市預備”企業又多了一家。
3月18日晚間,上市公司新研股份因2024財年凈資產為負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從3月20日起更名為*ST新研。
資不抵債,新研股份徹底崩了,可以預見,本來就已經處于深淵底部的10萬股民,還將面臨一場更殘酷的腥風血雨。
當然,新研股份的崩塌并不是偶然的,此時復盤新研股份的過往,很有種一切都是“早已編排好的劇本”的感覺。
靠政策紅利上位,用財務造假續命,然后趕在泡沫破滅之前,實控人和參與的股東們套現離場,把爛攤子留給了股民。
新研股份現在是“農機+軍工”雙主業,但農機才是其起家之本,而其起家的秘密就在“新研”這兩個字里。
“新研”不是“新的研究”,而是新疆機械研究院,一家誕生于60年代的科研院所,新研股份的全稱就是“新疆機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20世紀60年代初,國家高度重視工業化和農業機械化發展,由此推動了全國范圍內農業機械研發機構的設立。
新疆作為農業和畜牧業大省,本身就急需提升生產效率,于是新疆機械研究院應運而生,專注于農牧機械的研發,并重點開發適應高寒、干旱等特殊環境的農業機械。
研究院本來一直都只負責研究,但到了90年代,隨著經濟體制的變化,研究院也設立了機電裝備中心負責生產制造,將研究成果直接本地轉化。
也就是說,90年代的新疆研究院已經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比較完備的國有企業了。
然后,2006年,在國企改制民營化的浪潮下,研究院的核心團隊獲得了控股權,民營的新研股份就此誕生。
2006年前后正是中國農機行業好日子剛開始的時候,新研股份可謂是從一開始就踩上了政策紅利的東風。
2004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生效,其中明確規定:
“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應當分別安排專項資金,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國家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給予補貼?!?/p>
換成大白話就是,國家出錢補貼老百姓購買農機器具,2004年當年,財政部、農業部就共同啟動實施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并安排了0.7億的補貼資金。
2004年相當于是試點,只在全國66個縣實施,補貼的農機設備種類也不多,所以金額也就比較少。
但從2005年起,中央財政就開始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實施范圍擴大到全國所有農牧縣和農場,補貼資金規模也就連年大幅度增長。
據統計,從2004年-2011年,中央財政安排的補貼資金超過500億,新研股份正是靠著這一政策紅利時期發展壯大。
尤其2009年,農機購置補貼預算金額出現大跳變,從前一年的40億直接提高到130億,增長率225%,掀起了農機行業的熱潮。
新研股份也就是在這一年申請了IPO,并于2010年成功登陸創業板。
生得其時,新研股份在政策紅利呈現加碼之勢的時候IPO,自然備受追捧,發行價高達69.98元,市盈率150.82倍,成功募資7.4億。
而上市之后又繼續炒作,股價最高飆升到118元,市盈率來到252倍。
太高了怎么辦?擴股稀釋!
2011年-2015年,新研股份4次大額轉股,一次10轉12,三次10轉10,把股價從110多元降到了7塊多。
這下市盈率不高了,但股東們手里的股也多了,經過4次轉股的擴股,如果原來只有100股的,轉股后將擁有176股,17.6倍。
上市后前幾年的股價支撐也主要靠政策紅利,2010年-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預算金額從155億逐年穩步增長到237億。
不過,這種躺在政策紅利上的好日子從2015年起逐漸結束了,2015年的補貼預算首次沒有增加,同時,還透露出了未來預算可能減少的信號。
政策上的變動,新研股份的股東們當然提前已經感知到了,如何維持資本市場的估值,大家提前就想好了并購的藥方。
2014年起,新研股份就放出了收購軍工企業的概念,軍工概念一上身,新研股份的股價又是一陣狂飆,一年不到就從8塊一路被炒到了最高64塊。
基本盤穩住了,股東們也就開始瘋狂套現了,尤其實控人周衛華,跑得既精準又徹底。
周衛華從1982年起就在新疆研究院工作,一路從普通研究院干到院長,民營化改制之后就成了新研股份的第一大股東、實控人、董事長。
根據歷史公告,周衛華在新研股份行情最好的2014-2018年間套現了約4.6億。
緊接著,2019年3月就通過協議轉讓的形式把控股權賣掉了,又套現了2.5億。
之后的兩年里,又馬不停蹄地通過競價、大宗交易的形式減持,到2021年底全部清倉完畢,合計套現了約7.9億。
不只是周衛華落袋了15億,其它股東也都收獲頗豐,不過,支撐股東們高位套現的業績其實是虛假繁榮。
他們前腳套現得差不多了,后腳就東窗事發了,2021年11月,就在實控人周衛華剛剛完成清倉之際,證監會一紙立案調查告知書把股民打懵。
這一調查,觸目驚心,被收購的主營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四川明日宇航從2015年起就一直財務造假,到2019年一共虛增了33億的營收、13億的凈利潤。
實際上,明日宇航從被收購之初就飽受質疑,當時7億凈資產值作價36億,溢價率418%,一來就給新研股份增加了28億的商譽值。
而被收購之后的2015-2017年,明日宇航每年的業績承諾都精準達標,平均100.15%,堪稱神算。
明日宇航的原實控人與新研股份實控人的離場節奏也挺合拍,2019年周衛華賣掉控制權的時候,明日宇航實控人韓華也跟著一起打包減持了。
大家在一個屋檐下這么久,要說一點都沒有察覺,確實很難讓人相信,不過,最后的處罰結果確實就是明日宇航的原實控人韓華一人承擔,罰款300萬,而作為新研股份董事長的周衛華只是罰款25萬。
財務造假的曝光,讓新研股份的泡沫徹底破滅,也就一步一步從萎靡走向了崩塌。
不過,正如前面所說,實控人、原始股東、并購方、機構們都“安全上岸”了,如今還留在水里的只剩10萬股民。
而關于*ST新研的未來,只能說,愿賭服輸,各安天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